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他真的是一个废物皇帝吗?为何在邓艾伐蜀之时,不放一枪一炮就投降认输呢?

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联合伐蜀。而当时刘禅不但听信宦官黄皓之言,不作任何战略准备,而且还宠信宦官把大将军姜维排斥在外。当邓艾偷渡阴平之时,坐守成都的刘禅可以说是毫无准备。

在诸葛瞻战死之后,刘禅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当时刘禅手中仍然有大概一万兵力,但在几经思索之下,刘禅决定放弃和邓艾交战,直接选择投降。为此刘禅的第五子刘谌死死劝谏此时应该联合一切可战之力,对付邓艾,即使不能打败邓艾也应该和江山共存亡!

然而刘禅却将刘谌怒骂一通,并且声称刘谌根本不识天道!最终刘谌无奈将自己的妻子斩杀,而他自己也自尽在刘备的神庙之中。

汉晋春秋曰,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绶。从史料记载来看,刘禅当时的做法的确是让人难以理解,成都乃天府之国,虽然诸葛瞻战死,但是姜维手中尚有6万大军,如果加上成都的万余守军,尚有一战之力,断然没到国破城亡的境地。

那么,为何刘禅会主动投降邓艾呢?主要有5个致命原因,可以说这五个原因老将廖化是心知肚明。

到底有哪五个原因,导致刘禅直接投降?

第一个原因,成都存粮不足。

说到这里,或许很多看官朋友会有疑问,成都不是天府之国吗?为何会存粮不足呢?原因非常简单,蜀国大将军一生北伐10余次,每次需要消耗不少军粮,特别是在费祎死后,姜维更是大举进攻曹魏,所需要的军用物资会更多,消耗也就更大。

在邓艾偷渡阴平之时,诸葛瞻火速率领万余精兵前往阻敌,然而在面对邓艾大军之时诸葛瞻却选择放弃绵竹和雒城要道,选择和邓艾在平原之上决战。

诸葛瞻为何会如此行事?难道诸葛瞻真的是傻子吗?其实则不然,很有可能是当时军中粮草紧缺导致。

第二个原因,蜀国的后勤补给中心涪县被邓艾攻破

邓艾在偷渡阴平之时,挑选了精兵万余人,说白了邓艾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打蜀国一个措手不及。其结果也正如邓艾所料,在穿越阴平小道之时基本上一路都是非常顺利,只不过在江油蜀国才设置城池。

然而邓艾在江油并没有消耗过多的时间,蜀国江油守将马邈便直接投降邓艾,如此一来邓艾不但得到不少兵力的补充,而且还得到了不少粮草的补充。

在史料《三国志·邓艾传》:“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从史料来看,当时蜀国的江油守将马邈当起了卖国贼,邓艾大军还未攻打之前,马邈便直接投降。

由此一来,邓艾便可以攻破涪城绵竹,从而蜀国整个北部地区的粮草辎重尽归邓艾所有。如果当时诸葛瞻和邓艾打持久战恐怕占不到便宜,一来人数上不能匹敌,二来在粮草上面诸葛瞻也无法和邓艾相比。

第三个原因,兵力无法和邓艾相比

刘禅投降的第三个原因也非常简单,成都的兵马大多是御林军,和邓艾所统率的兵马相比起来无法相抗衡,况且邓艾当时率领兵士攀木缘崖,鱼贯而进,早就是普通士兵无法打赢的。

况且邓艾在攻破江油之后,得到不少粮草,包括少部分兵力的补充,其实力已经得到质和量的提升。然而当时成都的兵马大概2万左右,而诸葛瞻在绵竹已经将近消耗一半左右,对于刘禅来说,手中的兵力也基本上老弱病残,而邓艾的兵马当时至少有一万精兵,并且他们都是通过攀木缘崖淘汰之后留下来的精兵。

当时蜀国大将霍戈虽然有精兵一万,然而刘禅拒绝了霍戈率兵支援,为什么呢?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即使霍戈率兵来救,也无法成功。当时霍戈在今天的重庆,离成都将近400公里远,霍戈率兵来到成都的时间大概要用7天左右。

而当时邓艾拿下绵竹之后,离成都不到50公里,如此一来霍戈的兵马还在半道之上,恐怕邓艾就已经攻下成都了。这也是刘禅为何不同意霍戈率兵前来救援的根本原因,而姜维当时被钟会大军所阻根本来不及回援成都,说白了刘禅当时已经处于绝望状态。

第四个原因,蜀国战将极度缺乏,无人愿意和邓艾交战

刘禅听闻邓艾犯境之后,四下打探朝中战将,发现根本无人可用。最终只得让他的女婿诸葛瞻上场,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之子,但是他的才能和他爹相比起来,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说白了诸葛瞻率军出击邓艾,乃是诸葛瞻第一次率军出战,因此诸葛瞻不管是在战略之上,还是在临阵对敌方面都远不如邓艾。

在诸葛瞻战死之后,成都一来没有可以出战邓艾的大将,二来所有的武将不是老,就是病,就类似廖化等人一般。因此当时成都压根就找不到愿意出战邓艾的武将来,换句话说刘禅手下的战将无人再和邓艾打仗了。

如此一来,兵力缺乏,二者战将缺乏。试问,刘禅最终能怎么办?投降是唯一的选择,不但能保全城中的百姓,同样也可以保全刘禅手底下的这万余老弱残兵。

第五个原因,蜀国的经济已经无法支援大的战事,厌战情绪高涨

蜀国总人口乃是魏、蜀、吴三国之中最少的,兵力在12万上下,户口28万,总人口在94万左右。但是刘禅当时投降之时蜀国的钱财大概是四十余万,金银各二千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点钱财简直不要太尴尬。

显然蜀国国力空虚,压根无法支持大型战事,再者蜀国内部由于姜维连年北伐,导致厌战情绪高涨,特别是益州本土人士。再者邓艾突然杀入,这打了刘禅一个措手不及,正所谓兵贵神速,刘禅只能是选择妥协。

再者,蜀国内部一直有反叛势力,国内一直有暴动?为什么呢?道理也非常简单,百姓造反的原因无非就是吃不饱饭,生活不如意,一旦被逼上头很容易走极端。在诸葛亮时期尚且可以压制,然而到了姜维时期,姜维能力无法压制蜀国内部势力。

最终反而被黄皓,阎宇等人所孤立,无奈在沓中屯田避祸,而汉中之所以快速沦陷也和蜀国的经济有关。起初汉中有三条防线,但是姜维废除一条,说好听点叫敛兵聚谷,说不好听点就是减少防线。

那么姜维为什么废除,兵士吃不饱饭就会不服管教,军中薪水有限不得已而为之,最终导致部队普遍厌战,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蒋舒打开汉中大门的原因之一。

当将军没好处捞,做兵士又吃不饱饭,试问这仗该怎么打?城池该如何守?

因此综合来看,刘禅当时的情况其实非常糟糕,加之刘禅当时还宠信宦官黄皓,作为一国之君尚且如此堕落,更何况臣下?因此在几经思索之后,刘禅才决定投降邓艾,如果运气好不但自己能善终,而且子孙也会得到善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