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蝴蝶振翅,风暴凝聚。2023年,当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开启下行通道,一场持续至今的大调整正在深刻影响着行业参与者。尤其是在A股市场,风起云涌:光伏板块估值下滑,龙头市值缩水,IPO企业进度放缓,ST股数量增多......谁将撑过寒冬,又有谁将淘汰出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A股光伏板块的最新总市值降到了2.16万亿元——108家光伏公司,平均市值仅约200亿元。

这与巅峰时期相差甚远。两年前,104家光伏公司(注:微导纳米、艾罗能源、欧晶科技、阿特斯彼时尚未上市)合计市值一度高达4.46万亿元,均值约430亿元。

而当股价的高光时刻褪去,一些A股光伏公司相继显示出了疲态。甚至,有些走向了退市边缘。

5月21日,ST爱康(002610.SZ)股价再遭跌停,A股光伏板块第二只股价低于1元的“仙股”出现。此前,老牌光伏概念股ST阳光(600220.SH)的股价同样连跌,最新股价低至0.82元/股。

按照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交易。

ST爱康和ST阳光成了“难兄难弟”。

七家被实施风险警示的A股光伏公司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

事实上,截至发稿时,A股光伏板块已经出现了七只ST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这七家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光伏公司所涉原因包括财务虚假记载、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资金占用、内控缺陷等。

两只“仙股”:ST阳光和ST爱康“连吃”12个跌停板

在国内光伏行业,爱康科技和江苏阳光的名气并不低。

这两家老牌光伏公司各有历史和故事:前者曾是光伏边框、支架龙头企业,后经过数次转型,涉足光伏电站、能源互联网、碳资产管理,如今则大举押注异质结赛道;后者以毛纺起家,并早在十多年前便关注光伏产业投资,先后布局过多晶硅、硅棒、电池片以及组件业务,一度想打造成全产业链的光伏制造企业。

然而,当国内光伏产业经历了数度周期性更迭,曾经的老牌光伏企业却行至被淘汰的边缘。

2023年,爱康科技和江苏阳光双双陷入亏损。其中,爱康科技去年亏损8.26亿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合计亏损金额达到20.66亿元;江苏阳光则亏损1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江苏阳光的主营业务目前仍为纺织。从业绩表现上看,该公司并未受到光伏产业周期下行的冲击。近两年来,江苏阳光已经明确表态投资光伏产业链项目。2022年4月,该公司发布公告,其与包头市政府、包头市九原区政府分别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拟投资200亿元在包头市投资建设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约2000亩,建设“10万吨多晶硅、10GW单晶拉棒(包括切片)、10G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同时建设10GW光伏电站项目”。

到了年底,上述投资公告更迭地址并缩小规模,即拟由全资子公司宁夏澄安与宁夏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拟在宁夏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规划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和年产10GW拉晶切片、10GW电池片和10GW组件项目。而该公司将先行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项目投资金额约50亿元。

但到了2023年末,上述多晶硅项目未取得重大的实质性进展。对此,江苏阳光回应称,针对这一项目,“包括购买土地厂房等事宜,公司已对其出资1亿元,报告期内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资金筹措未到位,后续公司会关注目前光伏市场和行业风险形势,审慎决策,项目存在变更、终止等风险。”

之所以被ST,则因江苏阳光在最近的一个会计年度中被出具了带否定意见的内控报告以及“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这与其控股股东江苏阳光集团(下称阳光集团)密切相关。例如,在2023年度审计报告中,江苏阳光为控股股东阳光集团提供的4亿元借款担保一事,会计师事务所认为无法对该担保事项预计可能产生的担保责任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阳光集团对江苏阳光形成约1.7亿元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而江苏阳光未能对阳光集团的偿债能力提供充分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集团本身已经麻烦缠身。该集团近期因涉嫌内幕交易海润光伏股票案,将被证监会罚款约2.32亿元。

截至5月21日收盘,ST阳光的股价连续12个交易日跌停至0.82元/股,并已持续4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

而爱康科技则于5月21日这天进入“仙股”行列,同样在遭遇12个跌停板后,该股最新收盘价为0.95元/股。

数次转型的爱康科技,将最新的战略押注在了异质结赛道上。可效果并不理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份,爱康科技曾回应投资者称,其通过在江苏苏州、江西赣州、浙江湖州、浙江舟山四个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的布局,目前已实现3.8GW异质结HJT电池产能及10.4GW组件产能。但从去年的业绩表现上看,爱康科技的光伏业务产品除边框外,其支架、组件以及电站运营收入均同比下滑。

根据爱康科技管理层在近期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回应,该公司计划五年内实现超4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成为异质结行业的全球头部企业。这表明,其未来仍有大规模扩产的计划。

不过,爱康科技当前面临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其未来能否保证资金流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备受外界关注。对此,爱康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可通过经营现金流入增加流动资金4.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授信融资增加资金6.46亿元,通过供应链融资补充流动资金7.86亿元,通过长期股权投资转让及收回电站转让款可增加营运资金约16.6亿元,合计可增加流动资金35.42亿元。”

爱康科技身上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异质结组件在当前N型组件的竞争中尚未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且爱康科技去年的组件出货量仅为2.45GW,较2022年还有所下滑。

而除了经营层面,其内控问题亦成该公司被ST的主因之一。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在2023年,爱康科技的营运资金、应收账款和长期股权投资管理均未获得审计认可。

“五花八门”:内控、持续经营能力、财务造假等问题频出

ST爱康和ST阳光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并非个案。

例如,在内控上,除了上述两家公司外,ST聆达(300125.SZ)、ST航高(002665.SZ)也因同样的问题被实施风险警示;在持续经营能力上,ST天龙(300029.SZ)、ST聆达、*ST嘉寓(300117.SZ)、*ST中利(002309.SZ)则已经连亏数年。

5月15日,是ST聆达第二次披露子公司金寨嘉悦继续停产的到期时间点。但毫无意外的是,该子公司无法按期复产,并继续停产。

这家营收占比超过90%的核心子公司无法重启生产,意味着ST聆达未来的可持续经营能力遭遇重大不确定性。并且,自2020年以来,ST聆达已经连年亏损,其资产负债率更是迅速走高。这家曾经快速走在跨界光伏企业队伍前列的公司,几乎宣告转型失败。

在内控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针对ST聆达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涉及事项包括合同审批、采购付款及资金存放相关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关联交易相关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对子公司管理相关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如今,ST聆达的市值仅剩7.34亿元。从最高时期的90亿元到如今不足10亿元,该公司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ST嘉寓同为跨界者。早在2017年布局PERC产线后,该公司在踩雷商票巨亏后便加码光伏业务的投入。2022年,该公司进入异质结赛道,光伏产品成为其营收主体。

财报显示,2023年,*ST嘉寓光伏业务收入10.26亿元,占比85.20%。但在去年,该公司巨亏15亿元,且其期末净资产变为负值,为-14.85亿元。

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ST嘉寓的光伏业务仍处于持续开拓中。今年2月份,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武威嘉寓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嘉寓未来能源科技(武威)有限公司分别与威县尚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光伏组件采购合同》,合同暂估总金额为人民币2.42亿元。

尽管追光未停,但*ST嘉寓的麻烦缠身。根据公告,截至4月10日,*ST嘉寓及控股子公司涉及的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共1562件,涉诉金额共计约29.51亿元。其中,撤诉案件143件,已决诉讼案件1144件,未决诉讼(指已经立案尚未形成生效判决或尚未达成和解的案件,含正在审理及尚未开庭案件)案件275件。此外,因资产不足以偿债,其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嘉寓收到江西省吉安县人民法院出具的(2024)赣0821破申6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受理江西嘉寓破产清算。

今年,国内光伏产业的大动荡必将让*ST嘉寓迎来生存之战。

另一家备受业内光伏的老牌光伏公司中利集团,如今因多种原因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

虽然*ST中利已经处于预重整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走出困境的预期——但该公司本身深陷财务造假、非经营性占用和违规担保金额巨大、净资产为负、业绩持续亏损的泥淖。

5月14日,*ST中利发布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处罚字〔2024〕66号),江苏证监局对*ST中利及相关负责人开出一张共计3000万的罚款单,实控人王柏兴被终身市场禁入。

值得注意的是,*ST中利的财务暴雷引线为2021年上海电气爆出的“专网通信案”。自此之后,该公司一蹶不振,2021年至2023年累计亏损近60亿元。

目前,资本市场对于*ST中利依然存在炒作迹象。自2023年1月起,*ST中利及其七家下级核心子公司均已正式启动预重整或重整程序。受此影响,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一度回弹。

然而,总市值仅剩15亿元的*ST中利,一度是国内光伏扶贫电站市场的头部企业。如今,其重生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重整上。

最新的重整进展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2月20日,苏州中院裁定受理四家子公司宿迁新能源、沛县新能源、泗阳新能源、泗阳光电的重整申请,并同时指定由中利集团清算组担任上述四家公司的管理人。*ST中利还称,截至4月29日,其重整层报工作正在江苏省层面持续、有序推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