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国联证券发布研报称,当前市场普遍关注银行息差水平持续走低,近期监管也持续强调维护银行合理的息差水平。4 月行业协会明令禁止“手动补息”,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整体来看,当前银行基本面在逐步寻底,待不利因素影响逐步消化后,基本面有望回升。

以下为研报摘要:

经营业绩:上市银行整体业绩承压,城商行业绩相对较好上市银行业绩整体承压,2024Q1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77%、-0.63%,增速较23年分别-0.92PCT、-2.04PCT,其中城商行表现相对较好。从业绩归因来看,2024Q1净息差为主要拖累项,生息资产规模与其他非息为主要贡献项。上市银行2024Q1生息资产规模扩张、净息差、其他非息对净利润的贡献度分别为+9.93%、-13.00%、+2.68%。综合来看,青岛银行、常熟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等城农商行表现更佳。

资负结构:扩表速度放缓,存款增速下滑从资产端来看,上市银行扩表速度放缓。2024Q1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9.57%,增速较2023年-1.78PCT。上市银行扩表速度下行,预计主要系同业资产扩张减慢以及贷款增速走低。截至2024Q1末,上市银行贷款余额同比+10.12%,增速较2023年-1.02PCT,主要系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截至2024Q1末,上市银行贷款占生息资产比为58.38%,占比较2023年末+0.44PCT。负债端存款增速放缓,截止2024Q1末,上市银行存款同比+7.43%,较2023年-3.26PCT,其中国有行与城商行存款增长较快。

息差业务:需求主要集中在靠近政策端的领域,息差短期依旧承压从新增信贷来看,对公为新增信贷最主要的支撑。2024Q1上市银行新增信贷中85.81%为对公贷款。对公端主要投向“五篇大文章”等靠近政策端的领域。截至2024Q1末,金融机构基建类贷款余额、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分别同比+13.40%、+23.50%、+35.10%。零售端按揭依旧为主要拖累,消费贷、经营贷为主要增长动力来源。从净息差来看,2024Q1上市银行累计净息差为1.53%,较23年-13.19BP。资产端收益承压是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上市银行2024Q1累计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46%,较2023年-15.39BP。资产端收益下行主要系重定价压力加大叠加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负债成本小幅改善,预计主要受益于存款挂牌利率下调。

中收:代理+理财类业务拖累整体中收上市银行中收表现进一步走弱,2024Q1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累计同比-10.27%,增速较2023年-2.19PCT。中收预计主要受到代理+理财类业务拖累。2023年上市银行代理+理财类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8.99%,增速较上半年-6.56PCT。一方面,资本市场表现偏弱导致银行代理+理财类业务规模有所下滑。截至2023年末,上市银行非保本理财余额合计19.70万亿元,同比-3.20%。另一方面,2023年降费导致代理+理财类业务收益水平下降,2023年上市银行代理+理财类业务平均费率为0.96%,较上半年-30BP。

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健静态来看,上市银行不良率稳中有降。截至24Q1末,上市银行不良率为1.25%,较23年末-1.05BP。关注率略有提升,截至23年末,上市银行关注率为1.71%,较23年中+9.10BP。动态来看,上市银行持续处置不良资产,23年累计处置核销不良贷款8318亿元,同比+2.19%。不良生成率总体保持稳定。23年上市银行不良生成率为0.68%,较上半年小幅-1.28BP。拨备方面,拨备覆盖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风险抵补能力充足。截至24Q1末,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07.59%,较23年末-2.44PCT。

投资建议:基本面逐步寻底,估值有望逐步回升当前市场普遍关注银行息差水平持续走低,近期监管也持续强调维护银行合理的息差水平。4月行业协会明令禁止“手动补息”,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整体来看,当前银行基本面在逐步寻底,待不利因素影响逐步消化后,基本面有望回升。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后续银行负债端政策有望进一步出台,降准降息有望落地,我们看好银行业后续表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