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无儿无女,不是没有老伴,而是没有钱。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把钱都给了儿女,记得给自己留点退路。

父母都是无私的,对儿女的要求肯定是有求必应。

有的父母为了给儿女好的生活,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可结果现实啪啪打脸。

父母花光了所有的钱,供儿女上了好的学校,接受了好的学习,最终给儿女一个好的家庭。

他们总想着儿女有出息了,以后自己老了也能跟着沾光,结果却出人意料。

儿女们不愿意跟老人生活在一起,觉得他们拖累自己。

最终的结果就是,父母晚年凄惨,跟儿女结下了仇怨。

村里的孙爷爷有三个儿子,老伴因为心梗去世了,留下他一个人生活。

老伴在世的时候,三个儿子没事就来家里探望老人,可老伴走了以后,儿子谁也不来了。

原来,孙爷爷的老伴之前是医生,在医院里工作,退休之后,每个月都能领到7000元的退休金。

长年生活在村里的两个老人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花销,每个月有2千左右就足够了。

孙爷爷把剩下的钱都存了起来,想着以后生了病再用,可是老伴心疼儿子,每次儿子来,就把钱给儿子分一分。

有一次的大儿子一家来,他们只带了点水果,而孙爷爷两个人却张罗了一桌子好酒好菜。

吃饱喝足之后,大儿媳跟婆婆说,眼看就要寒假了,学校组织的冬令营,您孙子也想要报名参加。

婆婆问,需要多少钱?

大儿媳说怎么也得七八千吧。

婆婆虽然心疼钱,可是也舍不得大孙子受委屈,于是瞒着孙爷爷把钱给了儿媳。

这件事后来被孙爷爷知道了,他劝老伴,不要总把钱给儿子,等以后咱们俩需要用钱的时候,该怎么办。

老伴不以为然,她觉得现在帮儿子,将来用钱,儿子肯定也会帮自己的。

由于老伴没有节制的给儿子钱,导致儿子们认为父母存款很多。

他们总想着,不跟父母要,父母就会把钱给另外两个兄弟,于是三个儿子经常攀比的跟父母要钱。

可是,世事难料,老伴突发心梗,因为抢救不及时,最终离开了人世。

如今,老伴去世了,孙爷爷每个月的养老金只有1000多元。

由于孙爷爷年纪大了,经常需要吃药,每个月的养老金都不够用的。

老伴刚去世的时候,儿子们还隔三差五的来看看老父亲,可是来了几次,父亲都没有给他们钱,后面干脆不来了。

因为孙爷爷手上没有积蓄,三个儿子看着两手空空的父亲,觉得他还是个拖累,于是都躲得远远的,生怕给父亲养老。

没有了积蓄的孙爷爷,晚年格外悲惨,他总是抱着老伴的遗像哭诉,当初让你留点钱,你不留,如今留我一个人在这里受苦。

看了孙爷爷的遭遇,相信很多人都会谴责他的儿子不孝顺,可是这就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无私的父母,他们虽然日子过的艰难,却还是想尽办法给儿女创造好的生活。

有的父母一辈子存了几万块钱,看到儿女过的有一点不好,就想着把自己的钱分给他们,让他们的生活不再为钱发愁。

做父母的总是全身心的对子女好,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对子女好,将来晚年自己不能生活自理了,才能得到儿女的善待。

可生活中有太多孙爷爷的缩影,他们这些鲜活的例子也告诉父母,不能提前把存款分给子女,哪怕子女跟你索要,你也不可以给。

之所以劝父母把存款看牢了,就是因为人心太复杂。

老人手上有存款,等将来这笔钱可能成为你的救命钱。

如果不看好它,以后的命运只能掌握在儿女手中,聪明的老人才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

身边很多例子告诉父母,有时候父母对儿女越好,儿女越不懂得感恩父母,反而还把这种对待看成是理所应当。

一旦儿女有了这种想法,那父母的晚年一般都会很凄惨。

有的父母手上有存款,他们也明白不给儿女钱的道理,可却不知道如何拒绝儿女的索要。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拒绝给儿女存款,那不妨看看这位母亲的做法。

周奶奶有一儿一女,老伴早就去世了,全凭她一个人把儿女带大。

在街坊邻居看来,周奶妈的晚年非常幸福,总是夸她有福气,儿女都孝顺。

每次听到这话,周奶奶都笑着摇头,说:

“哪里是儿女孝顺,分明是惦记我那点宝贝。”

周奶奶没退休,之前是镇上的中学老师,那时候老师的待遇还不错,每个月到手2000多元。

周奶奶为人仔细,花钱节省,大部分的工资都被她存了起来。

儿女结婚的时候,周奶奶给他们一个人30万,让她们婚后不许再跟自己拿钱。

要知道,在2008年那会,3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

后来,周奶奶退休了,不服老的她开了一家补课机构。由于她本人教学经验丰富,慕名而来的补课学生很多,周奶奶的补课班生意特别好。

周奶奶靠着补课班的收入,又攒了50万。

今年76岁的周奶奶,身体也不太好了,眼睛也老花的厉害,实在是上不了课了,于是关了补课班,决定享享清福。

前不久,周奶奶把儿女叫来,告诉他们,自己手上有几十万存款,可是这笔钱,我活一天,都不会给你们。

等到我百年之后,这笔钱我也带不走,到时候,我会把这笔钱分给你们,但如果你们不孝顺我,拿就别想从我这里拿到一分钱。

作为儿女,自然希望能继承母亲的遗产,于是接下来的日子,两个孩子都很孝顺。

且不论他们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但周奶奶却拥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人到老年,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往往与如何妥善安排自己的钱财息息相关。

老年人在金钱方面要有自己的主张和规划,不应毫无保留地将所有财产都分给儿女。

儿女们应当学会独立生活,尊重老人的财产权,不能依赖啃老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老年人要明白,不是不信任儿女,而是要警惕人性的贪婪。

在儿女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适当资助,但并非无原则地给予。

当儿女生活稳定,不再需要经济支持时,老年人应该保留自己的钱财,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既可以确保自己的生活质量,也能在日后离世时,让子女们自行处理遗产,减少纷争。

老年人要学会在金钱方面适度自私,自己的劳动成果应当好好留给自己享用。

贴补子女固然是关爱,但过度给予可能导致子女失去独立面对生活压力的能力。

在子女真正需要帮助时,老年人可以伸出援手,但也要让子女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要明白,金钱的流动并非单向的,老年人对子女的付出应当有限度。

写在最后

身为父母,面对儿女跟自己要钱这件事,千万得理性对待,不能说一分不给,也不能说全给。

记住儿女和自己索要钱的时候,一定不能给他们两种钱。

1、别给子女享乐的钱

在现今社会,许多父母都希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其中包括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

然而,过度溺爱子女,尤其是通过提供大量的金钱来让他们享乐,可能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为子女提供享乐的钱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独立性。如果子女习惯于依赖父母的金钱,他们可能会变得懒惰,不愿意上进,总想着依赖父母。

其次,给予子女过多的金钱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可能会认为父母给自己钱是应该的,会让子女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感恩父母的付出。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但不应该让他们过度父母给的经济支持。

总之,别给子女享乐的钱,而是应该教会他们自给自足,不惦记父母的存款。

2、别给子女还债钱

现在年轻人压力大,经常超前消费,导致欠了很多钱,有时候还不起,他们就跟父母要钱。

父母如果轻易给儿女钱还债,就会让儿女没有消费意识,以后还会继续乱花钱。

作为父母,应该让儿女知道如何合理支配自己的钱,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

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互动,让他们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明白消费必须建立在合理的需求之上。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既有责任感又懂得珍惜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作为父母,千万把存款留住了,别儿女一要就给,那只会处成仇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