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在线音频巨头喜马拉雅又一次开始寻求IPO了。近日有消息显示,就在4月12日,喜马拉雅方面向港交所再次递交了招股书。从2021年五一假期申请在纽交所挂牌,到2022年初夏趁着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热潮、在港交所申请IPO,作为"耳朵经济"的代表,喜马拉雅这只独角兽的上市之路毫无疑问可以称得上是一波三折。

如果要形容喜马拉雅过去IPO失败的原因,运气不佳或许是最好的词语。第一次在美股寻求上市时,喜马拉雅遇到了滴滴上市后中概股赴美上市停滞的黑天鹅事件,以至于不得不寻求转向审核更严格的港股。结果,彼时顶着营收增速放缓与盈利遥遥无期这两个负面状态,喜马拉雅方面因为与投资者在估值上存在分歧、被迫放弃上市。

那么连续两次IPO无果的喜马拉雅,如今能否得偿所愿成功上市呢?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大概率会成功,因为当下港股最大的问题就是流动性持续经受考验,引发了市场情绪的低迷,而身为国内在线音频赛道领导者的喜马拉雅,则有资格承担起“鲶鱼”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在经历了两年时间的“修炼内功”后,如今喜马拉雅的财务指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对比喜马拉雅在港交所先后提交的两份招股书,其实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信心来源于何处了。在2022年3月的招股书中显示,其从2019年到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26. 8亿元,40. 5亿元和58. 6亿元,经调整亏损则分别为7.486亿元、5.394亿元和7.592亿元,累计亏损超过20亿元。用户规模增长乏力和难以实现盈利,这就是当时笼罩在喜马拉雅头顶的阴云。

但在最新的这份招股书中,在2021至2023年间,喜马拉雅来自订阅、广告、直播及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51.06亿元、37亿元、37.3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是-7.18亿元、-2.96亿元及2.24亿元。自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公司历史上首次盈利开始,截至2023年12月,喜马拉雅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盈利。

连续多个季度盈利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而言,显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标志着企业已经找到了一条合适的变现渠道,拥有了稳定的正向现金流。如果说两年前的喜马拉雅还处于花钱换市场的状态,那么现在这家公司就已经建立起了维持自身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不过2023年2.24亿元的利润对于改变喜马拉雅当下的处境多少有些杯水车薪,因为从2019年至今,他们的累计亏损已经接近30亿元。而这或许也是喜马拉雅此次重启IPO的关键,既然已经初步证明了自己可以不借外力自我造血,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资本。

那么问题就来了,喜马拉雅是如何扭转此前的不利局面的呢?作为内容平台,喜马拉雅与荔枝FM其实同样也曾面临着爱优腾类似的问题,即会员订阅收入无法覆盖内容成本。尽管喜马拉雅方面号称要打造“PGC+PUGC+UGC”生态,实现从专业生成内容到长尾用户生成内容的全方位覆盖,但PGC与PUGC内容无疑才是吸引用户的关键。

在PGC领域,喜马拉雅先后与众多出版社,以及在线阅读领域霸主阅文集团签署版权合作协议,就文学作品的有声改编、文学IP衍生发展等方向达成合作。而在PUGC领域,喜马拉雅则为广大的第三方创作者提供了一整套孵化系统,通过创作训练营、流量和资金扶持、签约分成等方式,让后者获得更多的收益,并吸引创作者源源不断地生产新的音频内容。

但问题在于,PGC内容很昂贵,因此也导致了喜马拉雅一直需要花费巨大的运营成本来让相关内容留在平台上。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月30日,喜马拉雅科技公司近一年内的知识产权纠纷被告案件达248件。以至于他们在招股说明书中也明确表示,如果版权方不再合作,将会是这个平台很大的风险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AI似乎”救了喜马拉雅一命“,因为它让后者的PUGC生态加速成型了。过去,喜马拉雅确实为第三方创作者提供了孵化机制,但问题是从UGC到PUGC并不容易。创作者通常情况下都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长期积累的知识储备会在短时间内被消耗,在肚子里的干货被掏空后,创作者旋即就会进入低潮期,进而难以保持更新频率。这时候,大多数创作者就会选择主动降低更新频率、以维持内容质量。

而AI的出现,则让喜马拉雅找到了解决方案。根据喜马拉雅方面的说法,该公司已成立珠峰实验室,并推出珠峰音频AI模型,引入由AI驱动、以用户为导向的“新质生产力”的新范式,建立了包含535种合成声音组成的音色库,目前其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的AIGC渗透率已达14.8%。此外,该公司还推出了专有的一站式AI音频制作工具“音剪”,并融入AI的各种“黑科技”,缩短了创作者的后期制作时间、提升创作效率。

比如,喜马拉雅方面就用TTS技术还原了单田芳先生逝去的声音,最大限度保留了单田芳先生苍劲沙哑的独特嗓音和情感评书语气。目前,喜马拉雅“单田芳声音再现”等账号下使用人工智能合成音制作的专辑数量已经超过100张,总播放量更是超过了1亿。截至2023年12月,据悉该平台的AIGC内容已达2.4亿分钟、占其音频内容的6.6%。

如果说爱优腾是靠着从外部采购到内部自制,成功降低了运营成本,那么喜马拉雅现在更多地则是借助AIGC削减了内容层面的压力。在弥补了这一缺陷之后,作为在线音频赛道的领导者,喜马拉雅目前看起来显然就更“完美无瑕”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