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觉得,现在“欠钱的才是大爷”,有不少人欠钱不还还十分理直气壮。例如前几天就有一条新闻说的是有人欠了20万不还,记者调解时,欠债的人还颇为“理直气壮”地说“我欠1000万也是我自己的本事”,就是没钱还。

不过,也不是所有欠钱的人都是“老赖”,还有一部分人只是一时困难还不起钱,但对于“欠钱”这件事情一直都记在心上,等到有机会了,就会想“千方百计”地去还钱。

毫不犹豫借出的“一笔巨款”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经济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头脑灵活的商人们开始四处寻找商机,想借着政策的东风发家致富。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湖北十堰市民张道汉发现了一个商机:广东有彩色电视机的货源,这在十堰市可还是稀缺货,倒手转卖一定能大赚一笔。

这位20多岁的小伙子说干就干,他先在家人的帮助下筹措到了资金,随后就前往广州进货。尽管张道汉第一次前往广州,只运回了几台彩色电视机,但彩色电视机在十堰十分畅销,很快就全部卖出去了,张道汉也由此赚到了“第一桶金”。

后来,张道汉就干脆做起了这倒卖彩色电视机的生意,随着赚到的钱越来越多,张道汉每次进货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随着往来广州的次数不断增加,张道汉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王明国,当时,王明国是河南省外贸局驻广州办事处的财务科长,两人非常投缘,很快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7年,张道汉照常前往广州进货,但这一次进货却不太顺利。

据张道汉回忆,那次他一口气进了100台彩电准备运回十堰,不过却因为在火车站受到了他人的故意刁难,导致货品迟迟不能发货,假如彩电不能顺利运回十堰,他将损失惨重,这让张道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这时,王明国“挺身而出”,在他的斡旋与帮助之下,张道汉的彩色电视机顺利发货,避免了他的损失。

此后,张道汉对王明国十分感激,这也让两人之间的友谊愈加深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张道汉每次前往广州都会与王明国小聚,两人一直没有断了联系。

过了一段时间,王明国从财务科调往市场科,改为负责采购的工作。没想到的是,意外就在1987年7月发生了:那次,王明国带着88万元现金汇票到河南郑州采购钢材,可在半途上,王明国的手提包被偷了,现金汇票也随之不翼而飞。

尽管在报警之后,现金汇票很快就被挂失,单位也没有损失这88万元,但王明国还是 因为这次疏忽受到了处分而被免职。

这时,王明国的妻子和女儿已经去往美国,他本就是独自一人留在国内,被免职之后索性就“辞职下海”了,想要多赚一点钱带去给家人。

不过,做生意需要一笔启动资金,王明国一时也拿不出来,他思来想去就想到了张道汉,准备向这位老朋友开口借一笔钱。

1988年6月,王明国来到十堰市,向张道汉说明了自己想借钱的意思。当时,张道汉二话不说立刻开出了一张5万元的现金汇票交给王明国,既没有让王明国打欠条,也没提什么还钱,两人全凭友谊和信任,完成了这笔“巨款”的借贷。

时运不济,一直还不了的债

借到钱之后,王明国就正式开始做生意了,但他的经商之路并不像张道汉这么顺利。一开始,王明国与朋友一起在河南灵宝从事铅矿生意,但这一次投资并不顺利,他们一共投入了十几万元,都没有见到铅矿出产,算是彻底赔钱了。

后来,王明国还多次和朋友从事其他生意,但都不太成功,钱也一直没有挣到。

原本,王明国还可以回到美国,与妻女团聚,不过因为长期与妻子分居两地,夫妻两人之间已经出现了隔阂,王明国也不愿意去往美国,就一直留在河南做生意,想打一个“翻身仗”,也好将欠张道汉的钱还上。

不过,王明国的生意一直没有起色,赚不到钱,王明国也就一直没能还钱,这5万元一欠就是20多年,欠到王明国都退休了,仍然没有还上,期间王明国还与张道汉断了联系,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也没有留下其他的联系方式。

但这笔欠款一直压在王明国的心头,退休之后,王明国还在郑州亲戚所开的工厂里看门赚钱,他一直想着要怎么样才能还上这笔钱。

2017年6月,王明国远在美国的女儿提出接他去美国养老。当时,王明国的女儿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赡养父母。

不过,王明国在美国并没有住多久就决定回国。一方面这是因为他与妻子不和,两人经常吵架;另外一方面,王明国觉得自己的母亲年龄大了,想要回国照顾母亲。在与女儿商量后,王明国独自一人搭上了回国的飞机。

在临走前,王明国的女儿担心父亲要照顾奶奶、不能出去工作、没有生活来源,还给了他几万美金作为生活费。

2019年4月12日,王明国启程回国,揣着几万美元,王明国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还钱。

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王明国再次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回到郑州之后,王明国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和大哥,王明国的家人对于他的这个想法都十分支持,还让他尽快启程。

于是,在匆匆倒了2天时差之后,王明国就购买了前往十堰的火车票,准备了却自己这一直压在自己的心头的心愿。

4月17日,王明国坐上了前往十堰的火车,在火车上,王明国一直给之前的朋友们打电话,希望能够重新联系上张道汉。但时过境迁,许多朋友都已经断了联系,王明国打了一圈电话,都没能联系上这位昔日的好友。

这让王明国非常着急忧心,之前没有钱还,现在有钱却还不了,难道他这个心愿就无法了却了吗?

下了火车,王明国抱着最后的希望前往派出所向民警求助,希望民警能够通过户籍信息帮助他找到这位“断联”好久的老朋友,丝毫没有注意到,当时已经是凌晨5点30分,自己几乎一夜都没有休息。

千里回国,一句欠了31年的道歉

当地派出所得知王明国是特意来归还30多年前的欠款的,也十分感动,立刻帮他在公安系统内查找起张道汉的相关信息。

幸运的是,30多年以来,张道汉并没有搬离十堰,民警们经过多番查找,终于在4月18日上午找到了张道汉的电话号码,并拨通电话、向张道汉说明了情况。

听到王明国特意赶来还钱的事,张道汉一开始还不敢相信,甚至一度以为自己是遇到了什么“新型诈骗”。经过了多次确认后,张道汉才敢相信,几十年前的好友来找他还钱了。

当时,张道汉正在外边进货,放下电话后,立即就朝着派出所赶去,4个小时后,张道汉赶到了派出所,31年没见的两位好朋友终于再次拥抱到了一起。

张道汉出现的那一刻,王明国几乎一眼就认出了这位好兄弟,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将压在心头31年的道歉说出口:“对不起兄弟,我来迟了!”

面对张道汉,王明国直言自己有点“难为情”,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5万元是一笔“巨款”,但张道汉借钱时却没有丝毫犹豫,对于这份信任,他现在即使拿出一百万来还,也不能补偿这份信任之万一。

而且,王明国现在还拿不出100万元来,几十年来他收入微薄,现在已经70岁了,更不可能再挣到什么大钱了,只能从女儿给的几万美金里,拿出10万元来,权当偿还欠款和这几十年微薄补偿。

在得到张道汉的银行账号后,王明国立即通知家人将这10万元汇到了张道汉的账户中,终于了结了他多年来的一桩心愿。

还了钱之后,王明国直言,在前往美国的那一刻,他以为自己今生已经没有办法还钱了,没想到还有机会实现多年心愿,这下他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还钱,张道汉除了震惊之外,还有涌上心头的愧疚。

张道汉表示,借钱时,两人关系好,他也没有犹豫,但当时他并不知道王明国被单位处分的事情,如果他知道王明国打算下海,就会邀请他一起在十堰做生意,这样也许王明国的经商之路会顺畅许多,自己也不会因为借出了这5万元对自己的彩电生意造成影响。

5万元对于当年的张道汉而言,也是一笔巨款,借出这笔钱后,他的生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很快他就转行做了别的生意。也许张道汉也曾在心中埋怨过王明国,但张道汉表示,时间久了他便没有再想这件事。

早已对往事释怀的他,没想过王明国还会千里迢迢来找他还钱,现在再次见到王明国,两人一定要好好叙叙旧,一醉方休。

一笔“拖欠”了31年的债务,不管在谁心中都不会指望着还有“还钱”的一天了。但王明国却没有一天忘记这笔债务,一直都在想办法还债,很难让人不感动——虽然现在10万元的价值与上世纪80年的5万元不能同日而语,但这也是王明国能够拿出的最好的了。

实际上,由于没有欠条,即使王明国真的想要“赖账”,张道汉也许也没有办法,况且30年多年,即使法律也无法帮助张道汉要回这笔欠款,但即使如此,张明国仍旧主动还款,其中所展现出来的诚信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而另一边,张道汉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朋友。因为曾经受到王明国的帮助,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1988年毫不犹豫地借出5万元巨款,即使因此影响到了后来自己的生意,也没有抱怨,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不已。

现在那些故意欠钱不还的“老赖”们,都应当好好学学王明国和张道汉的精神品质,不要被网上“凭本事借来的钱为什么要还”的调侃洗脑,借了钱就应当时时思考要如何才能还上钱。

尤其是现在我国的各项法律制度都已经更为健全,故意欠钱不还需要承担许多法律后果,在决定“赖账”之前,“老赖们”都好好想想,能不能承担这样的后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