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战国七雄,其实可以理解成战国时期有影响力,或者说规模还可以的七个诸侯国。因为除了战国七雄以外,还存在宋国、中山国、代国、卫国这些小国。而战国七雄中,韩无疑是最为另类的:因为韩的综合国力,算是七雄里面的垫底存在。

在战国七雄中,齐国富甲天下,楚国地域辽阔堪称巨无霸、赵国的军事实力能够和秦国打的有来有回、魏国的魏武卒也曾称霸一时,秦自然不必多说,几乎是战国中期以后的主角,燕国虽然孱弱,但毕竟乐毅伐齐,差不点把齐国送上西天。唯独韩,在战国时代几乎没什么亮点可言,而且韩也是秦灭六国的过程中,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其实,从韩的地理位置来看,韩可以被视为战国七雄里最不具备翻盘可能的国家。 1、四战之地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时候,韩瓜分了晋的部分国土得以成为新的力量,并在之后得到了周天子的册封,成为了诸侯,不过,赵国和魏国的体量,都要远大于韩。 从战略纵深角度来说,魏国的地盘要远大于韩,韩的战略纵深很小,因此一旦爆发大战,韩不具备自立的能力,因此只能依靠强势一方,而这就导致了韩的态度被迫属于墙头草状态。如此状态下,韩也就没什么靠谱的盟友可言,这对韩的发展很不利。

从地缘角度来看,韩的周边都是大国,韩没有扩张的空间可言,甚至容易成为被扩张的对象:韩和秦国、楚国都是邻国,秦、楚扩张的背景下,韩能够自保就不错了,指望从秦、楚的手里扩大领土,不亚于老鼠打算从老虎嘴巴里夺取口粮,堪称自寻死路。而哪怕燕国,最起码还可以从东胡手里夺取辽东地区,扩大自己的版图和战略纵深。 所以韩的发展始终处于孱弱状态。 2、韩的自保之路韩处于秦楚之间,距离魏国、赵国也不远(秦包围韩的上党地区,韩的地方官选择归顺接壤的赵国),韩的处境可谓夹缝状态。因此,韩能够苟且延续到秦王政时代,很大程度有运气因素,当然也和自己的努力有关。不过,从韩的努力方向也可以看出,韩王自己都知道没有翻盘的可能性。

所谓运气因素,可以理解成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和秦兵交战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兵东出,给韩的续命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这个时间窗口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让秦兵短期内不敢出函谷关。 而所谓努力自保,其实更可以理解成剜肉补疮。 战国后期,秦一家独大,对于韩来说,吞并韩的最大可能性,来自秦国,韩也知道不可能依靠军事手段来顶住秦,因此只能想办法拖延秦吞并韩的历史进程。于是韩的君王想出了一个剜肉补疮的办法:那就是派人忽悠秦兴建水利工程郑国渠。这个工程很大程度上消耗了秦的财力,让秦在短期内不具备东进的可能性。当然,郑国渠完工后,给秦的积极影响也随之产生:水利工程的加持下,秦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直线上升,很多青壮也可以脱离农业生产而从事军事活动,这就意味着,秦的战争资源,也随之起到了大幅度的上升,灭韩就成了更容易的事情。 韩的君主很清楚这个后果,但如果不忽悠秦修建郑国渠,那么韩的灭亡是立马之间,而秦如果修建郑国渠,虽然依旧会灭韩,但这个进程会被推辞几年——这算是韩唯一的自保选择——延缓灭亡。 从这不难看出,韩的君主,也很清楚韩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