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3月14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24年北大光华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在京举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既有短期冲击的因素,也有长期累积的效应,表现在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调整以及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市场困难等不同方面,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小企业的创立和成长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当前亟需出台一揽子政策以激活小企业的创立和成长,进行新的政策实验和探索,打造好小企业创立发展的制度环境。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陈玉宇认为,受到疫情造成的后续影响,地方债务多年扩张导致的困境和化债压力,地产市场在多年乐观预期下快速扩张带来的动荡和调整,以及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市场困难等。

“基础设施建设、地产市场发展、出口导向的制造业,是过去二十多年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面貌的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经过近几年的演变,很多人认为这三个部门已经发生了长期性的结构性变化。它们虽然仍将是国民经济中占比很大的领域,但高歌猛进的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了。”陈玉宇说。

在他看来,面对当前的经济结构变化以及应对策略的争论,最有效的就是出台系统的政策,促进小企业的创立和成长。通过研究发现,年轻的小企业在制造业销售额中的比例从十几年前的70%,下降到最近几年的30%。近年来小企业成长的相对速度,与金融危机前相比大大下降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平均值为89.2,指数累计上升1.1点,扭转了过去两年指数连续下降局面,高于2022年的88.4,但仍低于2021年的89.6。

陈玉宇表示,目前在AI、数字经济、大健康产业等具有未来发展重大潜力的领域,小企业的进入速度比较慢。大企业对小企业的不公平竞争,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小企业创立的商业环境、隐形财务和交易成本,也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小企业是经济的血肉,大企业是骨架。小企业是创造就业的主力军,是促成技术和知识扩散的提升生产效率的主力,是增加广泛的民众收入的重要力量。”陈玉宇表示,当前短期政策的核心是提振总需求,抓手之一是小企业。促进长期增长,鼓励科技创新等长期政策的力度也应该向小企业倾斜。

对于支持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陈玉宇表示,短期内应该对小企业分门别类,摸清家底,根据宏观政策的需求,对小企业给予全面的大力度的支持。对小企业实施税收的减免等传统有效的政策还要持续加力,对生产环节税收实施先征后退,对于创新探索的小企业,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支持。

同时,他强调,对小企业的创立发展,要进行新的政策实验和探索。打造好小企业创立发展的制度环境,清理规章制度的繁文缛节。小企业这些年来成长性不够,跟资本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要继续加大对小企业的基金规模,创新小企业基金的运营模式。

陈玉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目前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对能在当下创造财政收入的大企业过于重视。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血肉,各地需要平衡好眼前与长远,增加对小企业的重视程度。这需要增加与小企业有关的指标考察内容,如可以考虑将小企业的、年轻企业的发展增速与在地方经济中的比例作为结构性指标考核,推动地方积极性,开创中国经济活力的新局面。此外,既要欢迎别人到中国来投资兴业,也要鼓励自己的民营企业到其他地方去投资设厂。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既会给中国企业信心,也会给世界其他地方的潜在投资者对中国进行投资有信心。”陈玉宇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