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陶春燕

2022年12月3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2023-2025)》(鲁政字[2022]248号),明确提出开展山东省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鼓励现代水网建设条件较好的市积极创建示范区,先行先试,发挥引领作用。为全面融入省级水网,加快推进全市现代水网建设实施,聊城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安排部署,积极开展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创建工作。

《山东省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于2023年年末获市政府批复,《建设方案》着重围绕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改善人居环境,统筹水资源调配、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河湖水系连通属性,推动区域水网协同融合。

3月20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市水利事业发展和保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泽龙对《建设方案》进行了解读。

《建设方案》共十个章节,主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等。

总体要求。提出了《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坚持“人民至上、人水和谐;高点定位、突出特色;系统谋划、有序推进;立足长远、保障安全;政府主导、两手发力;改革创新、示范带动”的基本原则,在现有水网建设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改革创新水网管理体制机制,到2025年年底,完成全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任务,现代水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努力打造现代水网建设的“聊城样板”。

主要任务。《建设方案》确定了重点工作任务,围绕构筑“三网四带”总体格局,明确了七方面具体任务:聚力“水网+防洪安全”,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筑牢水安全保障网;聚力“水网+民生改善”,完善水资源配置利用,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织密水民生服务网;聚力“水网+生态环保”,打造全域生态水网,构筑水生态保护网;聚力“水网+乡村振兴”,积极打造美丽幸福河湖,构建水美乡村示范带;聚力“水网+交通运输”,结合交通规划,建设堤路结合及水上航道示范带;聚力“水网+文化旅游”,结合水文化和水利风景区,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带;聚力“水网+产业发展”,发展节水产业,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带。

保障措施。《建设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流程管理、适时跟踪总结等四方面明确了具体保障措施。

为确保《建设方案》贯彻落实,聊城市成立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汇聚部门和地方政府工作合力,定期对现代水网项目谋划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对于全市现代水网建设推进工作,定期向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专题汇报,明确全市水网建设思路,研究推进水网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着力破解关键制约因素。

邀请有实战及具体操作经验的专家开展“水利+”项目包装培训。以上级资金申报的要求为导向,合理确定项目法人,科学测算项目收益,做好项目包装,及时纳入发改、财政项目库。同时,定期派人赴省水利厅、省发展和改革委沟通对接项目情况。

紧盯国家政策机遇,积极推动《建设方案》中各级水网项目的建设及资金申请,组织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熟练掌握债券资金申报程序,为后续项目谋划、债券包装夯实工作基础。在项目资金使用环节,建立施工过程结算机制,完成一批、结算一批、拨付一批,避免资金滞留,确保资金安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