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永茂的回家之路,走了整整67年。

在稀里糊涂当了兵之后,解永茂就远离了家乡,在很多年的时间里,他都没有想过自己是否还能重新回来。

从未放弃寻找父亲

解小兰是解永茂的女儿,在2013年之前的很多日子里,她都感觉到备受煎熬。

在她的记忆里,父亲离开大陆的时候,她才仅仅只有几个月,在她的孩童时代,却从来没有见到过父亲,所有关于家庭的记忆,都来自于她的母亲。

按照母亲的说法,解永茂是1904年出生的,后来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被迫去了江西,也就是在那段日子里,解永茂结识了妻子。

在1948年的时候,解永茂给家里寄了一封信,那个时期,他和家里人就已经很少联系了,不过若是有机会,妻子认为解永茂一定会给家里来信的。

不过,一直到了1949年,解永茂又来了信,据他所说,自己要出趟远门,待到妻子坐月子的时候就会回来,可谁都没有想到,这么一分别竟然就成为了永别。

解家一共有三姐妹,相比于解小兰这种对父亲毫无印象的,解帼兰就不太一样了,她对于父亲,还是有着很深的记忆。

解帼兰和父亲一起生活到了8岁,而二妹熊奉兰那会只有2岁。

解帼兰说:“在父亲去台湾的那会,小妹解小兰刚刚出生。”

父亲对于家庭非常负责,在一家人的印象中,若没有什么特殊情况,解永茂不可能就这么一走了之,大家也断定当时只能有一种情况:父亲是被裹挟而去的。

解帼兰回忆起当初和父亲的故事,还会满脸热泪,她说:“父亲是一个极为热情的人,在邻里乡亲们中的口碑也很好,很喜欢帮助别人,当初他带着我到沈阳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挑粪的山东工人,父亲觉得他生活很不容易,因此就邀请他回家,还给了他一袋面粉。”

像这样的事情,解永茂的妻子也记得不少。

在她的印象中,丈夫也曾多次帮助那些穷苦之人,有一次还将一名叫花子给领回了家中,将剩下的饭菜拿给他吃,自己则独自站在旁边看着对方狼吞虎咽,那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过几次。

虽然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只有仅仅几年,可在解帼兰的印象里,父亲的一言一行都始终在影响着家中的人。

有一次,解女士为丈夫买了一顶帽子准备回家,碰巧遇到了厨房里的退休师傅,听说师傅因为生病受凉了,解帼兰想都没有想,直接将那顶帽子送给了师傅,有的时候,遇到了送煤气、修水管的师傅,解帼兰也会热情地邀请他们留在家中吃饭。

她始终都觉得:若是父亲还在身边,他一定会支持自己这么去做的。

可解永茂远去了之后,一家人都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他们身上也并没有父亲的照片,只能在心底埋藏着对于父亲的思念。

特别是解小兰,一生之中和父亲就丝毫没有过交集。

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她还哽咽着说:“我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爱,小的时候,当别人向我说起过父亲的时候,我总是会暗自流泪,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可缺少父爱的那种痛苦,始终都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也常常在想,父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待到解小兰渐渐长大了以后,她就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寻找父亲的踪迹,可由于父亲走的时候丝毫没有留下任何线索,也没有说要去哪里,因此多次寻找的结局都是无功而返。

最初的时候,她也问过母亲,因为全部的可能性,都集中在母亲这里。

母亲说过:“你父亲的老家在山东临沂附近,家中还有一个兄弟,名叫解永盛,对于其他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太多的线索了。”

经过当地派出所的寻找,郯城县公安局才最终确定下来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那个关键的人物,名叫解鹏宽。

解鹏宽住在高集,最初的时候,这里名叫李家集,1948年的时候,解鹏宽仅仅只有18岁,他对于过去的事情,还是有所记忆的。

他说:“解永茂是我的叔叔,在1948年的时候,他来过两封信,信中也提到了他十分想念家里人,还有过两个女儿,其他的事情,由于年月实在是太久了,已经记不清了。”

不过,解鹏宽还是能够还原出解家最初的场景。

他的父亲就是解家三姐妹所提到的解永盛,解永茂那一代一共有兄妹6人,他们从沂水老家逃荒到了郯城,那会家里的条件十分艰苦,基本上属于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生计,兄弟几个人也只好各奔东西。

其中,解鹏宽的叔叔解永茂就去了外地的地主家打工,之后才被迫当了兵。

可除了书信,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叔叔,也不知道叔叔的具体情况了,一直到公安局有人前来,他才得知叔叔的家人还在找他。

解家姐妹的母亲也曾说过:“你们的父亲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回到老家去看看。”

到了改革开放年间,解小兰这边的调查终于有了实际进展,有一位远房亲戚告诉她:“你们的父亲在离开了家中之后跟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嘉义,可能早都已经去世了。”

解小兰很想顺着这条线索继续调查下去,可那个透露消息的亲戚年岁已高,他在过世之后,解小兰的调查就再度断了线索。

不过,解小兰并没有放弃,她的行为,也渐渐引起了广大媒体的关注,她曾对媒体说过:“找到父亲,是我一生的心愿,只要是有希望,就一定能够找到,不然我这一生,也算是白活了。”

踏上远行的路

由于解永茂留下的信息实在是太少了,解小兰实在不知道从何查起。

一直到了她也成为了60多岁的老人,也渐渐有了“落叶归根”的情结,她这个时候更加觉得:父亲一定也是相同的想法,让父亲回到家中,那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2013年11月9日,她终于踏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那次,她是跟随一家旅行团去的。

这次的心情,对她而言是格外沉重的,她知道父亲尚在人世的可能性很低,不过无论如何,她也想着要将父亲的骨灰带回老家去。

当旅行团到达了台湾嘉义的时候,她第一次感觉到父亲距离自己是如此的接近,可是,诺大的嘉义,父亲究竟会在什么地方呢?

她独自来到了阿里山,站在山顶,解小兰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了,她哭着喊道:“爸爸,女儿来看您了!爸爸,您在哪里呢?”

她也直言道:“自己来到台湾,就是为了寻找父亲,其余的事情和我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别人去游玩的时候,我则去宾馆的前台要回来一个电话簿,开始仔细查询父亲的下落。”

由于母亲那边有父亲的部队和编号,那串数字,也早已被解小兰牢牢记在了内心深处。

后来,旅行团先后去了台北、台中以及高雄等地,解小兰从未留恋过路边的风景,她所感兴趣的也仅仅只有两个地方,分别是宾馆和电话亭。

这次去台湾一共8天的时间,而解小兰也打空了8张电话卡。

终于,令她欣喜万分的事情出现了。

在旅行团刚刚抵达了台北的时候,嘉义后备司令部的电话被打通了,对方也给出了答复:“确实有这个人,不过你需要提供你和他的关系证明。”

终于有了结果,解小兰连旅行都没有进行完就火速飞回了南昌。

在那里,她开始四处奔波寻找各种各样的材料,终于在公安部门查找到了母亲当年的信息。

而且,更让她感到欣喜若狂的是,在母亲备注的那一栏中,也看到了和父亲相关的一些介绍,这也是60多年时间里,她第一次认真看到了父亲的简讯,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又不厌其烦地查户口、查档案、去公证处公证等等。

用了很长的时间,她终于找齐了关于父亲的材料。

2014年10月,在准备好所有材料之后,解小兰也终于打听到,父亲的骨灰存放在高雄市军人忠灵祠鸟松园。

10月22日,解小兰和爱人一起赶赴台湾,在这里找到了父亲的骨灰盒。

遗憾的是,骨灰盒上并没有父亲的照片,仅仅只有父亲的姓名、年龄、职务以及编号,她还是始终没能见到父亲的模样。

到了10月25日,解小兰和爱人乘坐火车来到了父亲曾经生活了8年的地方:台湾嘉义眷村。

在那里,他们四处打听,还找到了父亲解永茂生前的一些朋友。

解小兰说:“在那里,很多老人都还记得父亲过去的样子,尽管父亲在1957年已经去世了,距今过去了大半个世纪。”

解家的姐妹只能通过老人们的描述来想象父亲当年的模样。

从他们的描述中,父亲在去了台湾之后,依旧保持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因此他的人缘很好,才给别人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在办理完所有后续手续之后,11月5日,解小兰带着父亲的骨灰回到了南昌的机场。

她说:“60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都期待着这一刻,那就是让父亲魂归故里。”

在回去的路上,解小兰又想起了母亲曾说过的话:“你的父亲生前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回到老家去看看。”

解小兰和姐妹们商量后一致决定:既然老人的骨灰找到了,那么还是想帮他完成这样一个愿望。

11月19日上午11时,临沂市郯城县的重坊镇高集村的村口,解小兰和姐姐们带着父亲的骨灰出现了。

民警和媒体也全程陪同,在大家看到村口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后,当地民警同志立马介绍道:“这就是解鹏宽,你们的堂哥。”

虽然和远方的亲戚素未谋面,可这次相见,几位老人很快就抱在了一起,眼泪止不住地掉。

80多年前,解永茂被抓了壮丁,之后大家就聚少离多,梦中的家乡,解永茂已经有快70年的时间没有回来过了。

那一年,解家三姐妹的大姐已经74岁了,而68岁的二姐熊奉兰由于刚刚做完中耳炎手术需要静养休息,可她还是选择踏上回到故土。

而她们的子女也全部从全国各地赶了过来。

在村口,周围的村民们听说了解家的故事后,也纷纷感动落泪。

这一天,解鹏宽的家中聚满了人,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语。

三姐妹招呼孩子们拿出了礼物送给老家的亲人,她们还为堂哥和堂嫂穿上了新衣服。

桌子上的饭菜摆了满满一桌,亲人们的团聚,也让去世半个多世纪的解永茂老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解鹏宽在2014年也有个80多岁了,看着叔叔的骨灰盒,他嘴里也一直在念叨着:“找到就好!找到就好!”

吃完饭后,解家的三姐妹也打开了族谱,翻看着家里的人物关系,对她们来说,有了这样的凭证,自己也有了“根”。

在确切得知父亲埋葬在台湾后,解家的姐妹们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终于让父亲重回故里,这里面充满努力、艰辛以及汗水,三姐妹用自己的执着,终于为这件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最后,解家三姐妹考虑到自己年龄也渐渐变大了,行动不便,因此还是决定将父亲埋葬在南昌,和母亲的骨灰安放在一起。

2022年的清明节,解家三姐妹又重新聚到了父亲的墓前。

三姐妹的年龄最少都有80多岁了,可她们还是坚持每个清明都来为父亲扫墓,大姐一再告诉两位妹妹:“父亲生前是一个很好的人,他的人生,也充满了迫不得已,他没有选择,若是他还在,我们三姐妹一定会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即便对这位父亲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可解小兰还是觉得,只要自己身体里流淌着父亲的血液,那么自己就应该做到一个女儿的责任,回想起那艰难寻亲的一年,还好,努力都是有回报的。

对于老兵解永茂而言,67年离乡路,终于在自己女儿历尽艰辛奔赴台湾找回骨灰以后,彻底结束;解家姐妹们的认祖归宗场面十分感人,而其中包含的情谊,只有深切经历过那段兵荒马乱岁月的人才能够感同身受。

参考

解帼兰:父亲是启蒙老师 回临沂老家找到了根 齐鲁网

爸爸,我们终于回家了 农村大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