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炫完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对巴太的喜欢赞不绝口。

巴太是一个哈萨克族,有飘逸的长发,会骑马,会射箭,脾气还好,是个有修养的完美男子,他身上所有的地方都长在了女性的审美上。

李文秀一个有梦想的青年,高中没读完便外出打工,一直都在一边打工一边成为作家的路上努力。 俩人因为阿勒泰而相遇,相知,相爱。 李文秀应该是第一眼就看上了巴太,毕竟巴太长得像小说里的男主角,很符合李文秀的口味,而且巴太和其他人不一样,不喝酒,不会大声呵斥女性,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巴太会骑马,会像武侠里的大侠一样骑马射箭,只差看落日了。 所以李文秀坠入爱河是迟早的事情。

巴太喜欢李文秀应该是小火慢炖的感觉,不是第一眼就相中了这个上进的姑娘。 巴太第一眼看李文秀,应该觉得李文秀是一个有趣的姑娘,第一次在阿勒泰的草场上分不清东南西北,见到自己还隐隐有点害怕。 巴太直接将李文秀带到祭奠马的大树下,告诉李文秀,这棵大树上的马头,每一颗都是主人最喜欢的马,为了记住他们,所以才将马头挂在树上,好思念。 李文秀虽然长相一般,但是她的天真、善良也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悄悄吸引着巴太。 张凤侠一家还和巴太一家一起绕路去仙女湾再到夏牧场。 一路上的日夜相伴,会让两个年轻人心心相惜。 而且这两个年轻人还有相同的三观。 他们一致觉得巴太的嫂嫂可以带着孩子改嫁,在当时哈萨克族人要是丈夫死去,妻子想改嫁必须把孩子留下继承父亲的血统,成为父亲的后人。

但巴太的嫂嫂就想带着孩子一起改嫁,奈何巴太的爸爸是一名封建思想家长,直接不同意。 为了帮助巴太的嫂嫂梦想成真,两个年轻人没少聚在一起商量办法。 久而久之,李文秀和巴太的恋爱大家都知道了。 巴太还教李文秀骑马,巴太把自己最喜欢的踏雪给李文秀当坐骑。 如果没有意外,两人的爱情一定会修得正果,两人一定会幸福的在一起。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巴太为了救李文秀,亲手射杀了受惊的踏雪。 更是亲手割下了踏雪的头颅。

李文秀和巴太的爱情就此按下了暂停键。 巴太消失了,他去了青岛,三年,杳无音信。 李文秀回了城市,用码字换来的钱给巴太的爸爸,以此减轻自己的内疚感。 虽然最后巴太回来了,但是他和李文秀之间再无可能了。 巴太一辈子都生活在内疚中,无论是对李文秀还是踏雪。

一个是自己最爱的人,一个是自己最喜欢的马匹,像自己从小抚养大的孩子一样。 踏雪伤害了自己最爱的人,但是自己对最喜欢的马匹下了手,亲自结束了踏雪的生命,如同亲手结束了自己孩子的生命一般。

失子之痛,一生的时间都不够抹平。 虽然李文秀不是故意的,但却是自己亲手结束了踏雪的生命。 所以巴太对李文秀还是有内疚感的,但是更多的是惩罚自己。 要不然他也不会三年不回家,他也不可能三年不联系李文秀。 那为什么巴太会在三年后回家? 小编猜想他也想爸爸了,或者是爸爸想他了,毕竟巴太的爸爸现在是一个孤寡老人,痛失了巴太的哥哥之后,巴太的爸爸只剩下巴太了。

而且巴太回家的时候,头发也剪短了。在最前面的剧情里传统思想的爸爸对巴太的长发是嗤之以鼻的,但是这次巴太回家,特意剪短了头发,应该是想让爸爸高兴,更是想给别人证明他成熟了。 巴太回家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也想念踏雪了。踏雪的头颅被挂在了村口的大树上,那是他日夜想念的人,只是因为过不去自己的心坎,不敢面对踏雪,所以才不敢迟迟回家。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编剧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自己填补。 编剧是懂观众的,对于文艺片,再加上中国人的团圆思维,大家都希望李文秀和巴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是编剧给结局留了空白就是想让勇敢的人勇敢打破固有思维,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有隔阂了就是有隔阂了,这是人之常情的事情,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非得有个大团圆的结局,有时候有遗憾才是完美。 或许最后巴太回家和爸爸一起继续游牧,而张凤侠不会再去夏牧场,不会再让自己的女儿一次次揭开伤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