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纪念总体国家安全观创立十周年系列讲坛”第二期日前在陆家嘴举办 采访对象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硕)由浦东新区区委国安办、上海市国家安全局浦东分局、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的“创新引领 非凡十年——纪念总体国家安全观创立十周年系列讲坛”第二期日前在陆家嘴举办,与会专家围绕粮食安全、生物安全、能源安全展开演讲,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帮助大家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

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锦华的演讲主题是“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风险与对策”。他表示,粮食安全政策方面,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特别是面临着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和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确保粮食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石。“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我们在粮食自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需继续加强科技支撑。科技的不断进步将推动我国从粮食净进口国逐渐转变为粮食净出口国,农业科技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小理以“加快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他认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国家生物安全治理现代化要建立风险评估制度、监测预警制度、联防联控制度、应急预演和救援制度、生物及其制品进出口的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等,划定法律边界,规定法定资质,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连生围绕“就提高能源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之基”发表演讲。他表示,能源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石。我国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能源进口大国,国际高价能源极易对我国造成输入型通胀,能源供应出现风险会直接影响到民生保障和国家稳定发展。

他认为,可六个方面寻求应对之策。一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高效配置资源;二是要形成有影响力的价格,真实反映国内需求;三是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交易平台,吸引更多国内国际资源;四是增储上产,打造能源安全压舱石;五是资源来源多元化,以防不测事件的过度影响;六是发展新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