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熬到了上班,可以名正言顺的离开老家了。友人小王这么跟我说。至于为何把回家过年当做了煎熬,不是结不结婚、不是找没找到好工作。反而是亲戚间的各种攀比让小王头疼不已。
       小王抱怨:没找工作的时候,亲戚们都一脸惋惜,上那么多年学白上了,还不如出去打工来钱快。找到工作,一问我工资多少,就转移话题,谁谁谁的孩子早就抱上孩子了,怎么还单着。等结了婚、生了子,又问在城里买房买车买基金了吗?然后未来肯定还有孩子上什么学校,找什么对象,循环往复。每年回家三成时间都成了回答这些味同嚼蜡的问题的时间。太过煎熬。


       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代变了,以前亲友、邻居家重的是感情,讲究个互通有无,有时候自己家搞到好东西,还要找街坊邻里一起分享,其乐融融。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物质上基本都不缺了,反而少了那份友爱,多了几点疏离。不仅是邻里之间,亲戚之间也是如此。混好、混坏,不管混成什么样,年关都成为一个让人头疼的关。
       二、以前亲友操心的真的是自己的生活工作,现在从语气中就能听出来好奇和疏远,尤其是未婚年轻人更要接受“赚了多少钱,有没有对象,有车有房没”这样令人烦恼的私人问题,让这些年轻人宁愿早早返回城市,而不愿在家里继续过年。


       说句实在话,过得不好,问了,会有人帮忙么?过得好了,说了,无非徒增他们的烦恼,背后还不知道多了什么闲言碎语。
       三、亲戚之间喜欢攀比,炫耀买了新房、提了豪车,快乐建立在别人不足上。而且很多年轻人从家乡走出去之后,见过了大城市的繁华,世界观人生观都有所改变,跟亲戚朋友在一起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这也是我们见到很多年轻人,返乡过年之后,不愿出门拜年,只愿意在床上一趟打游戏,打到快上班了,愁容满面,依依不舍的跟亲戚朋友、父母兄弟告别,等上了车,立马变了副脸,恨不得开心的蹦三蹦。


       四、时代变化之后,现在都在向钱看。几十年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假如某家出了个大学生,邻里是纷纷羡慕,即便这个孩子未来可能混得不是太好,大家也不会过多的难为。现在是即便你上清华北大、牛津剑桥,回家的时候不是开着豪车,一掷千金,也不如隔壁的拆迁户。
       大概这就是新时代的无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网络和电子设备的繁荣越来越淡,也越来越功利。
       图源网络,侵删。
       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了解学科知识
       期待您的关注、分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