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可是历史上真正有几人能够做到不自满呢?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在即位初期都是励精图治,想有一番作为而青史留名,可是随着在位时间久了,就自满了懈怠了,导致王朝从鼎盛急转直下,走向了覆灭的末路。今天给大家说一位帝王,他25岁就登基称帝,是一位年富力强的天子,在他统治的前期,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或许是他在位太久了,掌权足足长达63年,打破了历代皇帝的记录,晚年思想懈怠,好大喜功,使得江山社稷千疮百孔。他是谁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皇帝2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雍正皇帝就驾崩了,将大好河山交到了他的手里。乾隆皇帝在位初期,用宽缓代替他父亲雍正皇帝的严苛,实行宽容开明的仁政。对内,他为受到雍正皇帝的打压的皇族们一一平反,缓和了皇族之间的矛盾;对外,他坚持以武力平定边疆的叛乱。这些种种举措,使得乾隆朝的政治和经济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达到了清朝统治的全盛时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平日子过久了,中年时期的乾隆皇帝逐渐变得好大喜功、奢华无度,他不但大兴土木,建造奢华的宫殿,而且还为个人爱好而六下江南,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随着乾隆皇帝所谓“仁政”的实行,官员之中贪污腐化之风又再开始盛行,吏治败坏也成为乾隆后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直接导致了清王朝走向下坡路,由盛转衰。

乾隆皇帝晚年不仅自誉为“十全老人”,文治武功超凡,是千古一帝。他说自己有十大武功,分别是: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定回部,两次攻打金川,一次平定台湾之乱,武力降服缅甸、安南各一次,加上受降廓尔喀蒙古,共计十次。但是,在后世看来,他的“十全武功”,不少是凑数的,比如用武力攻打缅甸、安南,损兵折将,最后是对方主动议和才给了乾隆皇帝台阶下。 乾隆六十年(1795年),为了不打破他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记录,乾隆皇帝下诏退位,将皇位传给了儿子,自己当起了太上皇。虽然已经退位,但乾隆皇帝任然迷恋权力,朝中大小事务都要经过他的批准。晚年的乾隆皇帝性情大变,喜欢阿谀奉承之人,历史上有名的巨贪和珅就由此上位得势,当时官员贪污成风,经过康熙、雍正积攒下来的财富,被乾隆皇帝挥霍得囊中羞涩。

有人说,都说造成清朝由盛转衰的是嘉庆皇帝,其实恰恰相反,是嘉庆皇帝的父亲乾隆皇帝。正是他在位后期的种种弊政,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极快的转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种子。乾隆皇帝掌权长达63年,虽然他自励“持盈保泰”,但是月盈则亏,泰极否来,做了许多错误事情,积累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