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位于北京市东南二环附近的龙潭西湖公园杨柳依依,平静的湖面聚集着不少嬉戏的水鸟。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藏着北京中心城区的一块“大海绵”。

  图为北京市龙潭西湖公园。(新华社记者田晨旭摄)

  “就在这片宁静的湖泊之下,我们建设了北京中心城区首个合流调蓄池工程——龙潭西湖调蓄工程。”北京排水集团第一管网分公司设备部部长谢阁新介绍,该工程是北京海绵城市建设的代表项目之一,通过立体利用湖泊地下空间,龙潭西湖调蓄工程解决了湖泊上游的天坛地区322.5公顷范围内雨污合流溢流污染问题,提升了周边地区防汛保障能力。

  “去年特大暴雨时,这个区域的降雨量约216毫米,我们分三次开闸往调蓄池里放水,累计蓄水5.5万立方米,确保了上游的天桥等5个街道没有出现道路积水。”谢阁新说。

img src="http://p9.img.360kuai.com/t01b9657ed22f515243.jpg">
  图为龙潭西湖调蓄工程纵断示意图。(北京市水务局供图)

  除了提升防汛能力,这块“大海绵”还在雨水利用、改善生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龙潭西湖公园管理处副主任何力宁介绍,龙潭西湖调蓄工程可以有效消减汇集水中的COD、氨氮等污染物,经调蓄净化池净化后的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可达地表IV类水,实现湖水回补,有效改善龙潭西湖水体水质。

  “去年一年,这块‘大海绵’共存蓄了23.8万立方米雨水,其中有14万立方米经过净化后回补到龙潭西湖中,相当于三个龙潭西湖的景观用水量。”何力宁介绍,这样的成效大大减少了通过中水管线或者护城河补水的用水量,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还有效改善了水体水质。目前,龙潭西湖已吸引14种、57类水鸟在此安家落户。

  海绵城市建设在缓解城市内涝和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座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超大城市,近年来,北京持续推动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在减少积水内涝的同时,留住宝贵的“天上水”,让雨水循环利用。

  北京市水务局海绵城市工作处主任科员华正坤介绍,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约507平方公里,达标面积占建成区比例达35.28%。“根据北京市的计划,2024年有关部门将开展330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计划到2024年底,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率可达到36%。”华正坤说。(记者田晨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