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各部作品在剧情上是相对独立的,但在整体世界观上却是一致的,这一点在新修版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虚竹在《射雕英雄传》中都有被提及,降龙十八掌就是由他们改良后传承下去的,后来的“南帝”段智兴则是段誉的孙子,且不论其他作品如何,至少《天龙八部》与“射雕三部曲”之间的关联是十分紧密且直观的。 金庸故事本身通俗易懂,主线剧情上基本没有太多能让读者感到疑惑的地方,但在角色实力强弱关系的对比上却是争议不断,尤其是“最强主角”这一头衔的归属始终难有定论。

(萧峰、段誉、虚竹剧照) 金庸自己的说法是“张无忌最强”,可若是将张无忌放在被读者视为“武学巅峰时代”的天龙时代,他又算是几流高手,真有资格与“一僧、二挂、三老、四绝”等人一较高下吗? 一、金庸口中的第一主角,张无忌 金庸当年的确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过自己笔下最强的主角可能是张无忌,不过采访讲究快问快答,金老给出的这个答案也未必经过深思熟虑。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张无忌这个角色的武功配置的确足以将他推上神坛,那九阳神功能提供无穷无尽的内力,而乾坤大挪移则让他能够模仿天下各路武功,用书中的原话说便是“任何武功在他面前都已无秘奥之可言”,而太极神功则是他的太师父张三丰花了百年心血所创之神功,能以柔克刚,天下武学皆可破之,至于圣火令神功,也不纯粹是锦上添花的存在,它能改变修炼者的心性,恰好能弥补张无忌优柔寡断的弱点,让他变得凶狠。 不过理论归理论,张无忌在书中的实战战绩着实难以服众,对比萧峰而言就十分直观,萧峰可谓战无不胜的存在,而张无忌却屡屡受挫。

(张无忌剧照) 事实上即便金庸认为张无忌最强,这事也并无绝对,因为他恰好在后记中提到过,书中角色其实写到一定程度就已经不是由他来定义了。 比如这段原话:“张无忌却始终拖泥带水,对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这四个姑娘,似乎他对赵敏爱得最深,最后对周芷若也这般说了,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这样,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无法干预了。” 这里虽然说的是感情方面,但在武功方面也是同理。 二、趋近魔幻的时代,天龙时代 在多数人看来,《天龙八部》时代是金庸各部作品中的武学巅峰时代。 或许有人会用本因大师的说法来反驳这一观点,毕竟本因大师认为这是武学末世,但他的依据是这时代无人能练成六脉神剑,结果被段誉啪啪打脸,弱的不是这个时代,而是他自己。 而金庸明确提到过,这个时代的某些设定的确是达到了魔幻的程度。 比如这段描述:“‘六脉神剑’、‘火焰刀’、少林派指法等将内劲凝聚集中,发出而化为毁物伤人的无形刀剑,仅为小说家夸大之言,并非真有其事,读者当做‘寓言夸张’可也……本书叙事,多有虚妄想象、夸张之处,盖以‘天龙八部’为名,多有象征抽象,已踏入魔幻之神奇境界矣。” 至少金庸不曾在其他作品中提到类似的设定,所以毋庸置疑,天龙时代的武林整体水平的确是极高的,至于高出倚天时代多少则不好说。

(明教剧照) 不过若是倚天时代也有明教的代表人物,也就能看出张无忌的实力了,而这个时代还真有一位高手可能就是明教教主。 三、天龙时代的明教教主 明教势力的确是在《倚天屠龙记》中才正式登场,不过根据金庸在书中的背景设定来看,明教早已在武林中传承了数百年,早在唐朝就已经存在,北宋末年则是由方腊统领崛起过一段时间,再就是后来的倚天时代在阳顶天、张无忌的统领下盛极一时了。 而天龙时代的明教教主是谁?咱们不妨先看看修炼过乾坤大挪移的阳顶天是怎样的?

(阳顶天剧照) 原文道:“只见阳顶天坐在一间小室之中,手里执着一张羊皮,满脸殷红如血。他见到我们,说道:‘你们两个,很好,很好,对得我住啊!’说了这几句话,忽然间满脸铁青,但脸上这铁青之色一显即隐,立即又变成血红之色,忽青忽红,在瞬息之间接连变换了三次。” 而杨逍则补充说明了一句:“阳教主能于瞬息间变脸三次,那是练到第四层了。” 而天龙八部中有位高手就有过类似的操作,那人便是钟万仇,原文道:“钟万仇脸上青一阵、红一阵,似乎段誉所说,句句打中了他的心坎,只见他眸子中凶光猛射,看来举手便要杀人。” 当然,你可能要说了,仅仅只凭瞬间变脸就说钟万仇是明教教主?当然不是,书中还有细节,同样是杨逍的说法:“本教历代众位教主之中,第八代钟教主武功最高,据说能将‘乾坤大挪移’神功练到第五层,但便在练成的当天,走火入魔身亡,自此之后,从未有人练到过第四层。”

(钟万仇剧照) 姓钟的教主,再加上钟万仇瞬间变脸的设定,如此看来,他的确有可能是天龙时代的明教教主。 若真是如此,那么钟万仇的实力在天龙时代可最多只能算三流而已,即便张无忌将乾坤大挪移练到了第七层,再有另外三大神功加持,上限也不会高出钟万仇太多,毕竟从倚天时代的设定来看,只学了四层乾坤大挪移的阳顶天在世人心中并没有显得比张无忌掉价。 如此看来,张无忌若身处天龙时代的话,应该是难与“一僧、二挂、三老、四绝”这些高手相提并论,但应该能与慕容复、丁春秋、游坦之、段延庆这些二线角色掰一掰手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