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由于其历史原因,出现了许多军事家族,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杨家将、呼家将、曹家将、高家将、折家将等将门世家。这些世家,子承父业,数代人都是领兵打仗的将军。如杨家将有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呼家将有呼延赞、呼延丕显、呼延守用、呼延守信,曹家将有曹彬、曹伟、曹明远,高家将有高怀德、高怀亮等人,但是这些军事家族都比不上种家军,他们和种家军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强大的种家军
       种家军的创始人是种世衡,字仲平,与杨家将、呼家将等军事贵族不同的是,种家出自书香门第,他是大儒种放的侄儿。种世衡刚开始是将作监主簿,后来当过泾阳知县、凤州通判等官职。范仲淹称赞种世衡为“国之劳臣也”,大力提拔,种世衡由文入武,官至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种世衡在青涧城时,用离间计,成功除掉西夏大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两兄弟。
       公元1045年,种世衡死后,他的八个儿子都登上历史舞台,个个都是军中大将,是现实版的七郎八虎。杨家将满门忠烈,从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一直到杨八郎,个个都是抗辽名将,为北宋朝廷抛头颅洒热血,立下汗马功劳,但是真正懂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杨家将虽然忠勇,但远没有评书演义中那么厉害,也没七郎八虎。因此杨家将这部评书虚构了大量的猛将和故事,如杨宗保、穆桂英等人都是虚构的。


       但是根据宋朝相关史料记载,种家军创始种世衡确实有八个儿子,分别是种诂、种诊、种谘、种咏、种谔、种所、种记、种谊。其中种诂、种诊、种谔三人战功显赫,被称为“三种”,是第二代种家军的杰出代表人物,其实就连老幺种谊也是一代名将。在水浒传中,鲁智深经常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就是第二代种家军中的领军人物种谔。但是人总有老去的时候,公元1083年,种谔因背上痈疽发作,不幸去世,年仅57岁。
       随着种家第二代的消逝,种家军并没有衰弱,反而愈战愈强。第三代种家军之中的种师道、种师中、种朴等人已经逐步成长起来,成为种家军中的中流砥柱,被人们称为“小三种”。


       “小三种”之中,种师道成就最高,被世人称之为“老种”(水浒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与历史上的老种不是一个人)。种师道刚开始并非武官,而是文职,但他有打仗的天赋,因此由文转武,带兵作战。种家军是当时宋朝最精锐的西军之中的主力,多年和西夏劲旅交锋,不落下风。
       后来,金兵大举南侵,种师道带领种家军调转枪头,抵御金兵,是第一支到达京城的勤王军队。但是宋钦宗听信奸臣言语,改变抵抗策略,罢免主战派李纲、姚平仲,重新启用李邦彦,主张割地赔款,讨好金国。后来,金国再次南下,太原沦陷,东京汴梁岌岌可危,但是宋钦宗决心议和,不让各地勤王部队来援。
       太原之战中,最大的损失是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战死。当时姚平仲的养父姚古和张孝纯的儿子张灏两人害怕金人,畏缩不前,导致种师中带领的种家军精锐救援太原时,和金军主力部队作战,孤立无援,最后种师中身中四处重伤,马革裹尸,战死沙场。种师道得知太原沦陷和弟弟种师中战死沙场后,悲愤交加,不幸病逝,享年76岁。


       北宋朝廷之所以能和西夏打得有来有回,种家军功不可没,在金人大举南下时,种家军也没当缩头乌龟。种家军挺身而出,种师道、种师中带领大军和金国铁骑浴血厮杀。种家军是北宋朝廷的一道屏障,种家军在,北宋便在,种家军亡,北宋也就跟着亡了。
       杨家将、呼家将、曹家将、高家将、折家将这些军事家族,都比不上种家军,和种家军根本不在一个级别,就连后来的岳家军也比不上种家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