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存在许多令人感到奇异的现象,这些现象,有的能够用科学来解释,有的则暂时无法解释。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大窝口村,就有这样一个“奇人”,他身上有一个“特异功能”——不怕电,并且他的身体还能够导电。

没错,你没看错,就是不怕电。

据说他的双手能连接起电压为220V的电线,并且能用身体作为导体把三个灯泡点亮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这个不怕电的“奇人”又是何许人?他为何不怕电?

“不怕电”的“奇人”

这位村民叫韦拔杏,韦拔杏原本只是村子里一位普通的村民,但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他变得不再“普通”。

韦拔杏虽然已经六十岁,且身材瘦弱,但人瞧着却很有精神。

他是一名电工,平时经常帮助村民们修电。

身为电工的他自然深知触电后的后果,因此他每次接触到电的时候都非常小心,害怕被电到。

也正是因为他的小心,所以这么多年从来没发生过什么意外。

直到前些年,有一天,村里的村民来找韦拔杏,说自己家里的电坏了,要找他帮忙修一下。热心的韦拔杏一口答应落下来,随后就跟着这位村民来到了他的家里。

韦拔杏看了一下,发现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没关电闸,直接修了起来。

按照以往的情况,每次修电时,韦拔杏都会特别的小心谨慎。

这次不知道怎么回事,韦拔杏直接伸手朝着一根带电的火线捏了上去。在捏紧火线的时候,韦拔杏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些许的麻,把他吓得立刻松了手。

但等他回过神之后,发现除了麻之外,身体并没有出现什么其他的现象。

之后,韦拔杏也没多想,就又开始修理了起来。

这件事发生之后,韦拔杏常常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这件事。某天,他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他觉得自己可能不怕电,要不然那天怎么自己会什么事都没有?

有了这个想法后,胆子很大的韦拔杏又尝试着用手去接触带电的电线,但他还是没感觉有太大的反应。这个发现令韦拔杏惊喜不已,随后他又尝试了一次,还是跟之前一样。

于是,韦拔杏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那就是他不怕电。

这令韦拔杏惊奇不已,他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村里的村民,但村民们都不肯相信,哪里会有人不怕电呢?

见状,韦拔杏只好将自己的“绝活”表演给他们看,村民看完后,都感到纷纷称奇,说韦拔杏不是一般人,是有“超能力”的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韦拔杏的“绝活”又是什么呢?

2019年5月,有记者慕名来到韦拔杏家中,想要探索韦拔杏身体上“不怕电”这一奇怪的现象,顺便看一下他的“绝活”究竟是什么。

这天,记者来到了韦拔杏家中,对韦拔杏进行了采访。

在听到记者的来意后,韦拔杏非常的激动,还拿出了自己表演“绝活”的工具,准备现场给记者们演示一下。

只见韦拔杏拿出了一个裸露着金属片的小电闸,还有三个灯泡,三个灯泡都是15瓦的,还有一只电笔,这就是韦拔杏“绝活”所需要的工具。

开始前,韦拔杏将电笔交给记者,自己则开始准备工作。

只见韦拔杏脱下了脚上的鞋子,换上了一双塑胶拖鞋,这就是他的全部准备了。

随后韦拔杏将电闸跟家里的电连接了起来,然后直接将手放在了电闸的金属片上,结果手不但没有被电到,还丝毫未受一点点伤。

在看到韦拔杏没有触电后的表现,记者也感觉到些许的吃惊。要知道家用电压是220V的,而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能高于36V的,220V是能够电死人的。

随后,韦拔杏的一系列操作让记者更是震惊不已。

只见触摸着金属贴片的韦拔杏,让记者拿着手电笔在他身上测试。

接着,记者拿着电笔在韦拔杏的脖子、手臂和脚上都做了测试,结果发现在这几个部位电笔都亮了,这证明在韦拔杏身上的这几个部位都有电流。

这令在场的人都相信了他不怕电的说法,记者询问韦拔杏有什么感觉,韦拔杏回答道:“没太大感觉,只有手有点麻麻的,就跟被蚊子叮了一样。”

说着,韦拔杏松开了金属贴片,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我还能让灯泡亮起来。”

说罢,韦拔杏便拿起其他工具摆弄了起来,开始他的另一个绝活。

只见韦拔杏先将三个灯泡都连接在了小电闸上面,弄好后,他将电闸通上电,然后一只手捏住金属线的接口,只见灯泡并没有什么反应,他又伸出一只手去摸小电闸上的金属片。之后,三个灯泡竟然都同时亮了起来。

不仅如此,只要韦拔杏将金属线的接口捏得松一些,灯泡的亮度就会弱一些;将金属线的接口捏得紧一些,灯泡的亮度就会强一点。

但即使是这样,韦拔杏还是好好地,看不出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这令在场的人都感到非常的震惊。

难道韦拔杏真的不怕电吗?还能够导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韦拔杏“不怕电”的秘密

无比震惊的记者,将在韦拔杏家里拍下的视频,发给了北部湾大学物理学院物理教师陈真英博士。

看完视频后 ,陈真英博士给出了韦拔杏“不怕电”的理由。

陈真英博士

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在人体中也是一样的。只有人的体内存在电压,随之才会存在电流,而当人体内的电流含量超过一定限度之后,人就会触电,电流过高时,人甚至会被电死。

我们都知道,电线分为火线和零线,通常情况下,火线对地的电压为220V,零线对地面的电压为0,但人体触碰到火线时,人的脚如果直接跟地面挨着,人体内两端的电压就会等于220V,这时电压已经高于安全电压36V了,这时人就会有触电的危险。

而人体如果触碰零线的话,即使是人的脚直接跟地面接触,也不会触电,因为零线对地面的电压为0,所以人体内的电压也是0,人就不会有触电的危险。

而我们从韦拔杏的第一个实验中能够看出来,记者在拿电笔在韦拔杏身上测试时,韦拔杏身体各处是有电流,这也就是说,韦拔杏身体接触到了火线。

但是此时韦拔杏穿了一双塑胶拖鞋,用一只手触碰着小电闸上面的金属片,脚并没有跟地面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塑胶拖鞋是绝缘体。

此时,韦拔杏的身体内的电压都是为220V,身体内的电压没有差,也就是说身体内的任意两个位置的电压都为零,所以韦拔杏体内不会有电流产生,所以他不会触电。

但是如果韦拔杏脱掉拖鞋,将脚直接接触到地面上,一只手拿着一根火线,一只手拿着零线,此时韦拔杏身体内的电压立马能够使他触电。

陈真英博士的计算过程

至于韦拔杏的第二个实验,韦拔杏的手一个捏着金属线的接口,一个捏着小电闸的金属片,等于说韦拔杏和三个灯泡是串联在电路上的,此时220V电压产生的电流是要经过三个灯泡和韦拔杏的身体。

根据电流公式:电流=电压/电阻,可以知道,电压一定,电阻大的话,电流就会变小。

此时三个灯泡和韦拔杏的身体都是串联在电路上的,他们四个都含有电阻,所以电阻就会非常大,此时在220V固定电压下,产生的电流就非常的小。

通过计算得知产生的电流很小,而电压也在安全电压内,所以韦拔杏并不会出现触电行为。

我们来看一下陈真英教授的计算,因为灯泡为15瓦的,所以得出灯泡的电阻为3227欧,而人体内的电阻通常为1700欧,通过计算能得出产生的电流是0.0193安,随后能得出韦拔杏分得的电压为32.81V,人体安全电压为36V,所以韦拔杏并不会触电。

从这些能够推断出,韦拔杏的身体并不是“不怕电”的。

另外,需要注意,即使是满足韦拔杏身上的条件,也不能去做这个实验,因为拿来计算的1700欧的电阻只是一个平均值,人体内的电阻跟人的性别,年龄,体型,干湿,高矮,胖瘦,环境等众多因素都有关系,人的电阻可以说是不固定的,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的。

所以像这样的实验是绝对不能够轻易去做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触电,甚至会引发生命危险,千万不能拿我们的生命去冒险。

其实像韦拔杏这样的“奇人”还有很多,他们“不怕电”也是各有各的原因。

“电不死”的奇人

在台州温岭就有一个叫江再德的男性,他是一名专职消防员,在当地,人们都称他为“电不死”,而这个名号的由来还要从1995年说起。

1995年的一天,有位同事借用江再德的洗衣机洗衣服,使用后,这名同事说这个洗衣机漏电。江再德听到后觉得不可置信,因为洗衣机他每天都会用,从来没发生过触电现象。

从这次之后,江再德才知道自己不怕电,后来江再德干脆从事了电工工作。

每次接电线的时候,不管有没有电,他都会直接上手。

他的这种举动,令旁边的人都心惊胆战的,生怕他发生意外。

次数多了,江再德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不怕电,他开始用不同电压在自身上尝试,结果发现220V和250V的电压他没有什么感觉。直至电压加到300V以上,他的身体才会出现刺痛的感觉。

江再德说,除了冬天衣服上产生的静电能让他感觉自己被电击外,他一般是感受不到被电击的感觉。

见到旁人不肯相信自己说的话,江再德就会拿出自己的道具给旁人演示,每次都能令看到的人目瞪口呆,震惊不已。

只见江再德拿出一个带线插头,插头的线尾是裸露在外的铜丝,之后他将插头插进插排里面,直接用一只手捏住铜丝,令看到的人都吓了一跳。

做完这些,江再德将放在一旁的吹风机拿了过来,捏住铜丝去触碰吹风机插头上的铁片,只听得嗡的一声,吹风机吹了起来。

试完吹风机后,江再德又用双手各捏起一根电线去触碰铜丝,只见灯泡突然亮了起来。为了证实自己不怕电的说法,江再德还把双手双脚上都沾上水,直接去抓铜丝。在这过程中,他还拿起旁边的杯子喝下了半杯水,但即使是这样,江再德也还是毫发无伤。

所以在当地人们给他起了外号——“电不死”。

那么,江再德不怕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关于不怕电,有人给出过三个可能:

第一,身体内的电阻太强,产生的电流就小,所以不会中电;

第二,改变了电流的频率,用变频仪器提高电流的频率,身体产生的电流就会减小,也不会触电,而变频仪器就像普通插头或者电线一样,小小的很难看出来;

第三,手上茧子太厚了,但江再德手上除了几个老茧外,手上的皮肤非常柔软,并不粗糙,所以通过茧子防电是不太可能存在的。

但这些,现在都未得到证实。

电是个十分危险的东西,使用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像这种直接用手触碰电的行为,是千万不能做的。安全用电,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负责,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千万要珍惜生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