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得从不同的历史阶段来回答。这个问题即,“辽宁”舰究竟是不是航母?如果从改装之前的角度来说,“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则不是。如果从改装之后的角度来说,它是正儿八经的航母,且我国此后建造的类似舰艇也都是航母。而苏联之所以将“瓦良格”号这类可起降多架舰载机的舰艇称为载机巡洋舰,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

按照苏联内部军事理论的学说,并没有明文规定海军应当配备航母,原因在于这种平台是一种进攻性的武器。而在海上,苏联信奉防御性的军事理论,并且高层曾经对是否建造航母产生过非常激烈的讨论和斗争。海军想获得航母,只能采取一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于是就有了载机巡洋舰这个舰种。比如“基辅”级,在1977年开始设计时则称为“配备航空武器的反潜巡洋舰”,读起来非常拗口。

第二个方面是这些舰艇的武器配置同典型的航母大不相同。西方国家的航母通常仅配备一些自卫性的武器,比如“近防炮”和点防御舰空导弹,而进攻任务则完全交由舰载机来执行。相比之下,苏联同类舰艇不仅仅拥有舰载机,而且还装备了不逊色于大型巡洋舰的武器配置。例如,“库兹涅佐夫”级就配备有12枚“花岗岩”远程反舰导弹,还有RBU-12000型反潜火箭,舰空导弹也是使用垂直发射的SA-N-9。

因此即便舰载机损失殆尽,苏联的这类舰艇仍然具备强大的进攻能力。它们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航母或者是巡洋舰,而是两者的结合体。这样做既使海军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舰载航空兵,同时也不会遭致高层的过激反对,实为两全其美之策。只不过苏联重型载机巡洋舰的吨位越造越大,越来越像传统的航母,而强大的武备仍然得以保留。

苏联将大量配备舰载机的舰艇称为载机巡洋舰也有非常现实的考虑。无论是“莫斯科”级,还是“基辅”级,以及后来的“库兹涅佐夫”级和为完工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均在黑海造船厂建造。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媒体就呼吁不让苏联的航母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尤其是在“基辅”号服役之后,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就是说,这些巨型舰艇出不了两段海峡,就只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困兽,而投入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结果却是这样,苏联海军肯定不甘心。

于是,他们采取了一种偷换概念的办法。苏联坚持认为自己建造的舰艇不是航母,而是反潜巡洋舰,其任务是发现、跟踪并摧毁潜艇,后来在进行重新分类的时候,也将其划入到重型载机巡洋舰之列。至于后来的类似舰艇,统统装入同样的框中。至于苏联的这种做法,土耳其自然也是门清,但不敢惹它,既然对方都给了台阶下,所以就随这些舰艇去吧。

土耳其没怎么卡苏联的脖子,但是在“瓦良格”号过海峡时,则对我们百般刁难,这是后话。而“瓦良格”号到中国之后,将苏联载机巡洋舰的特征全部去掉,而是按照标准的航母风格来进行改装。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虽然脱胎于苏联,但更加类似于美式航母,强调以舰载机的作战能力为核心。

这意味着,我国对于航母的理解和苏联是完全不同的。未来,我们的航母将成为水面作战舰艇编队核心,本身不直接参加攻击行动,主要依靠舰载机执行制空、对陆/对海打击任务。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苏联建造航母会受到太多的内部和外部限制,而我们不存在着这些限制,因此在航母舰队的规模和使用上可以更加自由。

全文完,谢谢阅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