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就是被感知
       ”,如果用贝克莱的这句名言来解释“
       薛定谔的猫
       ”,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薛定谔的猫”是在量子力学基础上进行的一个
       思想实验
       ,那么这个实验所表达的意思究竟准不准确呢?其实直到现在科学家也没有得出结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尼尔斯·玻尔曾说:“谁要是第一次听到量子理论时
       没有发火
       ,那他一定没听懂。”而“薛定谔的猫”就是量子困惑中
       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


       “薛定谔的猫”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在现代社会下哪些情况体现了“薛定谔的猫”?“薛定谔的猫”具有什么样的研究意义?由“薛定谔的猫”还延伸出了什么问题?接下来我们就用
       更通俗的角度来理解
       “薛定谔的猫”,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又能够比喻成什么?
       薛定谔的思想实验
       我们还是要先来了解一下,薛定谔做的这个
       思想实验
       究竟是什么。
       首先思想实验是指使用想象力去进行的实验,所做的都是在现实中无法做到(或现实未做到)的实验。
       这个实验由奥地利物理学家
       埃尔温·薛定谔
       ,在1935年基于量子力学提出。


       薛定谔将一只猫、少量的镭(存在50%的衰变概率)和氰化物(毒药)、量子探测装置和一把锤子,放在一个
       不透明的箱子中
       。此时的猫处于活着的状态,如果镭发生衰变,就会放射出粒子。此时粒子探测器就会进行接收,然后发出信号,触发锤子的机关,锤子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最后导致猫被毒死。
       而如果镭不衰变,那么机关就不会被触发,猫就不会死。但是由于镭的衰变几率是50%,我们
       不确定它是否会衰变
       。


       即便是我们将其替换为一个会在一天内衰变的放射性原子,但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原子会在一天中的哪一个时间衰变,也就是说我们在每一个时刻都
       无法确定这只猫是死是活
       。
       除非我们
       将箱子打开,进行确认
       。但是这个时候猫的死或活的状态,就
       被我们的这一行为所决定
       了。在薛定谔看来,如果我们不揭开箱子,那么猫的状态就一直处于“
       死-活叠加态
       ”中,但是一旦揭开,它的状态就被决定了。


       通俗解释“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虽然是在量子力学领域下进行的思想实验,但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也常常将“薛定谔的猫”来
       比喻一种现象
       。
       我们可以将“薛定谔的猫”表示事情
       无法预测性
       。也就是说,一件事如果我们不去做,那么它就会有两种结果,但我们一旦做了,它就只剩下一种结果。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现代社会的人几乎都会
       面临找工作
       的情况。现在你在看招聘软件的时候,恰好看到一家满意的公司,但是你十分犹豫到底
       要不要投
       这份简历。你的犹豫可能受制于很多原因,一家公司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会看应聘者的学历、年龄、性别、工作经历以及工作能力等。如果恰好这家公司
       只看重工作能力
       ,其他条件都是辅助。
       如果你去面试了,那么你可能就会因为工作能力
       被录用或不被录用
       。但是如果你不去面试,那么你的工作能力可能满足要求,也可能不满足要求。这种概率事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随处可见
       ,这样不确定和确定的结果仅仅需要我们自己去作出决定。


       所以为了避免“薛定谔的猫”这一现象对自身产生影响,我们在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时,就
       不要过多犹豫
       。因为
       只有做了
       ,你才能知道结果,而这个结果究竟是好是坏,都会对你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个影响也
       很好理解
       ,如果你决定去投简历,并进行面试。如果
       面试成功被录用
       ,就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认可,然后我们就能够在之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但是如果我们
       面试失败
       ,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作能力可能还没有很好,为了下一次不再失去工作的机会,我们就会激励自己不断地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在面对下一份工作机会的时候,或许还会更加从容。


       对“薛定谔的猫”的
       通俗解释大致如此
       ,当然在现代社会,它同样还在
       量子力学领域
       起作用,因为科学家对于这一现象
       还没有得出准确的结论
       。


       “薛定谔的猫”具备的研究意义
       薛定谔进行这一思想实验,其实是想指出如果应用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诠释于宏观物体会产生的问题,以及其于物理常识间的矛盾。
       根据哥本哈根诠释,是要我们分型
       微观系统和宏观系统
       。薛定谔在实验中将
       镭衰变释放出粒子
       的行为看作一个微观系统,将
       猫的生死状态
       看作一个宏观系统。很显然,在微观系统部分,要描述镭是否会放射出粒子,可以用两个量子态的线性组合。这个微观系统的量子行为显然与哥本哈根诠释
       相悖
       。


       海森堡在哥本哈根诠释中,提出
       不可能同时
       获得微观粒子的动量信息和位置信息。因为,微观粒子的状态会被观测活动而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的学者还提出:一个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来完全地表述。波函数代表一个观察者对于量子系统所知道的全部信息。
       我们知道在薛定谔的实验中,根据退相干理论,猫既生又死的状态并不可能存在,因此这就在
       一定程度上讽刺
       了海森堡的“
       叠加态
       ”的解释。


       而能够决定猫的状态的“人”,也就对应作为观察者的波函数。很显然,我们也知道“
       人决定状态
       ”这个结论,就存在很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除了薛定谔做的这个实验外,爱因斯坦也提出“
       上帝不会掷骰子
       ”来反驳哥本哈根诠释。


       “薛定谔的猫”的延伸问题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们也试图在宏观条件下做“薛定谔的猫”的实验,但是只能做出一些介于
       宏观和微观之间
       的叠加态,并且只能证明量子力学的
       随机并不是决定论
       。
       但在这期间,科学家们也将“薛定谔的猫”延伸出了许多物理问题以及哲学争议。而其中有一个物理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
       平行宇宙
       (多元宇宙)。


       由于科学家每次在观察量子时,状态都不相同。由于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有量子组成,于是在量子不同状态下,科学家也提出了宇宙
       不止一个的问题
       。
       于是1957年,提出“
       多世界诠释
       ”的
       科学家休艾弗雷特
       基于“薛定谔的猫”认为,在关着猫的不透明箱子中,原本就存在两个宇宙,而这两个宇宙的情况与箱子外的世界完全一致。但是其中一个宇宙中的猫活着,而另一个宇宙中的猫则死了。但是由于两个宇宙
       被纠缠在了一起
       ,因此我们打开箱子的时候,两个宇宙发生
       分裂
       ,但是我们看到的究竟是哪一个宇宙却无法事先确定。


       于是在平行宇宙论中,薛定谔的猫就
       不止一只
       ,而处于不同宇宙中的猫也没有办法感知另一个宇宙的存在。就像我们身处在这个原本熟悉的宇宙空间,但是随着我们的探索,却发现了暗物质、暗能量,甚至还有
       虫洞和黑洞
       的存在。
       而我们原本熟悉的常规物质仅占全宇宙的
       5%
       ,剩下的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了。于是在平行宇宙的理论下,“我”这一个体本身还在其他的宇宙空间中,以与现在
       完全不同的状态
       生活着,或已经死去。“薛定谔的猫”在现代科学的研究下,或许并不正统,但是其
       延伸出来的价值
       却值得科学家继续探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