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的月底,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的清华学霸陈丹蕾,趁着夜色的掩护,从家里搬出了五个装满了东西的大袋子。

她的动作鬼鬼祟祟,脸上的表情极度不自然,眼神里却折射出偏执的光芒。她有意避开邻居的视线,动作极其迅速,把五个袋子全部扔到了车子的后备箱中。而后,她坐上驾驶位,扬长而去。

陈丹蕾的目的地是家附近的一处停车场,停车场的边缘有一块巨大的垃圾堆放处,她把车开到了这里。

下车之后的陈丹蕾全副武装,带上口罩和手套,从后备箱中费劲地把五个大袋子一一搬出,全部扔到了一边。做完这一切,她长舒一口气,拍了拍双手,在旁边沉默良久。开车离开这里前,她又专程转过头来,再次望了一眼被她扔下来的塑料袋。

陈丹蕾如此大费周章,她扔掉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她又为何动作谨慎,不敢引人注意呢?发生在清华学霸身上的这件离奇故事,我们一一道来。

发现尸体,凶手认罪

2005年9月,美国的一辆警车警铃大开,向着一处偏僻的停车场驶去。警察和法医从警车上走下,直奔目的地,从停车场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五个巨大的编织袋。

打开袋子,一股恶臭袭来,见多识广的警察和法医都不由得捂住了鼻子,被味道冲得向后倒退了两步。

眼前的五个大袋子里,装着肢解的人体。通过拼凑,警方确定,此人正是失踪多日的何磊。

而美国警方之所以能够目标明确地找到何磊的尸体,这是因为杀害何磊的凶手已经在我国被上海警方扣留,并且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凶手名叫陈丹蕾,是何磊的妻子,夫妻二人同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

远在上海审讯室当中的陈丹蕾,面对自己杀人真相被曝光的情况,脸上却丝毫不见畏惧和心虚。

她告诉警察:“他死了,被我杀死了,这样我们两个就能永远在一起了。他不能离开我,他非死不可,因为只有这样,才没有任何人能把他从我身边抢走。”

陈丹蕾的极端情绪,让警察一时之间对案件的来龙去脉无从下手。待到对方情绪缓和之后,专门负责心理疏导的工作人员走了进来,帮助陈丹蕾开口,倾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

警方的感知没有错,陈丹蕾确实是一位偏激又极端的女性。而她之所以会养成这样偏执的性格,跟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

陈丹蕾出生在1977年的四川成都,她的父母在她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夫妻关系并不健康。

她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可她的母亲却只是一位普通工人。二人的结合是出于爱情,可母亲对这段差距过大的爱情却始终不自信。她的控制欲随着时日的增多而不断增长,最后竟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陈丹蕾的父亲因为教育工作和学术研究工作,常常会十分忙碌,偶尔会在夜半时分才能赶回家中。陈丹蕾的母亲往往会在客厅当中等着丈夫回家,可她面对丈夫的第一句话,并不是安慰,而是指责。

“你是不是去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了?什么工作这么忙,非得忙到大半夜才回来。我不相信,除非你把证人找来给我看。”

“我今天已经很累了,没空再跟你浪费时间。”

类似的指责和争吵,在陈丹蕾的记忆当中,似乎每一天都在爆发。母亲拼命地想把父亲和她控制在自己的身边,可那根线扯得越紧,就越是让人窒息。

陈丹蕾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家庭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其生长环境并不健康积极。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没有人教过她该怎样跟别人正常相处,她只能从母亲的身上学到偏执的做事风格。

在学校里,她是最不被人喜欢的那一类人。除了学习成绩优秀,陈丹蕾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好像一无是处。他们不愿意关心她的生活,不愿意与她分享学校的各种小道消息,根本不在乎她的心情,有时候甚至意识不到她这个人的存在。

外界的一切都让陈丹蕾觉得糟糕透了,唯有学习,可以让她短暂地从现实生活当中抽离,忘掉所有烦恼。正因如此,她才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当中。

陈丹蕾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有回报的,高考那一年,她以全省第四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的化学系录取。

在她的印象当中,自己的生命里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耀眼的高光时刻,自己也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多的注视和赞赏。

坐在审讯室的陈丹蕾告诉工作人员:“我以为上了大学之后就是解脱,所以我从来没有那么渴望过离开。和他,我们也是在大学遇见的。”

分歧渐增,暴露偏执

进入大学校园的陈丹蕾,在性格上并没有丝毫的改变,所以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受人待见。别的同学可以快速和陌生人打成一片,而她却只能当个旁观者,羡慕地看着相处融洽的其他同龄人。

她把自己沉浸在了孤独的小世界当中,性格越发内敛沉默。而何磊的出现对她来说,就像是一束阳光照进了黑暗。

她在图书馆认识何磊的,当时,对方的一支钢笔不见了,所以主动找她搭话,问她有没有见过。说来也巧,这支钢笔恰好被陈丹蕾找到了。两人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两颗心也越靠越近。

在何磊向她表白的那一天,陈丹蕾是不敢置信的。她其实早已经喜欢上了活泼开朗的何磊,但她从不知道,原来自己这孤僻的性格,在别人眼中竟然也有闪光点。她感动得不知所措,自然当场答应了和何磊在一起。

可是恋爱的小日子却并不像陈丹蕾想象得那么甜蜜,她因为何磊的性格而产生了许多烦恼。

何磊的交际圈非常广,既是个学霸,又是位能力出众的学生干部,所以朋友很多。而何磊自己也非常享受和朋友待在一起的时光,他认为这才是大学生活应当具有的丰富多彩的模样。

陈丹蕾不一样,她只想和男朋友单独待在一起,不想任何人介入他们二人的小世界当中。周末或者节假日,她更愿意跟何磊单独约会,并不想强行融入别人的社交圈子。

更令陈丹蕾介意的一点在于,男朋友从不把她主动介绍给自己的朋友,除非对方特意询问,否则何磊只字不提。

这让她产生了无限的自我怀疑:是不是因为我太差劲了,所以我的男朋友才羞于在人前提起我?

自我怀疑必然催生自卑,而自卑可能又会催生极强的控制欲。

陈丹蕾担心何磊迟早有一天会离开自己,所以总是不由自主地将内心的控制欲展现出来。她要求对方向自己报备行程,要求对方保持与其他异性的距离,最后甚至演变为正常的交往她都不能接受。

两人因为此事爆发了不少争吵,但是这段关系摇摇欲坠,却也还始终没有彻底断绝。

从清华毕业之后,陈丹蕾找到了一个可以修复二人情侣关系的办法。

她当时已经获得了美国普渡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何磊则获得了留在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资格。

她找到何磊,告诉对方:“我权衡了一下,其实你跟着我一起去美国是最好的办法。只要我们两个结婚,你就可以以配偶的身份跟着我一起去,我的全额奖学金完全足够支撑我们的日常开销。而你在那边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报考更好的学校。”

何磊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能够去国外拓宽眼界,他自然求之不得。于是在冲动之下,他跟陈丹蕾领了证,并且和对方一起来到了美国。

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何磊就拿到了同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夫妻二人非常开心,为了庆祝这一结果,还专门邀请了他们在大学的好友一起来家中聚会。

可是这场聚会,却让陈丹蕾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前来家中的同学有男有女,大家都是好朋友,平日里无话不谈。何磊开朗健谈的性格深得大家的喜爱,所以他也一度成为话题的中心。

可任凭交谈的场面再热烈,陈丹蕾也插不进去。她看到眼前这碍眼的场景,双手不由自主地捏紧了裤缝。

何磊的性格,注定了不可能跟她在一起过踏踏实实的日子。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放弃自己,转头寻找更好的对象。

陈丹蕾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她想到了童年时的母亲,想到了可怕的家庭争吵,回忆起了母亲的绝望。

她步入了跟母亲一样的泥潭,越是想抓紧另一半,就越会给对方造成窒息的压迫,这也会让对方越想逃离目前的生活。

何磊厌倦了争执不休的家庭生活,所以在休息时间,宁愿跟朋友插科打诨,也不愿意回到陈丹蕾的身边。她也尝试过理解和接纳合理的生活方式,但那样只会让她感到自己不断被忽视。

两个人的生活风格根本无法相融,这也注定了这段婚姻不得善终。

2004年的圣诞节,一场见了血的争执在两人之间爆发。

情绪累积,计划杀夫

那一天,何磊想跟朋友外出聚会,可陈丹蕾却并不想让丈夫出门。争吵之中,冲动的陈丹蕾随手拿起了桌边的一把水果刀,向着对方刺了过去。

万幸,何磊并没有被伤到要害,在紧急送往医院治疗之后,暂时没有性命之忧。而陈丹蕾则因为杀人未遂被美国警方逮捕,丢了学业,丢了前途。

何磊虽然也没有想到妻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但他还是愿意以最大的善意去对待自己的枕边人。所以他主动找到警察,申明自己是意外受伤,与妻子没有任何关系,还将陈丹蕾保释了出来。

然而,陈丹蕾并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感恩对方的宽容,反而越发变本加厉,偏执如狂。

她现在什么都没了,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何磊。所以她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何磊的身上,妄图控制对方的每一秒钟。如果说之前的感受只是窒息,那么现在的何磊便仿佛感到了灭顶的痛苦。

在这之后不久,何磊身心俱疲地回到家中,向陈丹蕾提出了离婚。

离婚这两个字仿佛见血封喉的毒药,一刹那之间将陈丹蕾带入了母亲死亡的恐惧当中。

她的父母离婚之后,母亲因为无法忍受失去丈夫和失去家庭的痛苦,身体日渐衰微。在治疗过程中,她求生的意志越发薄弱,逐渐远离尘世。

陈丹蕾不想步母亲的后尘,所以她打算拯救自己。而拯救自己的方式,就是让何磊以另一种形式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

在这位头脑聪明的清华学霸心中,一个杀人计划正悄然成形。

她从网上购买了手枪和消音器,在拿到东西的第一时间,就对着家里的枕头试了试威力。很好,效果应该会很理想,陈丹蕾满意地把武器藏了起来。

2005年8月20日,何磊如同往常一样,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他洗完澡,躺上床,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而躺在一旁的陈丹蕾却把眼睛睁开,悄悄爬起,摸出手枪,装上消音器,对着躺在床上的何磊开枪。

这一系列的动作,陈丹蕾一气呵成,可见她已经将这个过程在心中演练了无数次。

做完这一切以后,她如同往常一样,静静地躺在丈夫身边,抱着他的尸体睡去。

共眠7日,终被识破

第二天,陈丹蕾一如既往地起床洗漱,顺便还准备了两份早餐。她对着躺在床上的何磊的尸体说话,仿佛对方还活在人世。

何磊做不出任何反应,但陈丹蕾对此却非常满意。这样,何磊就永远不会离开她了。

接下来的七天,每一天出门打工前,每一天下班回家后,她都会以最平常的姿态跟对方聊天,生活的节奏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她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巨大的梦境,而这个美梦却是以何磊的生命为代价。

七天之后,何磊的尸体开始腐烂发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影响,陈丹蕾在网上请了专门的分尸人员,以两千美金的价格让对方帮忙肢解何磊。她将分解下来的身体部分分别装进了五个巨大的编织袋当中,又将编织袋一同扔到了一处偏僻的停车场。

由于之前入狱的经历,她的护照已经被扣了下来。所以这一次,她拿上何磊的护照,准备潜逃回国。

落地上海的机场时,她的护照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盘查。虽然陈丹蕾的打扮偏中性化,但很明显还是能看出,她是一位女性。可是护照的主人,却摆明了是一位男性。

机场安保人员将她扣了下来,让她主动交代使用虚假护照的原因。陈丹蕾编造的理由是拿错护照,可她全程的言辞闪烁却引起了工作人员的重视。

机场人员拨打了上海警方的报警电话,警方也第一时间将她带到了审讯室当中。眼见离开无望,她便主动交代了在美国发生的一切。

根据她提供的信息,美国警察也在停车场找到被肢解的何磊。

她的行为,实在丧心病狂。妄图控制丈夫的一切,为了将对方永远留在自己身边而亲手杀死丈夫,还与对方的尸体共同生活了整整七天。上海警方听到她的描述,简直不寒而栗。

她对警察说:“父母的婚姻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天大的魔咒,我永远也没有办法从中逃离。是他们造成了我现在的悲剧。”

陈丹蕾将一切罪责都推到她的原生家庭身上,这样的做法只能让警察进一步认识到她的无可救药。原生家庭的错误示范,并不是她犯罪的理由,更不是她走向深渊的借口。

2006年7月10日,因为故意杀人,陈丹蕾被上海人民法院判处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一切已然尘埃落定,她的极端做法,终结了何磊的生命,也酿成了自己的悲剧。

结语

我们无法否认,原生家庭确实对陈丹蕾的人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恶劣影响。但是她最终犯下的杀人罪行,却完全是因为她自己偏执而极端的性格导致的。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任何人都不会想要生活在他人的极端控制之下,所以陈家父母会产生矛盾,所以陈丹蕾和何磊才会走到最让人痛心的那一步。

而陈丹蕾隐藏在原生家庭借口之下的,其实是她自私自利的性格。她以无辜的生命为代价,满足了自己扭曲的欲望,最终也将自己送上了毁灭的道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