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的“白袍军”以七千破三十万,伟人说“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乱世出英雄,神奇的中国总是在不经意间“天降猛男”,比如陈庆之,这位梁武帝身边的小侍从,人到中年后突然开挂,连梁武帝都惊讶,小陈同学“本非将种,又非豪家”,咋就无师自通成了一代战神了呢?

是的,陈庆之出身贫寒,幼年就是梁武帝萧衍身边的一个童仆,当然,那时候萧衍还没称帝,否则他就要“挨一刀”了。

等到萧衍称帝后,陈庆之就不适合留在宫里了,所以他被授以散官,闲养起来,那时候他才18岁。

皇帝前邸的亲信怎么会被闲置呢?太浪费了吧?没办法,陈庆之实在有点拿不出手,他没读过书,只能算是粗通文墨,当文官不擅长。他身体瘦弱,连弓箭都拉不开,骑马技术也不行,稍微跑快一点就会被掀下来,也不是当武将的料。

文不能提笔,武不能上马,又不想当公公,梁武帝只好“自认倒霉”,将他当废柴养呗。

就这样,陈庆之被圈养了二十三年,直到普通六年(525年)的一个意外事件让他获得了“闪光”的机会。

那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趁乱称帝,却被击败,无奈之下便向北魏的死敌南梁请求归附。不费一枪一弹就白得战略要地徐州,梁武帝很高兴,立刻派儿子萧综前去接手徐州。

萧综是梁武帝的心头肉,所以为了儿子的安全,梁武帝特地派陈庆之率领两千士兵给萧综当贴身护卫。护卫嘛,这种工作难度不大,需要的是忠心、细心,陈庆之正合适。

不料,梁军却在半路遇上了北魏军队的拦截,丘大千在浔梁筑垒,企图阻止萧综前进。

这个变故让陈庆之获得小试牛刀的机会,他挥兵进击,一鼓而下,轻松打败丘大千,顺利地护送萧综进了彭城。

鸡往后刨,猪往前拱,各有各的道,将领们打仗的风格也各异,比如项羽,他喜欢身先士卒,每战他都冲在最前面,干掉对方的首要人物,然后部下一拥而上。

陈庆之连马都骑不稳,他只能躲在后面,不过他有自己的法宝,那就是谋定而后动,定好战术,剩下的事交给部下去做。

人生的第一战告诉他,脑袋瓜比肌肉腱子更好使。遗憾的是,那时候他仅是个保安司令,没有统兵权,否则绝不会有彭城之败。

彭城之败?发生什么事了呢?任谁也想不到,萧综居然投敌了。

萧综怎么会投敌?这事儿让人大跌眼镜,原来萧综竟然不是梁武帝的儿子。

萧综的母亲叫吴景晖,此女原本是南齐末帝萧宝卷的妃子。梁武帝夺了南齐政权后,杀了萧宝卷,并将吴景晖据为己有,并对她宠爱有加。

后来吴景晖怀孕七个月生下萧综,人们都说,这孩子其实是萧宝卷的遗腹子。然而,梁武帝却不信,坚定的认为萧综就是自己的儿子,对娘俩好得让其他皇子们都眼红。

后来吴景晖悄悄告诉儿子,萧宝卷其实才是你父亲,从那以后萧综恨透了梁武帝,一直想报仇雪恨。

梁武帝认为,将徐州交给最宠爱的儿子镇守最放心,可萧综却心怀叵测:叔叔萧宝夤在北魏,此时正是反出南梁的好机会。于是这小子暗中勾结北魏,将彭城交给魏军。

当陈庆之发现萧综不见了时,魏军已经攻入城中,梁军伤亡惨重,根本不可能再逆转了。于是他只好率领手下二千护卫攻破城门,连夜出逃。

这次彭城之败对南梁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梁武帝来说唯一的收获就是他发现了人才,原来陈庆之还有统兵的能力。

第二年,陈庆之奉命攻打寿阳,这是他第一次以将领身份出阵,那一战他连克五十二城,俘获男女七万五千人,一战成名。

大通元年(527年)十月,陈庆之以副将身份随主帅曹仲宗攻打涡阳。面对魏军十五万增援,曹仲宗力主以逸待劳,陈庆之却坚决反对,认为应该趁敌人立足未稳主动出击。

在遭到众人的反对后,陈庆之被允许只带200人远道奔袭。你不知死活,那就让你以身饲虎呗。

岂料,陈庆之真的成功了,毫无防备的魏军先头部队竟然被200名梁军杀得大败而逃。曹仲宗这才后悔,如果全军主动出击,很有可能一举击溃十五万魏军。

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魏军还是包围了梁军,双方苦战了一年,大小百余战,梁军人马疲惫士气低落。更让他们恐惧的是,魏军竟然绕到梁军身后筑营垒十三座,截断了他们归途。

曹仲宗害怕了:要不咱撤了吧?

陈庆之怒了:士气低落的时候打退堂鼓必将惨败,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唯有决战取胜才是胜道,如果谁要想撤退,那我就用皇帝的密旨杀了他。

陈庆之这一招堵死了所有人的退路,可是这仗要怎么打呢?他复制了当年东汉名将耿弇征伐张步的战术。

那天夜里,陈庆之偷袭攻克魏军四座营垒,让后他故意释放三十名魏军士兵,驱赶着他们往别的营垒跑,梁军在身后一边追赶,一边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大造声势。

那个恐怖的氛围立刻传染给了魏军,黑夜中那九座营垒的魏军以为遭遇重兵伏击,再加上逃回来的魏军那副恐惧,惊得魏军纷纷弃守营垒往涡水方向跑。

这下灭顶之灾就在眼前,本来魏军分据不同的营垒,这会儿全都汇聚在涡水边,正好被身后的梁军集体屠杀。

这一战梁军大获全胜,俘虏三万余众,顺利攻克涡阳。也因为这次的胜利,陈庆之威名远扬。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权臣尔朱荣发动了震惊天下的“河阴之变”,胡太后和少帝元钊,以及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二千多人被他杀害,并抛尸黄河。

献文帝拓跋弘的孙子元颢也遭到迫害,走投无路的他只好难逃,请求梁武帝册封他为魏王,并帮他攻打尔朱荣。

梁武帝同意了,并派陈庆之率领7000白袍军送他北归,从而拉开了陈庆之人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北伐之战。

让人惊讶的是,七千白袍军竟然横扫河南。

四月,陈庆之再次遇上手下败将丘大千,他一日攻克三城,迫使丘大千率7万大军投降。紧接着,他又攻克考城,全歼魏军两万御林军,并生俘敌将元晖。

五月,陈庆之抵达荥阳,魏军一片惶恐。为了打败梁军,元子攸倾巢而出,调动30万大军据守荥阳、虎牢关等要塞。

面对几十倍于己的兵力,梁军害怕了,主张撤退。陈庆之却说:就咱们这点人马,一旦在平原上遭到追击,断无生还之力。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背城而战,让他们的优势发挥不出来,为此必须立刻拿下荥阳。

白袍军再次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他们仅用了一通鼓的时间就登上城头,顺利攻克了荥阳,并俘虏了主将。

等敌人的援军赶来,陈庆之又背城而战,打败2.4万援军,并迫降多路魏军将领。随后,白袍军火速向洛阳挺近,这一路他们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所向披靡。

洛阳城内一片惶恐,人们传唱:“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在这种浩大的声威下,各路军队和官府纷纷投降元颢,连元子攸也不得不放弃洛阳,逃往河北。

洛阳落入元颢的口袋,他在这里称帝了。然而,随着元颢洛阳称帝,形势开始逆转。

首先,元颢的志向似乎就在洛阳,他不思进取,每天泡在宫里纵情酒色,全然不顾诸强环伺。

其次,陈庆之是外援,奉命给元颢打下手的,自然无法改变局面。白袍军经过苦战来到花花世界,也都忙着劫掠,补偿那段时间的流血又流汗。

与此同时,尔朱荣出手了,他带着元子攸,亲率帐下能打的所有悍将对洛阳发起了反攻。

此时元颢虽然已经拥有10万大军,却仅仅支撑了三天就溃败了。陈庆之的白袍军虽然对尔朱荣形成了重创,但也伤亡过半,被迫撤出洛阳,并向南梁回撤。

不幸的是,陈庆之的运气似乎用完,半路遇上山洪暴发,梁军的船只被倾覆,数千将士全军覆没。

陈庆之幸免于难,只好化妆成和尚才逃过尔朱荣的搜捕,一路辗转才逃回金陵。

白袍军为何七千人就能横扫北魏30万大军?他与项羽的八千江东子弟谁强谁弱呢?

但凡这种不可思议的胜利,我们都不能简单地夸大胜者的战斗力。事实上,白袍军之所以犹如神助,很重要的原因是身后的元颢。

我不是说元颢能力有多强,而是他北魏皇族的身份。“河阴之变”后,尔朱荣拥立了元子攸,但其实人们都知道元子攸只是个傀儡,北魏已经人心散了。在这种情形下,元颢其实已经是反对尔朱荣的精神象征。

所以,白袍军所面对的是人心播散、战斗力并不强悍的对手。

也正因为如此,当元颢的堕落让人失望后,他的10万大军也就成了纸糊的。当尔朱荣以主力来战时,纵使白袍军战斗再强也无济于事。

我觉得“八千江东子弟”没法和“七千白袍军”相比。

陈庆之的白袍军有明确的战绩,而项羽的八千江东子弟只是项氏叔侄的班底,从来没有独立作战,更没有取得典型战役的胜利。

事实上,项梁、项羽率领这支队伍过江不久,人马就立刻暴增到数万人,没有任何一战是靠江东子弟单独完成的。

另外,陈庆之是白袍军“大脑”,真正的战斗全靠将士们。而项羽则是“发动机”,每一次战斗都要靠他解决主要问题。

这样的“八千江东子弟”怎么能跟“七千白袍军”相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