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大的转折点,是官渡之战,改变了三国初期的北方格局。当时曹操兵微将寡,仅有数万军队,地盘也非常小,屡战屡败,而袁绍却是北方,乃至整个天下的大军阀,拥有青、幽、并、冀四州,军队几十万,号称百万大军。


       公元200年5月,曹操和袁绍双方爆发了官渡之战。双方先打了两个热身赛,分别是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曹操虽然在这两个热身赛中取巧得胜,斩杀袁绍手下颜良和文丑两员大将,但是仍然改变不了敌强我弱的局面。官渡之战正式拉开序幕后,曹操打得非常艰难,除了缺兵少将,还更缺粮草。后来,许攸由于和袁绍手下谋士审配等人不和,家人们犯事被抓,他一怒之下弃袁归曹。曹操倒屣相迎,在许攸的谋划下,奇袭乌巢,火烧粮草,彻底击垮了袁绍大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最后胜利。
       曹操凭借许攸的情报,“逆天改命”,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又经过几年作战,打下邺城,彻底灭了袁绍残余势力,成就了千古霸业。然而,许攸下场却非常悲催,死得非常窝囊,他被曹操莫名其妙处死了。


       那么,曹操为何处死官渡之战最大的功臣许攸呢?
       其一,许攸是一个野心家,随时可能反叛。
       许攸这个人呢?非常有才,同时又狂妄自大,野心勃勃。早在公元184年闹黄巾军的时候,许攸便蠢蠢欲动了,他联合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人,图谋废掉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他还劝说曹操参加,但曹操知道那是掉脑袋的事,于是拒绝了。最后,事情暴露,王芬畏罪自杀,许攸逃亡。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许攸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是一个大野心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时可能反叛。许攸叛袁归曹,也说明了许攸这个人不可信。试问,曹操会放着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反叛的人在身边吗?


       其二,许攸揭了曹操的短。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人最怕揭短,曹操也不例外。曹操在落魄的时候,需要许攸帮助的时候,即使许攸再怎么嘲讽,曹操也不在意,也会忍下来,有什么委屈、苦衷憋到肚子里。但是,在曹操夺取邺城,消灭袁氏,渡过难关后,便不会对许攸那么“包容”了。可惜的是,许攸没有自知之明,依旧我行我素,还变本加厉。
       每次宴席之上,许攸都轻慢曹操,还直呼曹操小名,说:
       “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
       曹操听了之后,表面上不以为然,说道:
       “汝言是也。”
       实际上,曹操心里非常不痛快,对许攸越来越厌恶。


       然而许攸却毫不知情,有一次他出邺城东门的时候,竟然对其他人说道:“曹操这一家人没有我,就不可能占领邺城,也进不得此门。”这句话被一些有心人听到了,他们向曹操告发,曹操大发雷霆,于是将许攸收押,不久处死。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安排许褚杀了许攸,但是却没有受到曹操太重的处罚,实际上是许褚代替曹操杀了不知好歹的许攸,美化了曹操,但是也改变不了曹操想杀许攸的事实。
       其三,许攸已经是一个没什么大用的人了。
       在官渡之战关键时刻,许攸确实帮了曹操大忙,立下大功。但是战后,许攸已经无足轻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曹操手下不缺的就是谋士,如荀彧、荀攸、郭嘉、刘烨等人,可以这么说,多一个许攸,不多,少一个许攸,不少。如果许攸比较“乖”,曹操也不会对其下手,但是许攸却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曹操心狠手辣了。还有一个叫“杨修”的谋士,也是自作聪明,参与夺嫡,发生“鸡肋事件”,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等罪名处死。许攸之死,和杨修如出一辙。
       结语
       在三国最大的转折点官渡之战中,许攸在关键时刻帮助曹操转败为胜,逆天改命,取得大胜,并奠定了曹操的千古霸业,但是死得非常窝囊,非常悲催,此乃天命也。
       因此,我们在以后的职场中,能少说话,就尽量少说话,千万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自作聪明,目中无人,不要步许攸、杨修后尘。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