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新春伊始,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营昆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2GWh液冷储能数字化产线的生产现场,两侧的机械臂上下翻转、互相配合,运送的电芯在经过全自动上料、堆叠、激光清洗、焊接等工序后,一排排组装好的电芯模组整齐排列……这是东营昆宇2023年投资建设的山东省首条、国内首批次液冷产线。“该产品不仅有巨大的质量效益,更重要的是具有很重要的低碳环保价值。自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项目实施至2023年底,共节约标准煤8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06万吨。”东营昆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岳鹏说。

这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案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走出一条具有开发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科技只有与产业深度融合,才能激发发展活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将服务产业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作为工作重心,推动关键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稀土催化研究院成功突破稀土催化相关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中船海装2022年底下线18兆瓦主机,单机容量、风轮直径等指标打破了当时世界纪录;金雷股份凭借自主研发的18兆瓦大型风电主轴,成为全球顶端海上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供应商。

据悉,目前全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总数达到32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62家,近三年累计为区内企业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1.2亿元,带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50亿元,构建起“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倪水 张天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