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河南又摊上事了,穿成《山海经》里的九尾狐,说我们搔首弄姿;穿着飞鱼服在高铁站。接待游客和返乡游子,又说穿飞鱼服是在装成锦衣卫,是在宣扬明朝酷吏。

哦,怎么滴,穿和服就说是穿衣自由,穿我们中国传统服装,就说是文化糟粕,我就想问了,到底是某些人缺乏历史常识,还是看不得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充满自信。

首先,飞鱼服是一种皇帝赐服。明朝有4大赐服,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其中蟒服赐给一品官员,韩国皇帝的衣服就是蟒服,因为它是明朝的藩属国,没资格穿龙袍。

飞鱼服是赏赐给二品以上有功的大臣,违规穿着还会被治以重罪。比如:小倒霉蛋张瓒,二品兵部尚书,一天上朝的时候,被嘉靖抓住问了,你一个二品,怎么能穿蟒服。张瓒就很冤枉啊,说我穿的是飞鱼服。

这个故事说明两个问题,1是蟒服和飞鱼服区别不大,蟒服是四爪,飞鱼服尾巴是分叉。

二是,飞鱼服不是锦衣卫的专属,二品大臣才有资格穿,而锦衣卫指挥史是个正三品,没资格穿飞鱼服。后来为啥锦衣卫经常穿飞鱼服了呢?因为明后期的时候,赐服泛滥了,甚至连民间富商,都能买卖飞鱼服了。

《金什么梅》,成书于明朝隆庆到万历年间,他就写了西门大官人,身穿蟒袍。太监刘瑾更是把赐服当成了生意,《明实录》记载:以蟒鱼服色为黩货之资,武将阉臣下至厮餋(juan),陈乞纷然,时有五十两一件蟒之谣云,就是啥官不官的,有钱都能穿,甚至都到了泛滥的程度。明晚期一个太监刘若愚,根据自己的亲眼见闻,写了一本杂史,里面就写了,凡掌印提督者,皆滥穿坐蟒。蟒服分为行蟒和坐蟒,坐蟒更高级,当年张居正才有资格穿坐蟒,后来太监也能穿坐蟒,次一级的飞鱼服被锦衣卫滥用,也就不奇怪了,从这可以看出,飞鱼服不能和锦衣卫划上等号。

而锦衣卫,也不能和酷吏画上等号。锦衣卫是一个很灵活的部门,它的职能也根据皇帝的行事准则而不同。而且我觉得,用锦衣卫迎宾,恰恰说明我们河南做得对,因为它本来就有这个职能。

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职能就是皇帝的亲军,以及仪仗队,皇帝出行的时候,保驾护航,以及充当礼仪门面。甚至选拔要求还非常高,既要相貌端正,身材高大,还要家世清白。

1328年成立锦衣卫后,原先2个职能,并没有废除,反而根据皇帝的做事风格,添加了很多职能。比如:普通的案件可以交给三法司处理,但遇到三法司都无法解决的特殊案件,锦衣卫就可以奉天子诏书行事,比如:胡惟庸案,胡惟庸是左丞相,牵连甚广,三法司能量不够,而锦衣卫的权利来自于皇帝,就可以去处理这个案子。

我觉得,锦衣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你像皇帝有一个驯象所,养了几十头大象,谁来管理这些大象呢,哎,交给锦衣卫了。

郑和下西洋,你得跟外国皇帝、官员打交道吧,扬我大明国威,哎,带几个锦衣卫,长面子。

京城市容市貌不整洁,沟渠变成臭水沟,得找人修缮修缮,找谁呢,还是锦衣卫。

我是皇帝,但是有些事不方便三法司去做,或者三法司做事制约了我的权力,我咋办,找锦衣卫。

我是皇帝,我想嘿嘿,从民间选点小美人,哎呀,交给谁呢,还是锦衣卫。

皇城里治安不好,出现小偷小贼了,锦衣卫,你去给我把贼抓回来。

反正吧就是,锦衣卫不是特务的代名词,河南高铁站身穿飞鱼服,不一定是锦衣卫,锦衣卫也不一定是特务,而且它本来就有迎宾、仪仗队的职能,古代它能在重大庆典的时候,给皇帝当迎宾,如今怎么就不能在高铁站,迎接外地游客和返乡游子了?抹黑河南的那帮人,背后到底收了谁的钱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