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蛰伏挂甲屯吴家花园六年的彭老总,得到毛主席单独接见。老帅被中央正式启用,前往成都参与领导西南三线建设工作。在与彭德怀的交流过程中,毛主席有一句话后来广为流传:现在看,真理也许在你那边。主席讲的主要是庐山会议的事情,但当天其实还有一句话,更加令人动容,毛主席握着彭总的手说:我的选集里,一直留着你的名字。

如果说对于“大跃进”的意见和总结,体现着伟人的客观与实事求是;那么后一句话,更能见证两位老战友之间的特殊感情。在1959年庐山会议和军委扩大会议后,毛主席特别指示,保留彭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尽管老总去了党校学习,但仍然是副国级领导人。毛主席即便在两人关系处于“冰点”时,也没有因为生气而全部否定这位老友,离开中南海是彭总自己要求的,而非被“驱逐”;他在吴家花园的生活待遇不错,有警卫排护卫照顾,连喝水的井都是新打的。这一切条件,没有主席的关照是不现实的。

一个较少被提及的事实是:在59年彭总递交信件之前,中央对于庐山会议定的调子就是“纠左”,而不是后来实际发生的“反右”。彭总所发现的工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是出自个人的观察和忧虑,但中央也早有察觉并进行了论证分析,那次会议就是要降低不合理指标、抑制“浮夸风”。关于这一点,在当时的参会干部中不光不是秘密,甚至大家都在上山之前整理了材料,做好发言准备。但彭总的“意见书”印发后,一切都变了。

伟人之所以在阅信后,转变了会议的既定方向,是有深刻原因的。其实在印发“意见书”后,中央并没有给这封信定调子,也没有立即开始批评彭德怀的观点,而是在观察参会干部们的态度。接下来的分组讨论中,各组出现了大量支持彭总的声音,批评“大跃进”的同志越来越多,这也许使伟人有了新的判断:若这封信的影响继续扩大,可能会否定之前的建设成就,让大家“松劲”,会起到比“左”更加不好的效果,导致难以收拾。

这才有了接下来的议题变化,庐山会议从纠左转为反右,彭德怀元帅受到长时间的错误批判。毛主席在任何时期,考虑问题是从公家着眼的,当然伟人并不是神。后来大跃进运动中的指标乱象更加失控,庐山会议错失了纠正历史方向的机遇,这是元勋们都不愿看到的。所以毛主席在6年后约见彭老总时,说出了那句“真理也许在你那边”。开国元勋的心胸,都是非常宽广的。

65年毛主席深情地告诉老友,《毛选》里还是有彭德怀的名字,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毛选》是用来总结经验、指导革命和国家建设的,若不是对革命有大功、值得人民完全信赖的人,他的名字怎么可能出现在里面呢?主席的行动和这句话,胜似千言万语。彭总在跟毛主席的这次会面后,毅然决定接受组织安排,去三线开展工作。

毛、彭二人的感情,从井冈山时期开始,几十年来虽经过考验和冲突,但终归是深挚而无私的。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战役往往是彭总带领红三军团去打;解放战争中,中央的安全是在彭总的西北野战军牵制下得到保护;抗美援朝前,最坚定支持主席并挺身而出的不是别人,正是彭老总。

提到抗美援朝,有个别人竟把后来的事情归因于岸英同志的意外牺牲。这种论调是十分狭隘、甚至险恶的。毛主席虽然悲痛,但依然十分信赖彭总,1952年老总回到北京后不久,便被主席钦点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彭德怀的军权与威信更加显著;1955年9月全军授衔时,彭总的元帅排位仅次于朱总司令,位居第二。

如果主席对老总感情不深,会写下“唯我彭大将军”的诗句?1965年,又有什么必要主动关心并重新启用处于低谷的彭德怀?若不是后来全国形势发生变化,彭总的晚年甚至可能就此改写,主席钦点彭总去四川,也许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毛主席59年在庐山的态度,绝不是一些人妄猜的“个人恩怨”,而是有具体背景和原因的。无论主席还是彭总,都为国家和民族背负了太多,值得后辈永远敬仰。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