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右布衣”朱元璋,率众将军平定疆场。不仅实现了朱元璋推翻元政府统治的愿望,更是为老朱家谋了一个肥缺,世袭大明江山之主。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对跟随他征战沙场的工程可谓优待重用。不仅为他们加官进爵,更是为他们特制铁券,以表对功臣之恩宠,更足以绵延后裔子孙。 可为何到了朱元璋晚年,开始转性疯狂屠杀功臣呢?

暴露其本性?清代史学家赵翼这样评价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得众将军之力取天下之功。可享受了众人功勋之后,朱元璋居然翻脸不认人,大肆屠杀功臣,残忍至极可谓千古未所有之。 在赵翼看来,屠杀功臣乃是朱元璋之本性。其实,朱元璋对待功臣,并非像赵翼描述那般,好似发生了180度大转变。其实,明太祖对待功臣的态度,乃是随着政治形势和矛盾的变化不断改变的。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初,对待功臣可谓十分下血本。不仅为所有功臣都加官进爵,不仅为每人都封侯,更是为众人赐予铁券。

赵翼所谓铁券,是朱元璋设计赏赐特殊功臣之用。换句话说,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的将军们,个个都是打江山的好手。不过,自打大明王朝建立之初,便是守江山的开始。 虽然众将士有打江山之力,但是否有守江山之能,在朱元璋这里还是打个问号的?为了避免功臣被误杀,朱元璋给公爵十人、侯爵二十八人都封赏了铁券,为的就是最后可以免去一死,铁券即为信物。 其实,铁券并非朱元璋首创。不过,朱元璋却将其用得炉火纯青,既笼络了功臣,又得以巩固自身政权。在小小的铁券上,朱元璋可谓煞费苦心,上面不仅有其亲笔题写的诰词,更是为功臣划分了不同等级。

为了更好地笼络人心,朱元璋还赐予功臣大量的土地和农田。朱元璋还将功臣之女封为王妃、公主,或者干脆与自家子孙结成儿女亲家。总之,只要朱元璋能想出来的“好”,他都用在了功臣之上。俗话说,“捧得越高,摔得越狠”。谁也想不到,如此优待功臣的朱元璋,居然有一天会对他们大开杀戒,到底是谁成了杀戮的导火索?

欲壑难填如果你对一个人付出了全部的好,可他人非但不领情,反而与你的意愿相左时,你会怎么做?几百年前,相同的问题也摆在了明太祖面前。原本他赐予功臣的种种,是想换他们的感恩和管教。 可是,有了特权加持的明朝新贵,却开始仰仗从前朱元璋赐予他们的特权,开始大肆敛财,这件事情是朱元璋万万不能容忍的。朱元璋作为贫农出身,从小见惯了人情冷暖。 领兵打仗之时,也是受够了元朝政府贪污腐败之风,他决不能容忍自己冒死打下来的江山,犹如从前元朝政府一样岌岌可危。朱元璋要成为那个踩灭贪污火苗的人,只不过后来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朱元璋听闻颖国公傅友德家里已有数千顷良田,可是傅友德仍旧不满足。他想要的更多,可是,土地作为稀有资源,原本已经是不够分的,如果一个人贪念太重,势必会打破从前朱元璋建立的平衡。明太祖明里暗里点了点傅友德,希望他能够好自为之,及时收手。可是,傅友德仿佛忘记了朱元璋从前征战疆场是何等的冷酷。他以为从前明太祖赏赐的铁券,能够保一世平安。 傅友德成为了第一个点起火苗的人,前人为之,后人自然开始模仿。朱元璋发现,有些功臣居然在私下大兴土木,修建城楼,这简直点燃了朱元璋原本就细腻敏感的神经。

傅友德更有甚者,开始仰仗有铁券在手。破坏官民和谐不说,欺凌平民,大肆杀戮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曾经在贫民行列成长起来的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被点燃的神经开始剧烈跳动。 朱元璋突然发现,从前跟随他身侧的将领们,不仅触碰到了自己的底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更是动了大明王朝之根基,这件事是朱元璋无论如何都忍受不了的。 铁券可以赦免持有人一死,但是却不包括觊觎大明王朝政权的逆反之人。

不过,此时的朱元璋却没有生出杀意。他在静静地观察着,为了给功臣们最后的威慑,朱元璋为大明朝制定了特殊的法律:铁榜,他希望此法可以对功臣们起到震慑作用。朱元璋清晰地记录着每个违法行为对应着的惩罚,他希望那些欲壑难填的功臣们,抬眼再看一看。如果不遵守老朱家指定的规矩,休怪日后翻脸不认人。 如果此时的功们,能够意识到铁榜是朱元璋给他们最后的震慑,或许日后还能保住性命。可是,朱元璋最终发现,自己绞尽脑汁设计的铁榜,居然毫无用处! 这时的朱元璋真正愤怒了,蓝玉成了第一只被杀的“鸡”!

杀戮功臣无人扛蓝玉自从获得铁券之后,非但没有收敛行径,居然硬生生地往朱院长的刀上撞。蓝玉不仅私吞战利品,还大肆抢占原本不属于他的良田。 蓝玉忘记了,朱元璋此生最恨似私盐贩子。上一位与之抗衡的私盐贩子,已经被朱元璋打得死无葬身之地。可是,蓝玉却任由家人私买云南盐万斤,并与官盐大肆侵夺民财,结果可想而知。 最终,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蓝玉。之后,又诛杀了军中一万五千人,可谓将军中骁勇善战之人杀了个精光。蓝玉被杀之后,其他功臣们若是知晓“杀鸡儆猴”之理,或许也都能留下一条命。

可是,其他功臣们仿佛是受了蓝玉的影响,不断挑战朱元璋的底线。明朝功臣郭英因个人纠纷,乱杀无辜;周德兴私建豪宅,他们以为朱元璋设计的铁榜是提线的木偶,毫无威慑之力。他们也以为朱元璋诛杀蓝玉,是偶然为之。殊不知,蓝玉是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的开始。朱元璋对待功臣,从最初无条件的宠信,到猜忌,再到限制,直至全部肃清铲除,与其高度集中的权力有很大关系。 大明王朝的统治权掌握在朱元璋得手里,功臣却对朝廷之变局未有感触。根据《明史·功臣世表》,洪武时期被封侯列爵的功臣一共59人,除一人在洪武25年被削爵以外,其余的58位功臣全部封赏于洪武23年之前。

当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之时,已有多人早已病逝。确切地说,只有3人因触犯刑法被诛杀。后来,因为胡蓝两党之事,朱元璋一共诛杀了16位功臣。当朱元璋病逝之时,最后仅剩下耿炳文和郭英二位功臣尚在,其余的全部死的死,杀的杀。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何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之时,没有一人反抗呢?其实,当朱元璋大肆封赏功臣之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没有了领兵打仗的实权。 虽然功臣中有很多军人,可他们只奉命执行屯守之事,因为职位有限,早已经对朱元璋构不成任何威胁。即使有人接到朱元璋想诛杀他们的消息,也只是无力回天。

据史料统计,洪武23年时,病故和因罪致死的公侯已经有24人,将近占了公侯总数的一半。相对从来来说,对于朱院长的威胁已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朱元璋处置胡惟庸时,一次性诛杀了8位公侯,基本上跟随朱元璋征讨疆场的第一代开国功臣,几乎全军覆没。即便有第二代接班,影响力和能力早已经今非昔比。 到了洪武25年,仅剩的8位功臣也已经远离了权力中心。所有人知晓朱元璋诛杀之意,也只能如惊弓之鸟,私下逃窜。群起而攻之?真的是想多了。

朱元璋剧照后人对于朱元璋诛杀功臣有很多猜测,更多的集中到晚年的朱元璋意识到“为身后虑,何所不至”。当时,已经六十有余的朱元璋意识到,作为宠爱的太子去世了,如今心中唯一的继承人长孙还十分孱弱。 如果不能为长孙登基做好准备,日后必留后患。洪武25年8月,太子去世后不久,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磨光了刀,为孙子日后上位做好准备,能杀的功臣可谓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朱元璋忧国忧民的想法和做法却不解其忧患。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为长孙清除了大部分功臣,却错过了最关键的人物。

朱元璋剧照或许在朱元璋弥留之际,认为自己早已经帮长孙铲除“奸佞”,自己也算无愧子孙。殊不知“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当朱棣起兵反抗时,朱元璋长孙朱允炆居然在朝中找不到一人,能够领兵对付朱棣。 可谓“害人终害己”,这是朱元璋做梦也想不到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