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防汛知识培训。彭州市水务局供图

5月,四川正式进入汛期时段。今年汛期,四川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为下好先手棋,进一步夯实各项防汛备汛工作,彭州市“四加强”提前谋划备汛工作,筑牢防汛安全堤,力保安澜。

加强防汛风险隐患排查

“拉网排查+重点整治”未雨绸缪

彭州市立足“安全第一,以防为主,常备不懈,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积极完善防汛抗旱体系机制,修订完善《彭州市山洪灾害防治预案》及各水库专项预案,督促各镇(街道)、相关部门修订完善本级和专项预案;并开展拉网式汛前检查,以及涉洪在建工程排查和风险隐患评估,狠抓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持续督促业主单位、属地镇(街道),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及时完成隐患问题整改。

截至目前,检查排水沟等涉水工程7个,紧盯重点部位,排查水库、下穿隧道、山洪危险区、河道顶冲险段等200余次,排查防汛风险隐患61处,其中已整改完成55处。排查城市易涝点位11处、检查井138座,疏掏管网(沟)28.4千米,完成湔江堰闸坝10孔闸门液压油更换,排水河(渠)清淤疏掏21.86千米、2.9万余立方米,清理行洪障碍2个。

加强汛期智慧预警监测

“人防+技防”科学调度

利用智慧防汛系统提供更高效、科学、精准的防汛作战方式,弥补传统“人防”的不足,为此,彭州市依托天网、数字城管等多种数字化载体,共享“雪亮工程”“天网”等监控设备及气象监测数据,推进“智慧监测+扁平呼叫”预警平台建设,科学调度责任人,以“人防”为主,“技防”为辅,筑牢“人防+技防”防汛安全网。

一是强化内涝风险分析及预报预警能力,绘制“城市内涝风险一张图”,建设27处重点视频监控点位、55处重点水位、雨量站点。二是提升无人区域山洪沟雨水情监测能力,落实到位13套可视化调度终端,结合前期开发应用的山洪沟雨水情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直达基层责任人叫应系统,实现对基层责任人实时调度和定位跟踪管理。三是加强对重点点位以及山区旅游人员监测的能力,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利用“线上线下”“电子围栏”等措施;开展“清露营、清戏水、清钓鱼、清野泳”专项行动,加强重点河道现场巡查、视频监控调度;开展疏堵保畅工作,目前已发布预报短信等信息约50万条;并完成全彭州市200余个山洪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设备及350余个河道、渠道、水库流量(水位)监测设备巡检维护。

加强汛期抢险救灾能力

“软实力+硬支撑”同步提升

彭州市坚持专业抢险队伍和社会抢险队伍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构建水务、供电、通信等专业抢险队伍与当地群众和社会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抢险救援体系,组建防汛应急队伍19支共4702人;同时,为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科学决策和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了覆盖水利、安全等专业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

在防汛储备方面,彭州市根据物资储备定额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专业储备和社会储备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储备袋类、编织布、铅丝笼、救生衣等物资12万余件(套),配置冲锋舟、发电机、强排车等专业设备22套;全面盘点整理防汛物资,补充储备冲锋舟7艘、排涝设备6台、铅丝笼3000余条、救生衣3000余件等,定期对防汛物资进行检查更换,以确保关键时刻“人用得上、物资拿得出”。

加强群众防汛避险意识

“线上+线下”大力宣传

彭州市积极组织各镇(街道)及各山洪灾害防御基层责任人培训,并结合“安全社区”专题会,对各镇(街道)及全市网格员开展防汛知识培训,强化对微小单元防汛应急能力的提升;并以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的方式,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间节点,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线上平台,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防汛避险知识宣传,多途径、多方式、多渠道向群众发布山洪灾害避险转移知识,提高群众的转移避险意识与能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