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曾经在慈善事业做得风风火火的的陈光标,仿佛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当今人称“中国首善”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曾在一次采访这样评价陈光标:“陈光标对慈善一点都不了解,他是真傻”。

关注陈光标的社会公众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陈光标越搞慈善,关于他的负面影响越是铺天盖地而来,甚至有人说可能受舆论的压迫,陈光标搞慈善不再那么高调,转而做企业。

同样做慈善,曹德旺至今依然在大众心里保持着大善人的形象,而陈光标那曾经光辉的慈善形象却一而再失去光彩,甚至很少露面。

一、同样是做慈善出名的企业家,曹德旺为何说陈光标真傻?

事情缘由是曹德旺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中国慈善事情的看法,痛批了陈光标做伪慈善,到美国搞慈善更是一点意义也没有。

当曹德旺看到台湾人让陈光标回去看《金刚经》的新闻时,更认为陈光标做慈善是真傻,点评一语击中要点,他笑陈光标听不出台湾人的弦外之意。须不知《金刚经》开篇就讲佛祖去化缘的故事。

后来,陈光标和台湾人交流后,回去不仅研读了《金刚经》,还把心得公布出来,明白了台湾人的一番劝导,感悟了经文“无住相布施”。

大概读懂了做慈善关键在于心态,不能一味地过度宣传,要懂得尊重被捐赠者的心态,更不要太过浮躁,以免给社会公众做伪慈善的印象,徒增烦恼,影响个人及企业形象。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若是怀着回报的心态,往往收获的是众人的唾弃,因这其实是变相的寻求获得。就像陈光标一样,自2008年至14年期间,无论走到哪里搞慈善,都要一帮人马上阵,给人的感觉不像在搞慈善,反而像戏班一样在大张旗鼓。

或者说像做买卖一样到处吆喝,快来看,快来看,这一系列的慈善活动看上去真的好假,也难怪曹德旺直接就痛批陈光标这个人真是一点也不了解慈善,还傻乎乎地到处发钱,捐物。

真正做慈善应如《金刚经》所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在做慈善应放下心中众多执念,回归布施的本质。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其实你已在无形中获得了回报,那就是行善积德。

水过满则溢,人也一样过则为灾,陈光标做慈善过于高调反而被批炒作,行善不被认可。因此,凡事有度,话不可以说尽,要把握分寸,事不可以做绝,要留有余地。

二、同样是做慈善出名的企业家,曹德旺为什么比陈光标更受欢迎

陈光标因曾一度被人称为中国首善,关于他的企业与个人的宣传,几乎离不开慈善两个字,他的慈善曾一度做到国外。

陈光标也因慈善获得诸多荣誉,如因在经济建设和慈善公益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先后被授予多个慈善荣誉称号;更因慈善受邀参加各种颁奖典礼,其行善事迹更在央视广为播放。

08年至14年期间,行善让陈光标成为家喻户晓的慈善家、知名企业家,但15年至今,关于陈光标的慈善事迹,却几乎看不到痕迹。同样是做妇孺皆知的慈善家,曹德旺做慈善的报道却一直保持高度报道,但却几乎没有关于曹德旺做慈善的负面报道。

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110亿元。而让他几十年始终保持做慈善的初心,他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

事实上,他做慈善也不是默默地放下一张巨额支票不留名的作风,不是本人亲自到场就是让人举个牌子宣传捐款事宜,但他与陈光标更了解慈善,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亲自或成立慈善款是否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

与陈光标做慈善一样高调,但调不在同一频道,整个捐款过程曹德旺给人的感觉是光明磊落,踏实有讲究,真正发挥捐款的作用,因此他的高调赢得了社会的称赞。

曹德旺曾这样评价捐款行为:钱对你们来说是钱,对我来说我是在减肥,是在消除赘肉。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曹德旺把慈善当成一项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需要的群众出发。

在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曹德旺还是一如既往,为疫情重灾区湖北及其所在家乡——福建,捐赠共计1.4亿元。但他却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为国家和社会捐款百亿,其实自己只是行小善的中国首善。

如此看得开,正是那视钱财为身外之物的淡然心境。也正如此,不同的心境创造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境遇创造不同的人生。

三、从慈善角度看待,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古往今来,老祖宗一直劝导年轻人,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陈光标与曹德旺都是在慈善领域出名的慈善家,陈是高调做人,低调做事;曹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在职场上,如果你做人做事都低调,结果不出意料,没有人看到你的努力。

原因在于,虽然你尽心尽职,但在做事方面没有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没有主动承担责任,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工作野心,只是像牛一味地埋头苦干,给的人感觉是很努力,就是有些欠火候。

而有的同事看似比自己懒散,但在做事方面十分张扬,努力地让领导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喜欢张扬的人,也许他工作能力一般,但职场上,很多时候往往就需要这样灵活机智的人才。有时与其埋怨机会不公平,不如反省自己有没有出成绩。

曹德旺曾对身边的人表示,自己累计捐赠数百亿,可能对于某些人而言,天天把奉献挂在嘴边,是件高调宣传奉献的事,事实上我就是这样一个高调的人。可见,一个人在切实做有益于社会、他人的事,适当高调并不是件坏事。

其实,从今年新冠肺炎各类人士的抗疫举动,我们不难找到像曹德旺一样的人,钟南山这三个字,相信在中国乃至全球,是那么掷地有声,响当当。

一位不为名不为利的84岁高龄老人——钟南山,在武汉爆发疫情的危险时刻,一边提醒公众没有特别需要不要去武汉,一边却不顾个人安危,奔赴一线奋战,此举又何尝不是一种善行呢?

从慈善角度来看,适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一直是至理名言,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始终牢记内心最纯粹的想法,因为你要相信,你的行善之举总有人会永记于心,也许早已在潜移默化在影响他们,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这次抗疫期间,我们就能感受到不少有名的、无名的社会人士,在默默地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社会公众的心里,永远是最值得敬佩与尊重的人。

他们无须做什么,因为这个社会自有一群宣扬正能量的媒体与个人,让他们高调的亮相公众视野。所以,有时候太刻意去追索回报,容易让你忘记最初行善的纯粹,反而让自己陷入得不到回报的苦恼,而应该想想接受施舍的人何尝不是给了自己一个积德行善的机会。

这样一来,付出与回报其实早已捆绑一起,只是因为我们过于注重名利的回馈,把这些无形的回报忽略掉。如此,不如学学曹德旺,心态放平,安然处之,一切顺其自然。

在做人做事方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换个想法,换个做法,再转个身,会发现心理负担在瞬间消散大半,放下某些执念,其实我们也可以过得轻松。

正所谓不同的心境创造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境遇创造不同的人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