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在战国时代编译出现,自秦朝时开始被正式确立。战国时期的秦朝仰仗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最终在七国的残酷决斗中胜出,自此,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体制就此形成。 在秦代以前,以分封制为中央管辖地方的体制,但是这个体制使得天子之下的版块成为了松散的诸侯联合国,当天子发布消息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下辖的诸侯大多自行其是,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到了秦代以后,秦始皇也意识到了这个体制不利于君主集权,因此从秦朝创立之初便实行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 封建专制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因为其权利的过分集中,阻碍了经济以及文化的顺向发展,致使中国在世界发展的大潮流中一度落伍;但是中央集集权制度并非一无是处。

首先,君主能够通过自身的绝对权力来大量征税以及组建军队,以此来维护政权的稳定,带动经济和文化繁荣,这个优点在唐朝体现得淋漓尽致。君主集权制度的优点也体现在对于大工程的建造上。秦朝通过大量的征收赋税和强制征集劳动力,建造了一系列举世闻名的设施和建筑,其中之一便是秦直道。这条直通内蒙古、西安和陕西的交通要道在当时承担着秦朝抗击匈奴之中,物资的运输以及军队的调配。 秦直道于秦始皇年间开始修建,何时建成却没有记载。在秦朝刚建国之时,北方的匈奴频频入侵秦朝的边疆,秦始皇想要调派兵力过去防守,奈何当时的陕西和西安一带路途陡峭,黄沙漫天,能看见的路也被石头和灌木丛掩盖起来。

在这种情况之下,秦始皇只得令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修筑一条贯穿南北的道路。就这样秦直道的修建开始了。将士们披荆斩棘,用双手拾起巨大的石块,以汗水浇筑脚下的黄土。都说长城的修建是一代代劳动人民用尸骨堆积起来的结果,秦直道又何尝不是。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将士们不光要抵御匈奴的随时入侵,也要耗费力气开辟道路。 况且,在当时物资和粮食短缺的背景下,有多少人在拾砖捡瓦的过程中倒地不起,最终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我们无法否定结果的辉煌,但应当认识到辉煌的背后是掩埋在土地中那活生生的血与肉。 秦直道修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抵御匈奴,这也使得嬴政对于这条路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方面,秦始皇希望路面宽阔平坦,便于军队和马车的走动; 另一方面,秦始皇也要求道路有着足够的硬度,在下雨天的时候不至于开裂或者变软。这种硬性要求除了道路的战略性以外,还有这秦始皇希望这条路一直延续到秦朝的后代统治之中。 秦始皇的要求在如今看来很简单,但是对于当时蒙恬率领的军队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西北境内土质疏松,且风沙较大,有些时候,前一秒开辟出来的道路后一秒便开裂或者被黄沙淹没。 就在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军队中的工匠们通过日日夜夜的翻阅古籍和实地调研,最终找出了以火烧制土地并在其中加入盐碱的方法。这个方法造出的路因为烤制而变得坚硬,且由于加入了盐碱的原因而不容易长草。这条道路的修建标准最终也达到了秦始皇的要求。

然而,秦直道并没有如嬴政所愿的那样一直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服务。公元前207年,秦王朝因为腐败和暴政最终被推翻,历时14年,中华民族的第一代封建王朝倾然间崩塌殆尽。虽然秦直道依然作为西北地区抵御匈奴和人口流动的交通要道,但是,朝代更迭,物是人非。秦直道因为自身地位的重要性和道路的坚固性,一直沿用到清朝才被废弃。“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威严的君王端坐在这辆马车之上,轮下碾过的是俯首低眉的百姓,目光所及之处无一不是白茫茫的尸骨。秦直道历经两千年的沧桑,黄沙过境之处芳草不生,这种“干净”到底是了却了嬴政的心愿,在他短暂的记忆中铺出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通天大道。

古诗有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统一天下,打破了诸侯百年割据的局面,并于在位期间修建了一系列军事建筑和华丽宫殿。我们批判秦始皇的昏庸暴政,憎恶其视人民如草芥的做法;但是,我们也必须肯定秦始皇对于中国的统一和历史的推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