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国内汽车市场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淘汰出局的汽车品牌可真不少。本以为只有之前介绍的十几家,闹了半天,远远不止这些家。今天我再来给车友们列举7家,这些品牌可能很多人都没怎么听说过,但是它们确实存在过。
       1、沙龙汽车
       沙龙汽车是长城汽车于2020年立项的高端智能车品牌,2021年广州车展上首款车型机甲龙亮相,以其独特的机甲设计和EVA初号机涂装引发热议。机甲龙配备五屏交互科技座舱,双电机四驱版百公里加速3秒,搭载高性能制动系统和可调阻尼减震器,续航802公里。品牌定位为40-80万元高端纯电市场,承诺高端智能驾驶体验。但在发布完机甲龙车型后,该品牌却突然销声匿迹,人间蒸发,个中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是无疾而终吧!
       然而,诡异的是,近日有消息称,长城又突然要复活沙龙品牌,把它归属到魏牌,而机甲龙也将以魏牌首款轿车身份发布。说实话,这样的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至于沙龙汽车能否成功复活,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2、艾康尼克
       艾康尼克汽车(ICONIQ)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总部位于天津。品牌起初与微软合作,致力于打造高端纯电动MPV车型——艾康尼克七系(ICONIQSEVEN)。2016年,艾康尼克首次亮相其产品,并在随后几年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然而,原定于2019年量产的计划未能实现,公司逐渐从公众视野中消失。2020年,艾康尼克因疫情和融资挫折陷入困境。尽管在2021年4月宣布获得战略投资,但公司最终未能克服挑战,逐渐走向倒闭。


       3、博郡汽车
       博郡汽车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销售的公司。公司初期宣布在南京投资建设纯电动整车制造基地,并计划推出多款车型。2019年4月,博郡汽车发布了两大电动车平台及两款新车型,并计划首款车型iV6于同年量产。
       然而,公司很快陷入财务困境,2019年5月因欠薪被员工起诉。为解决生产资质问题,博郡与一汽夏利成立合资公司天津博郡,但资金问题仍未解决。2020年,公司面临严重的经营困境,员工待岗,生产线未能启动。2021年底,博郡汽车被申请破产重整,2022年1月,法院裁定受理其破产清算。博郡汽车最终因资金链断裂和经营不善而走向倒闭。


       4、昶洧汽车
       看到这两个生僻字,着实把我给难住了。我专门查了一下字典,昶洧应该读
       chǎngwěi
       ,它是一家台商成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高端电动车的研发与生产。该公司以“禅意”设计理念而著称,拥有自主研发的电池管理系统和模块化底盘技术,并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大量专利,并且在意大利米兰设有设计中心,在江西赣州建立了生产基地,并计划在比利时设立工厂。
       然而,尽管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全球布局方面投入巨大,但最终未能实现量产和市场交付,加之资金链问题,昶洧汽车在2020年前后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导致项目停滞,公司逐渐走向倒闭。


       5、红星汽车
       红星汽车,前身为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始建于1960年,最初位于北京,后迁至河北邢台。作为国内最早的旅行车制造商,红星汽车曾享有盛誉,产品一度受到市场欢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星汽车未能跟上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逐渐陷入经营困境。2004年被双环汽车收购后,品牌发展停滞。2015年,化工公司多氟多收购红星汽车,试图转型新能源汽车市场,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产品力不足,红星汽车销量惨淡。2019年,受国家政策变动和市场影响,红星汽车宣布停产放假,实际上已濒临倒闭。


       6、绿驰汽车
       绿驰汽车成立于2016年,由拥有丰富汽车行业经验的王向银博士创立。公司定位于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并在2018年发布了首款豪华轿跑概念车“天王星”。尽管绿驰汽车声称获得了100亿元的融资,但随后面临了管理层变动、欠薪丑闻和资金链问题。2020年,绿驰汽车将其60%股权出售给河南国资企业,但未能扭转颓势。2021年6月,绿驰汽车因经营不善被法院受理破产清算。2022年5月,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标志着这家造车新势力最终倒闭。


       7、敏安汽车
       敏安汽车成立于2015年,由台湾敏实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及实益(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公司依托敏实集团的汽车零部件背景,迅速成长,并在2016年11月获得国家发改委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批复,成为第五家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牌照的企业。2017年,敏安汽车淮安生产基地开工,预计年产能达8万辆。
       然而,由于资金链问题,敏安汽车在2019年遭遇经营困难,实施了阶段性放假,员工规模大幅缩减。尽管公司曾计划到2023年产销突破10万辆,但最终未能实现,首款量产车型“澜图”也未能如期上市。


       马云曾说过,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以上这7家新能源品牌,经过新能源汽车的大浪淘沙,最终都没能看到后天的美好,就死在了明天晚上。希望这些车企的创业者们,都能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有朝一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然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买车时就需要擦亮双眼,以上这些倒闭破产品牌所涉及到的车型,即便是市场还有买,再便宜也统统不要再买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