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去亲身体验一次死亡吗?
       2014年,年仅27岁的纪慈恩开办了一个“死亡体验”工作坊,她想让人们提前和死神打个照面,只有拥有直面死亡的勇气,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死。
       这个通透的女子,从19岁起就一直苦苦挣扎于生死之间,为闺蜜,为男友,为女儿,为陌生人,最后为自己。


       01
       “我在荷兰体检时被查出了肝癌,已经到了晚期。”2006年11月,闺蜜默默憔悴不堪地忽然出现在纪慈恩面前,告诉了她这个不幸的消息。
       19岁的纪慈恩,呆住了。
       默默从小被父母抛弃,小小的她被自己的外婆收养,就住在纪慈恩家隔壁,两个小姑娘从小朝夕相处,自从默默的外婆去世后,默默就视纪慈恩为唯一的亲人。
       后来,默默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荷兰做了交换生,本以为默默从此苦尽甘来,可谁知,病魔却肆无忌惮地袭来。
       同情、无助、悲伤碾压过来,让纪慈恩的内心翻江倒海,可谁知,默默接下来的话,更是让纪慈恩无力承受。


       默默告诉纪慈恩,她准备选择安乐死,这次回国,就想求唯一的亲人——纪慈恩,作为她的家属去签字。
       荷兰是安乐死合法的国家,但是申请安乐死必须要有家属的签字。
       默默恳求纪慈恩跟她去荷兰,作为家属给她签字。
       未经世事的纪慈恩拿不定主意,可是,看着默默那么孤助无援,她决定先陪默默回荷兰,找机会劝慰她。
       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默默再次恳求纪慈恩在安乐死同意书上签字。
       但是,纪慈恩对默默的请求置之不理。她觉得,默默是心情不好,也许过些天她会改变主意。
       然而,在看到默默病痛发作的时候,纪慈恩的心里开始动摇了。
       每当疼痛来袭,默默会用牙咬自己,胳膊被咬得一直流血也不停,她还咬一切能咬到的东西,直到把门牙崩掉了她也感觉不到。
       纪慈恩吓坏了,她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事,默默在疼痛的间隙,不断哀求纪慈恩:“求求你,签字吧,让我快点解脱……”


       流着眼泪的纪慈恩,看着苦苦挣扎的默默,最终还是答应了签字。
       就这样,她亲自送走了默默。
       望着像是熟睡的默默,纪慈恩蹲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这是她19岁的人生中第一次经历离别,第一次亲眼见证死亡。
       可是,纪慈恩没想到,随后死亡和离别就缠上了自己。
       02
       2007年1月,纪慈恩把默默的骨灰带回国。
       追悼会上,当纪慈恩天真地告诉同学默默的死亡经历时,几乎所有人都把矛头对准了纪慈恩:
       “你真狠心,怎么不让她回国治疗呢?”
       “你这样做不就等于杀了她吗?你怎么能忍心害了她?”


       纪慈恩的世界被彻底击碎了,她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与错,那段日子无比灰暗,她变得不能见光,也不能说话,整天待坐在家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整个人憔悴不堪。
       此后,她被诊断为创伤性应激障碍。
       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经历了两年的心理治疗,她才算康复了,康复后的纪慈恩决定重新开始生活。
       2009年,纪慈恩来到北京。节假日,纪慈恩来到京郊的儿童福利院当护工。在这里,她遇见了很多让她不能忘怀的人和事,也遇见了爱情。


       在福利院纪慈恩遇见了X,X是一个善良又阳光的外国男孩,但不幸的是,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且没有办法治疗。
       他们相遇了,相爱了。但是谁也不敢表白,明明知道没有未来,却又忍不住被对方吸引。他们陪孩子们快乐游戏的同时,彼此对望一眼就明白各自的心思。
       相互陪伴的日子是甜蜜的,他们经常牵手去看夕阳,他抚摸着纪慈恩的头发,那双蓝色的眼睛凝视着她,快乐而又充满忧伤。
       他们拥抱彼此,互相倾诉着内心的悲伤和愿望,他亲吻她的脸,似乎要把一切的美好都留给对方,生怕一觉醒来,再也见不到彼此。
       X带给纪慈恩很多美好和惊喜,也给了她面对死亡和离别的勇气。后来,X经常晕倒,他的病情加重了。
       于是,X说要回国治病。临行前,他安排好一切,并收养了一名孤儿带回国给父母抚养,又买了一条狗狗送给纪慈恩和孩子们。
       他对纪慈恩说,早早去,好好修炼,来世一定陪她长长久久。他早已经准备好离去。


       纪慈恩的心,再一次被抽空了。但是,这一次,纪慈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她选择坚强。
       可是,她的爱需要弥补,纪慈恩觉得她也要领养一个孩子,尽管她才22岁。
       03
       10岁的真真和默默有着相似的经历,从小被父母抛弃,寄居在福利院。真真和男友有着同样的病——先天性心脏病,被医生断言活不过20岁。
       真真性格敏感,她经常哭闹发脾气,摔东西,为此,她辗转于五六家孤儿院,在哪都待不长。
       当纪慈恩看到真真的第一眼时,就决定和真真在一起了,因为
       在真真身上,她看到了默默和男友的影子。
       于是,纪慈恩办了领养手续,她想给真真好的生活和爱,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纪慈恩耐心地对待真真,当她发脾气时,纪慈恩就随她发泄,然后在她平静下来后,带她吃好吃的,陪她游戏,陪她聊天,就这样慢慢地打开了真真的心结。


       半年后,真真就像变了一个孩子,她不仅开朗了很多,脸上也挂起了笑容,她不再发脾气,对纪慈恩更是万分依恋。
       2014年,为了让真真呼吸清新空气,纪慈恩带着真真从北京来到了云南。
       有了真真的陪伴,纪慈恩有了生活的动力。因为有了责任感,纪慈恩变得更有力量,更加坚强。
       纪慈恩不再抑郁,也不再惧怕死亡,默默和男友离世的阴霾渐渐散去,她的生活似乎被治愈。她甚至想要去拥抱死亡,和死神和解。
       于是,在大理纪慈恩创办了“死亡体验”工作坊,她想通过一些模拟死亡的场景,让更多的人去体验死亡的感觉,并告诉大家,死亡并不可怕。
       “乘客们,飞机正在急速下降,很快就要坠落,我们可以拥抱身边的人做最后的告别!”
       随着主持人的话音响起,人们渐渐地开始和身边的陌生人拥抱,他们紧紧握住彼此的手,似乎真的像是在等待死亡的来临。
       通过死亡体验,人们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珍惜身边人。


       此间,纪慈恩还选择成为一名临终关怀志愿者。
       在临终关怀医院,她先后送走了150多名临终老人和儿童。在这里,她经历了更多真实的死亡,这让她的内心无比震撼,也让她更加理解了生死的意义。
       在这期间,纪慈恩还写下了一本书。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十二位临终者不同的人生故事。
       纪慈恩还曾登上央视节目,在现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她说,纪慈恩不是她的本名,她有两个名字,“纪慈恩”是自己取的,是纪念“生命里收获和付出过的真情和感恩。”
       原本以为,日子可以这样幸福地走下去,可是,命运再一次露出了残酷的嘴脸。


       04
       2016年,真真17岁,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和纪慈恩的关系亲如母女,情同姐妹,纪慈恩对这个仅比她小12岁的女儿,竭尽所能地给予无尽的疼爱。
       然而,先天性心脏病的隐患一直都在。某一天,真真突然晕倒,被送去医院后,医生告诉纪慈恩,她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心脏肿胀变形,活不长了。
       母女俩回家后,真真决定放弃治疗,甚至一度离家出走。不过,就在此时,纪慈恩查到新加坡有家医院,掌握了一项新技术,或许能治好真真的病。
       于是,纪慈恩和真真进行了一次心平气和的谈话。真真说:“你能给我的,已经全部给了我,你不能给我的,你也想尽办法给我。所以,如果手术没有成功,我们都不要怪自己好吗?”
       真真希望生命能继续,但她也可以接受手术失败。
       遗憾的是,新加坡的手术并不成功。


       手术做到一半,真真的身体就坚持不下去了,她主动选择了放弃。最后的几个小时里,真真只想和妈妈说话,她留给妈妈最后一句话:“妈,如果你以后成为别人的妈妈,可不可以,不要忘记我。”
       2016年11月28日,养女真真离开了人世。这一年,纪慈恩29岁。
       10年来,慈恩亲手终结了朋友的生命;亲眼目送了爱人的离去;亲自体验了老送小的哀伤,年纪轻轻的纪慈恩,过早体会到生死离别。
       纪慈恩也从一个软弱的小女生,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女性。可是,当有一天轮到自己直面死神时,纪慈恩会作何选择呢?


       05
       2012年,她带一名精神病儿童外出就医时,孩子突然跑开。为了追回孩子,纪慈恩在车流中穿梭,结果遭遇车祸,脑部严重损伤。
       出院前,医生忧心忡忡地告诉她:“你的伤,以后会有肿瘤病变的风险。”
       纪慈恩在社交平台上写道:不必难过,疾病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简单的事情。
       有朋友问候她时,她说:“担忧是一种诅咒,疾病只长在我身上,不长在我心里。”
       2019年,一次体检时,纪慈恩查出了脑癌。对于这个结果,纪慈恩坦然接受。
       2020年,她接受了第一次手术,手术后,她依然像以往一样乐观地活着,画画、做饭、喝茶,毫无波澜。
       她还会通过网络讲课,收取一些费用,因为她还要接受手术,支付高昂的手术费。


       2022年2月27日,决定生死的手术的前一天,她通过律师确定了遗嘱。
       面对可能的死亡,她很坦然。她说:“我死之后不要给我守灵,摆上几根羊肉串就行。”
       一个月后,律师在社交平台上发表长文,公布了她的状况,表示手术很成功,但她昏迷的时间比清醒的时间多,康复是一段漫长的过程。
       她也曾说:“如果未来我身上发生了奇迹,那一定是我活出来的,不是谁赐予的。死亡只是一件小事,活在当下才是大事,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这个活得通透的女子,所有人都祝福她:活着与死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心就好。
       作者:愉儿
       《青年中国说》节目:“嫁给公益的女孩”2014年12月20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