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喷气战斗机的技术越来越高端复杂,以至于有些中等强国可以手搓核弹,突破洲际导弹的技术,但是却至今无法造出哪怕一架最简单的三代机。而且即使在综合军事实力堪称一流的少数几个超级强国之间,主力战斗机的实际技术水平,也已经逐步拉开了越来越明显的代差。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苏俄原产的战机,这里简化统称为“苏式战斗机”。苏式战斗机在整个冷战时代,在长达三四十年的激烈竞争阶段,几乎是全球唯一可以与美式同代喷气战机一较高下的存在。这种当面锣对面鼓的竞争关系,从米格15在半岛对抗F86就已经开始;而米格21这种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第二代喷气战机,对抗同代的美式二代机甚至一度占据过局部优势。到了三代机时代,苏27直接硬刚F15;而米格29则被认为;

是F16的冤家对头。不过因为苏联的轰然解体,进入本世纪的20来年,苏式战机在性能上越来显示出后继乏力的问题。虽然也搞出了苏57甚至是米格75;并且也有苏35与苏34这些表面上还在不断改进升级的所谓三代半。但是却无法掩盖技术上长期吃老本的窘境。如果说以实战为最终的评判标准,尤其是直接面对美式或者其他大国的一线战斗机时的表现,那么作为绝对主力的苏两拐,一直到苏30的各种变形版本,还有所谓最强侧卫的苏35,都可以说是没有多少有特别说服力的实战战果;甚至这些型号本身,面对强敌时还有相当难堪的战损记录。至于比苏两拐更低一个档次的米格29系列,更被戏称为最近30年来的“全球最佳靶机”!因为一旦有西式战机介入战争与冲突,那么米格29系列,

往往是第一批被击落的对象。也由此导致米格29全系列销售遇阻,甚至连作为百年老店的米格设计局,都差点被捎带着一波带走。最终总结下来,会发现在广义的苏式战机中,“外战”成绩最好的,居然是全不锈钢制造的米格25到米格31这个系列的2.5代机型!米格25曾经在空战中击落过F18,可能还有F16;这是连超级大国海空军自己都承认的。而从米格29到苏35,一直到苏57,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这类战果。最终出现已经“过时”的2.5代战机比自家的三代机、三代半甚至是宣传中的5代机实战效果更好的奇特现象,并非是米格25系列的实战机遇比出生更晚的苏式战机更好;而是米格25有先天偏科的独门优势。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任何时代都是不过时的。高举高打的模式,曾经一度被三代机放弃,

但是到了5.5代以后一直到6代机甚至是7代机,飞行速度将全面超过5马赫,作战高度也会涵盖整个大气层,直到没有空气的近地轨道。而米格25就是凭借3倍音速优势,可以直接甩开西方3代机与配套导弹的锁定而最终反锁定对手;米格25上开机功率极大的老式雷达,又摆脱了苏式三代机到三代半,普遍缺乏有源相控阵组件,机载雷达扫描精度一贯不足的固有缺陷反杀对手。而机体与推力相对都不小的米格31系列,还可以空射匕首一类的高超空射弹道导弹,这也是苏两拐到苏30全系列所做不到的。这种特殊的军机装备历史与现状,不但值得所在国总结,也具备全球性的思考意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