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通讯员 唐波 张继欢)“足见吾国民气蓬蓬勃勃,对外精神,尤能一致。”5月13日,在重庆市江北区朝阳河油库,一份报纸史料首次公开展出——这份出版于1926年9月30日的《大公报》,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在渝早期组织,领导发动亚细亚洋油公司油库青年工人开展反帝国主义大罢工的珍贵历史。

1926年9月30日出版的《大公报》登载《川人实行对英不合作》报道。主办方供图

5月13日,在重庆市“安全生产 青年当先”主题团日市级示范活动暨2023年度全国(市级)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授牌仪式上,这份报纸的复刻版吸引了80余家单位、110多名青年观众的驻足围观。而他们脚下的朝阳河油库,前身就是100多年前的亚细亚洋油公司油库。

1926年9月5日,英国帝国主义军舰炮轰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县城,制造平民死伤1000余人的“九五”惨案。中共中央为此发出《中国共产党为英帝国主义屠杀万县告民众书》,号召全国各地立即开展反英运动。

亚细亚洋油公司的工人们,在杨闇公领导的中共重庆地委组织发动下,迅速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帝斗争。杨闇公等人还在亚细亚洋油公司油库所在地唐家沱地区开办夜校,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思想。

根据《大公报》记载:万县“九五”惨案消息传来,亚细亚洋油公司工人们聚集在油库,决定“全体离职”“不买英国货、不为英国和英国人做工服役、不卖食用物品给英国人”“开展水陆大游行,一律罢工”,以实际行动声援万县人民的反帝斗争。工人们加入纠察队,维持唐家沱地区的社会秩序,查找亚细亚洋油公司的煤油货船,并“用梭镖将油桶戳穿”。

中国石油重庆销售分公司青年用情景剧还原了当年的场景。

当代石油青年们用情景剧演绎。主办方供图

“回顾党、团的光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推进工作。”中国石油重庆销售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沣东说,传承党的青年工作优良传统,筑起安全生产青春防线,发挥好青年在安全生产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现场举行了2023年度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2023年度重庆市十佳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2023年度重庆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集体授牌仪式。主办方供图

“‘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一直是重庆团组织和广大青年的优良传统。”团重庆市委书记廖传锦说,青春一脉相承,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团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神之际,重庆共青团将通过组建青年突击队、志愿服务队,储备应急处突力量,更加有效地引领广大青年汇聚青春合力、筑牢安全防线。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