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润杰 青岛报道 通讯员 李涛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拥有309公里绵长海岸线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是2014年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国家使命。

秉承“新”的特质,西海岸新区以“新”提速、以“新”提质,纵深推进经略海洋,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不断走向深蓝、实现海陆循环,“蓝色生产力”正加快显现,“蓝色之城”愈发芳容明艳。2023年,新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占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的40.4%,占新区地区生产总值39.5%。船舶海工、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海洋渔业与冷链、临港加工、海洋科技服务等六大海洋产业加速形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

聚焦科技兴海,新区组建海洋发展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全区涉海科技资源,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打造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

今日之西海岸,涉海创新平台和海洋人才加速集聚。“科学号”海洋科考船和“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两个大科学装置落户;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等4所“双一流”涉海高校初具规模;重组、获批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等海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6家、水下推进技术等部级重点实验室2家;落地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新区各类涉海创新平台数量突破180家。

构建全过程创新链,科技创新形成强力支撑,新区现代海洋产业集聚成势。

聚焦产业强海,新区大力实施海洋产业突破行动,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突出“强链延链补链”,推进海洋产业提质增效:

放牧深远海,新区创建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1号”网箱累计收鱼20万尾,实现了国产海水三文鱼养殖“零”的突破;“深蓝2号”网箱顺利出坞,是我国目前适用水深最深、养殖水体最大、性能最先进的深远海养殖网箱装备。国家级海洋牧场达16处、占全国十分之一,成为全国县(区、市)级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群。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刺参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等,创建国家级刺参良种场1处,省级水产原良种场5处,获国家水产新品种认定2个。

聚力高精尖,新区先后建设世界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P70、世界最大的圆筒型FPSO、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全球首例一体化建造LNG模块化工厂——加拿大LNG项目模块等高端船舶海工产品,一大批“大国重器”从新区扬帆出海、驶向世界。明月海藻和聚大洋藻业的海藻酸盐系列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30%和25%,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海洋中药生产基地、全国唯一海洋药物中试基地,抗结肠癌新药BG136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海洋药物。

探索新赛道,新区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国内首个、全国最大的多模块自动化集成测序酶试剂生产基地在青岛华大智造投产,建成全球最大综合性海洋基因库。建设金能沐官岛海上光伏发电项目,探索“渔光互补”新技术新模式。

聚焦向海开放,新区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实施海洋领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经济竞争与合作,海洋领域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

全国唯一的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揭牌运行,亚洲唯一的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落户新区,西海岸成为我国首个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的地方政府。青岛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助力海洋改革开放走在前,迈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山东港口青岛港建成亚洲首个自动化码头,获评全国唯一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国第四、第三位,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居东北亚首位。

谋定而动、靶向施策、聚力产业,站在新起点,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奋力写好经略海洋大文章,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