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个小学孩子在造句时即兴造出一句“我长大后要当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继承我的爸爸,因为我爷爷是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我妈妈是农业发展银行的副行长,我想继承我们的家产。”

此句脱口一出,立即在网上和街头引起热议和反响。对此,有人认为童言无忌,小孩子是单纯为了造句,没有啥意识,大可不必介意;也有的人说是家庭、学校和老师没有抓好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使孩子错把自己家人任职的国家单位看成是属于自己家的财产等。

这些结论都不是全面和准确的,也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和要害。孩子能形成如此这样的启蒙认知,根本原因在于受社会的国有资产私有化实践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大气候大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前段时间,社会上出现的广泛热议将允许国外资本无条件控股国有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决策的现象,这难免使作为在银行系统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的孩子父母引起共鸣和讨论。他们或许在家中说:“如果农发行能外资化私有化,那农发行不就成了咱家的私有家产了?!”

大人的议论要么无意中让孩子听到,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远大的抱负,即长大继承自家的农发行家产;要么大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拍着孩子说“孩子,好好学习啊,父母都在农发行当领导,以后国有银行实行外资化私有化,那农发行就是咱家的财产了,你长大以后要继承好咱家的财产!”

孩子的认知大概就是这样形成,并巧合地通过造句在课堂表达了出来。

当然,这仅仅是逻辑推理,不一定完全符合实情,但肯定的一点是,孩子的认知,绝对受社会大气候大环境的影响和左右!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少年儿童的教育,家庭是启蒙主角,学校是学识关键、社会是认知归宿。

所以,少年儿童的教育由家庭启蒙、学校教育和社会造就构成,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作用,决定孩子的思想形成、道路选择和人生定位。

而在孩子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内因,是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

孩子处于启蒙时期,灌输的知识好坏、对错、积极与落后等,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意识形成、成长方向和道路选择。

因为少年儿童不具备思想意识或思想意识不成熟,就需要正确积极地引导和教育。

了解孩子的人莫过于家里大人,孩子信任的人莫过于家人。所以,家庭自然地客观地成为少年儿童的第一学府、第一课堂。父母及大人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而就社会教育或学校教育而言,则主要是孩子接触他人、拓展活动范围、与他人交流的场所感知。

社会的思潮和动向、人们的追求和言行等,会自觉不自觉地引导或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果孩子进入好的学校、遇上好的负责任的老师可能还能学点文化知识,但如果教材腐朽落后充满毒气,老师再好,教出的孩子也是深受毒害。

可见,教育少年儿童根本还得在家庭!

这里笔者最为关心的不是孩子的认知是怎样形成的,而是当孩子长大后没能如愿继承“农发行家产”他会怎样?

这个问题才应该是大家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设想,这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他父母家人已经从农发行退休而离开领导岗位,而农发行却没有成为他继承的家产。那他这时肯定反对将农发行外资化私有化,因为他家没人在农发行工作并担任领导了,一旦此时农发行外资化私有化,农发行肯定不会落到他家手中。

这就是一些有权人的普遍思想,即在位时极力鼓吹将国有资产私有化,他们认为其在位时将国有资产外资化私有化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先下手为强,将国有资产收归到自家门下,供子孙后世万代享受;当这些人退休离职后,则积极反对将国有资产外资化私有化,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已经退休、失去了权力,这时将国有资产外资化私有化,国有资产肯定落不到他家手里。

这样,如果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就是个无职无权的普通人,那他也会反对将任何国有资产外资化私有化;如果他长大后,混到一定的掌权官位,那他一定会积极推动国有资产外资化私有化,以实现自己幼时的梦想,即使农发行落不到他家手里,其它国有资产也会落到他家手里。

另一种情况是,当孩子成人后,父母还在农发行工作且还是领导,但农发行还不是属于他要继承的家产,那他会先通过父母家人关系进入农发行工作,和他家人一起等待和推动农发行成为他家的家产。

小孩造句流露出的心声,其实正是大多数鼓吹国有资产外资化私有化者们的初心和心声!他们就是一心妄图利用在位时的职权,通过外资化私有化手段,以将国有资产流落到自己家手里,成为自家家产,供子孙世代永享荣华富贵!

历史和现实已经一再证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之所以不再被外族蹂躏、屠戮,是因为有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人民军队的存在;新中国生产力和科技的突飞猛进,完全是依靠集体力量的推动;新中国之所以被世人仰慕,是因为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而反观蒋介石国民党短暂统治的失败,就是因为其实行崇洋媚外的卖国政策和奉行自私自利的私有制路线所致。

可见,当下叫嚣将国有资产外资化私有化的人并不是不知道国有资产外资化私有化的危害性和灭绝性。他们之所以悖逆历史潮流而动、忘乎所以地积极鼓吹国有资产外资化私有化的动机、目的和初心,那个孩子已经向大家讲清楚了,就是要将国有资产和人民财富变作自家家产,以供其子孙后代万世享用、永袭荣华!

从那个小孩错误认知的形成和将来可能带来的危害性,提醒我们必须从启蒙开始,加强对孩子的正确思想文化的教育和灌输。

一个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奖的大作家说什么,文学只有批判,没有褒扬?他这样说,要么是为了故意掩盖其不可告人的阴暗目的,要么是其确实对文学不入流!

文学天然同时具有批判和褒扬二重性!

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宣传教育形式。它不仅具有强烈的国家性、地域性、民族性、阶级性,还有鲜明的正反二重性,而且这个二重性一体存在,同时表现出来!

有人说,文学从来不是用来歌颂的工具。这个说法是肤浅的虚伪的错误的!是对文学不认识、不了解,没入行、没吃透的表现,或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说辞!

须知!文学的二重性表现在,歌颂正面就是反对反面,反之亦然!即歌颂真善美的同时,就是反对假恶丑;同样,在揭露落后、黑暗、愚昧的同时,也在歌颂追求先进、光明、智慧。

可见,无论批判的文学还是歌颂的文学,都集歌颂与批判为一体。即批判的文学绝不是单纯的批判,歌颂的文学绝不是单纯的歌颂!

比如,丑化祖国(甚至通过虚构、夸大、以偏概全的形式)反对社会主义的文学,那它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丑化祖国与反对社会主义,更在于赞美敌对国家,歌颂资本主义!

文学是孩子们文化入门的主要形式,抓好主流文学的真善美等正能量宣传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和三观形成至关重要!

决不能让崇洋媚外、满怀私心的人走上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岗位,否则不仅害了他自己和家族,更是会为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伤害!

目前,有关方面已经有了权威说法,相关情况符合相关规定,出于对孩子的保护,没有必要再纠缠具体这件事情。但是从国家、学校乃至家庭教育导向来看,我们非常有必要梳理我们教育在那个环节出了问题。

如果是家长层面,的确的反省,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果是学校,这种视频的录制和上网本身是一个需要规范的事情;如果考虑国家责任,我们从范冰冰到董宇辉,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资本的操作,只不过需要拿捏“韭菜”的喜欢而已,能够“大钱”的本质没有改变!

国家的希望再为未来,未来的希望是孩子。如何摒弃“大钱”导向,倡导“大爱、大恩、大干、大道”,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从我们内部做起!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王常胜,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