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黄雨凡在远程指导呼叫者如何启动自救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左妍)“120吗?有人昏过去了!”最近,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接到两通来电,都是中年男子在家心跳呼吸骤停。“请保持通话!”他们的家属均在调度员的远程指导下成功开展自救,为后续救治赢得时间。

日前,记者来到市医疗急救中心重听电话录音,还原背后的生命接力。

“我丈夫意识不清,叫不醒……”一位女士急促的求救声从电话那头传来。

“先别慌!患者几岁?有呼吸吗?”调度员黄雨凡询问关键信息,并安抚对方情绪。

“58岁,他在大喘气……”黄雨凡判断患者“大喘气”实为“濒死呼吸”,可能为心跳呼吸骤停,她问清地址后第一时间派单,救护车疾驰上路,但这通电话并没有结束。

“女士语无伦次,我问旁边有没有子女,她就把电话给了儿子。”黄雨凡说。

“没做过心肺复苏(CPR)没关系,我教您……让患者平躺在地上,拿掉他头下面的所有东西。两只手交叠放在他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向下按压至少5厘米,跟着我的拍子,1、2、3……”

“一直按!别停!”就这样,患者儿子和闻讯而来帮忙的邻居,轮流持续按压了约8分钟。一通10分钟的电话,记录了一次大胆又默契的配合,也建起了一条生命通道。

“救护车到了!”黄雨凡长舒一口气,轮到急救医生了。

图说:市医疗急救中心调度中心

“当时就感觉家属的按压不是无效的,甚至帮了大忙。连接心电监护,除颤,新一轮CPR……”急救医生李竹说,5分钟后,患者有了心跳和呼吸。

“赶快就近送第六人民医院!”李竹用“智慧急救”信息传输系统将患者生命体征预报六院。救护车到时,患者意识初步恢复,医生护士也已做好准备,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左侧血管完全闭塞,右边血管部分闭塞。开通血管并植入支架,患者5天后出院。

3月9日,一名67岁的患者也突发急性心梗致呼吸心跳骤停,女儿同样在120电话指导下为父亲实施CPR。急救医生接力,现场复苏成功,患者被送到第一人民医院,恢复良好。

“心脏骤停的抢救黄金时间是4分钟,如果等待的时间里什么都不做,病人救回来的希望渺茫。”市医疗急救中心通信部副部长邵贇说。不少市民遇到紧急情况会催调度员“快点”,但无法配合施救。其实,电话指导急救前,车已派出,两者不冲突。

图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

“市医疗急救中心自2021年11月启用医学远程指导,指导病例主要以昏迷晕厥、心跳呼吸骤停等为主,弥补救护车到达前的急救空白期。目前共计指导19190例,其中现场CPR2107例,指导后复苏成功118例。”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张志锋说,仅今年以来,指导下的现场复苏成功就有50例,家属的配合功不可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