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在多空力量势均力敌之际,国际油价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的境地。

在4月短暂突破92美元/桶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迅速回落,5月以来一直在83美元/桶附近窄幅震荡。截至北京时间5月17日19时,布伦特原油期货小幅上涨,在83美元/桶上方,美国原油在80美元/桶下方。

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在油价窄幅震荡背后,当前市场供需状况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没有发出明显的供给紧张和供给过剩信号,地缘政治局势、美欧央行货币政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状况影响全球石油市场的边际效应大幅削弱,供给端和需求端新的影响因素还在酝酿进程中,尚未表现出来。

在5月的沉闷行情前,4月中下旬布伦特原油期货从此前逾90美元/桶的高位跳水约10美元。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记者表示,4月以来的油价回调受到美油补库超预期、美国经济疲态显现、地缘局势缓和等共同影响。第一,年初至今,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持续回补,由4.3亿桶增至4.6亿桶。第二,4月以来美国经济表现不佳,制造业、非制造业PMI数据双双跌破荣枯线。第三,近期地缘局势缓和,也导致市场对原油的供给担忧有所降温。

需要警惕的是,美国持续通胀压力或使高利率维持更久,冲击原油需求,巴以冲突并未严重影响石油供应,市场情绪趋于谨慎。接下来,油价能走出原地踏步的行情吗?

油市需求增长幅度仍存分歧

从目前的情况看,机构对油市需求端仍存在分歧。

国际能源署(IEA)5月15日将今年的石油需求量增长预期下调了14万桶至110万桶/日,主要原因是经合组织中发达国家的需求疲软。IEA表示,今年年初美国柴油供应疲弱,这足以令经合组织国家第一季度的石油需求再度萎缩。在欧洲,柴油车份额的下降已经削弱了汽油消费。

朱润民分析称,国际能源署对全球石油市场供需状况预测调整,主要还是基于成员国的数据,其他地区新的潜在需求增长点尚未显现出来。而且该机构下调需求增长14万桶/日的同时,也下调了19万桶/日的供给增长,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应该是利多国际原油价格的,特别是该机构表示,2024年4月全球石油供给下降了20万桶/日,这是全球石油供需状况进一步趋紧的重要来源。

而欧佩克5月14日仍坚持此前的观点,表示世界经济今年有可能好于预期,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225万桶/日,与IEA的观点相差一倍有余。

IEA的需求预测是否过度悲观?朱润民认为,不能从一两次的需求下调来评判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是否过度悲观,关键是要看国际能源署所代表的国家及企业是不是持续退出石油行业。相反,最近一段时间,欧美国家的很多石油公司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投资活动并没有显示出走弱的迹象,反而展现出比亚洲大部分国家石油公司更加积极的油气上游勘探开发活动。

欧佩克和IEA的需求预测存在巨大差异,还有部分原因来自两者对全球向清洁燃料过渡的速度有不同的看法,随着各国政府纷纷确立了能源转型目标,IEA目前已将关注点从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扩大到清洁能源。对于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IEA预计将每日增长120万桶,略高于此前的预测。相比之下,欧佩克则预计2025年的石油需求将增长185万桶/日。

据熟悉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能源政策的人士称,如果特朗普在今年11月的美国大选中胜出,他可能会向IEA施压,要求该机构与他的亲化石燃料立场保持一致。甚至可能会推动更换IEA总干事,使该机构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化石燃料,而不是气候变化。

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际能源与环境事务特别助理Dave Banks表示:“共和党人有一种观点——IEA实际上是由欧洲人管理的,并优先考虑欧洲的能源安全观点,而这与民主党的优先事项一致。”

长期来看,朱润民认为,未来全球石油需求还将保持一段较长时期的上升,可能增速会趋缓,但是历时将不会太短,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峰值出现的时点可能远远滞后于当前很多机构的预期。在很多国家、交通领域需求达峰并进入下降通道的同时,一些新兴的石油消费增长点将接替上来,这包括一些新的消费增长国家,一些新的应用领域。

减产协议前景未明

今年早些时候,欧佩克+将自愿减产约220万桶/日的计划延长至6月底,下一次欧佩克+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会议将于6月1日召开。大多数分析人士预计,欧佩克+会将减产延长至下半年,以支撑油价。

欧佩克在月报中援引市场数据称,整个欧佩克4月份的原油产量下降了4.8万桶/日至2657.5万桶/日。具体来看,伊拉克4月石油产量下降了3.2万桶/日至418万桶/日,尼日利亚的产量下降了4.6万桶/日至135万桶/日,伊朗产量增加了1.4万桶/日至321万桶/日,沙特的石油产量增加了2000桶/日至903万桶/日。

由于伊拉克今年一季度的产量超出限额,其中一月份超出目标产量19.4万桶/日,二月和三月分别超出21.7万桶/日和19.3万桶/日。伊拉克此前刚向欧佩克秘书处提交了补偿计划,其中5至9月将产量控制在限额下方5万桶/日,今年最后三个月还要翻倍扩大限产。

前路并非没有风险,伊拉克负责能源事务的副总理兼石油部长哈扬·阿卜杜勒·加尼5月中旬公开表示,不会支持欧佩克+继续延长减产。这也意味着6月1日欧佩克+的会议将面临更大挑战。

朱润民对记者分析称,伊拉克在欧佩克+中的地位在发生明显变化,虽然该国的实际产量增长速度与它之前的规划目标有些滞后,但其实际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欧佩克+给它的配额指标。自2023年4月以来,其北部的自治区库尔德地区因土耳其关闭了它的石油管线而关停了约40万桶/日的产量。据IEA数据,2024年4月,伊拉克的剩余产能有63万桶/日,剩余产能规模位居欧佩克第3位,仅次于沙特(308万桶/日)和阿联酋(113万桶/日)。

此外,不仅伊拉克表达了不支持延长减产的意见,剩余产能规模居第二位的阿联酋曾经也发出过要求增加产量的声音。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维持在当前水平,甚至在布伦特原油价格不低于75美元/桶的情况下,欧佩克+内部成员国增产的意愿将不断增强,继续延长减产的阻力将越来越大。而一旦结束减产政策,再次恢复减产的难度将更大,将面临重新调整产量配额比例,需要承受更低的国际原油价格才能激发欧佩克及其盟友重新达成减产协议。

国际油价走向何方?

从短期来看,国际油价存在一系列利好因素支撑。

赵伟表示,在需求端,美国经济仍有较强韧性,叠加出行旺季汽油消费的季节性增长,原油需求或有支撑。第一,当下美国仍处于补库阶段,后续补库或仍有提振作用。第二,4月23日,美国新通过了950亿美元的援助法案,2024年美国财政支出或超预期。此外,随着气温回升,海外出行旺季即将来临,成品油消费或将有季节性改善。

在供给端,欧佩克+挺价意愿强烈,6月会议上减产或有望得到延续。随着美国库存井的不断消耗,美油增加供给能力受明显约束。当下,美油剩余产能有限,或强化欧佩克+的挺价意愿与能力。短期,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或将从4—5月开始削减产量,作为对年初以来增产部分的补偿;而沙特等国主导下,6月会议上欧佩克+的减产或也有望得到延续。

接下来的需求旺季能否添上一把火,助力油价打破窄幅震荡区间?朱润民分析称,季节性的需求增长因素属于市场可预期的短期因素,它对全球石油供需状况、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首先要服从于大的宏观供需状况和国际原油价格的核心趋势。如果欧佩克+维持现有的政策,季节性的需求旺季大概率会驱动国际原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上行。

不过,中期看油价仍存一些隐忧。赵伟表示,历史回溯来看,美国大选结果对油价的影响或将前置。2020年10月,拜登领先优势达到7.2个百分点,选情渐趋明朗后,铜油价格共振上涨,新能源指数也在四季度大涨42%。本次美国大选中,特朗普与拜登均已锁定初选席位,施政纲领也为市场熟知;如果特朗普民调优势进一步扩大,油价的下跌或提前开启。

在赵伟看来,拜登任内关于气候能源等领域措施的撤销担忧,或是油价反弹的“悬顶之剑”。如果特朗普成功当选,他或将再次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禁止ESG投资、撤销拜登政府实施的环保法规,并加快授予石油、天然气钻探许可证,鼓励旧能源生产,限制新能源发展,这一系列的措施或将约束近期油价潜在的反弹空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