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学习喝茶的道路上,最多人好奇的,是闻香。

盖因,有些老茶客,仅仅通过闻干茶的味道,或者揭开盖碗的盖子,凑在鼻子面前吸两下。

就能言之凿凿地下定论:好茶!

又或者是,这茶品质不怎么样。

而在新茶友眼里,妥妥的是一门绝招啊!

好比武侠世界里的“无招胜有招”,此乃独孤九剑的剑诀,酷炫极了。

于是乎,大家一门心思,想要掌握这种功夫——靠“闻”来辨别茶叶品质。

当然,老茶客都知道,这很难。

没个三年五载的经验积累,或者天赋加持,鼻子也不能有鼻炎、味觉弱等因素影响。

可是,对于普通的、没受过专业训练的大众,他们一直有个错觉。

即,最复杂的道理其实最简单。

认为只要掌握了精髓,或者到互联网上看一看别人怎么说,就能无师自通。

殊不知,这个“无招”,其实就是坚持。

在坚持面前,很多所谓的方法、技巧都不足以为道。

再笨的人,再蠢的人,因为坚持也都能学到别人能学到的东西,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甚至还能超过他们。

所以,经验够了,积累到位了,也就懂了。

《2》

靠“闻”就能分辨出茶叶品质,有可能吗?

当然有。

但前提是,你要知道,对于茶叶来说,具体到某一种茶类上,什么样的气息是好的,而什么样的味道是不好的。

比如,在正山烟小种中,有一股松烟香,这是正常的。

因为它在加工的时候,就是通过马尾松来熏干。

所以,细胞里吸入了大量的烟香,冲泡后,形成了具有“松烟香、桂圆汤”的独特风味。

而没有接触过的茶客,不了解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的茶客,喝惯了香香甜甜的红茶。

往往一时很难接受烟小种,还会觉得带“烟味”的红茶很奇怪,喝不来。

又比如,焙火程度比较高的,中足火、足火的岩茶。

喝起来,也会有一种“烟味”。

准确来说,在老茶客的鼻子里,那是一股成熟温暖的焦糖香。

就像是焦糖布丁上面,那一层被火烤成金黄色的,糖霜一样的香气。

而烟味到了工艺简朴,不炒不揉不杀青,也不焙火的白茶身上,就完全不同了。

当白茶出现烟味,通常代表着,这款茶受潮了。

茶叶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后,产生了不良的化学反应,催生出了一股类似烧柴火的烟味。

这种烟味,是不受人待见的,是不应该出现在白茶当中的一种气味。

然而,对于新茶客来说,对白茶不了解,更不明白烟味产生的真正原因。

遇到某些茶掌柜,将烟味美化成了“陈香”,于是听之信之。

那么,在泡茶、喝茶的时候,即使闻到了烟味,也不知道那其实是一种臭味,一种杂味。

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买到了一款好茶——带着陈香的老白茶。

真正的陈香,是白茶良好陈化之后,有好产区、好工艺,加上好仓储,最终转化出来的岁月沧桑的气息。

闻起来,是一股老植物、老树叶的气息。

长期处在干燥状态下,散发出来的洁净、清爽、干燥的香气。

绝不是烟味那样,潮潮的、霉霉的味道。

可见,想要闻香辨茶,前提是,得有清晰准确的认知。

《3》

经常被外界误会的,关于老白茶的“香气”,还有酸味和巧克力味。

这两种味道,时至今日,还是某音上的热门话题。

但凡提到,必定引起广泛讨论。

有人说,巧克力味是高等级白茶才会转化出来的香气,又称为“可可香”、“朱古力香”,诸如此类。

至于酸味,更是被捧到了神坛上。

有位“大师”提出,当白茶转化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酸味,也就是所谓的“梅子香”。

这说明转化到了临界点,关键时刻,继续转化下去,则是药香出场。

真正喝过老白茶的人,肯定不会相信。

因为亲自喝过,知道老白茶的香气和滋味,自然不会被忽悠。

可现实是,没喝过的人,远比喝过的多。

遇到做旧茶的概率,远高于遇到品质优秀的老白茶。

没吃过猪肉,即使看过猪跑,能凭空想象出味道吗?

肯定是不能的。

根据经验来看,巧克力味和酸味,其实都是白茶受潮后才会有的怪味。

是当白茶吸收了水分,在水分与高温的共同作用下,过度发酵了,从而产生的。

因为白茶品类不同,受潮程度不同,存茶环境不同……

等等因素,造成了变质的白茶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异味,除了文章中提到的烟味、酸味和巧克力味,还包括但不限于仓味、水味、青味、霉味、海鲜味、猪圈味、臭脚丫味……

真正的老白茶,应该是药香、陈香、花香、枣香、粽叶香、干草香,都是舒服清爽的香。

正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所以,当你坚信“梅子香”是老白茶正常的,该有的香气时。

纵使你面前摆的是一块乌漆嘛黑的做旧茶,你都会把它当成宝,闻着那怪异的“盖香”,沾沾自喜。

《4》

最后,想要通过闻香来辨别白茶的品质,具体该怎么做?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不要人云亦云,多了解白茶的正常香气以外,闻香本身也有技巧。

首先,闻干茶时,不是直接打开包装,把鼻子凑上去闻。

这种方式,虽然也能闻到一些气息,但太有限了,辨识度低。

更好的方法是,烫壶温杯以后,趁着盖碗还有余温,快速地把干茶投进盖碗里。

然后,盖上盖子,上下轻摇三下。

将盖碗送到鼻子前方,再把盖子轻轻揭开一个角度,如同轻启的贝壳,深吸两口气。

彼时,能更精准地感受到干茶的气息。

假如干茶闻起来很干净,很舒服,没有杂味臭味,那就可以继续尝试冲泡。

而如果干茶闻起来,刺鼻又难闻,那就别喝了,悬崖勒马,及时止损。

感受完干茶香,下一步,就是进入正式冲泡的环节了。

泡茶时,要用沸水。

俗话说,好茶不怕开水烫。

沸水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出茶叶当中的物质,一款变质的白茶,能在沸水的冲淋下,暴露无遗。

出汤以后,趁热揭盖闻香。

热气腾腾的状态下,杂味最明显,最突出。

除了热闻,闻前调的香气,还可以等到盖碗的温度微微下降一些,闻中调的香气。

以及盖碗彻底凉掉后,揭盖,闻尾调的香气。

以此判断,这款茶的香气是否持久,是否层次丰富,是否为好茶。

喝汤时,啜一啜汤水里的香气是否浓郁,是否持久,是否有回甘和生津。

如果第一冲感受不出来,直到最后一冲,都来得及。

只要有耐心,只要认真细致,一款茶的真面目,是隐藏不住的。

《5》

品茶就像做数学题,讲究方式方法。

并且,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要多看看优秀生的思路,再分析标准答案的解法。

喝茶也是如此。

如果只听信某些所谓的砖家和大师,去买一些劣质茶、变质茶,那肯定是学不会的。

因为一开始就错了,地基没打好,如何建高楼?

学习品茶,肯定是要喝好茶。

牢记好茶的香气和滋味,久而久之,形成了稳固的大脑记忆。

将来,不管是喝什么茶,只要闻一闻,就能知道,这茶的品质如何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