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之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开启了百岁生日后的首次访华之行。事先极为低调的筹备使得此访公开时许多关注中美关系的人士都感到意外与惊喜。

基辛格此次中国行的特殊意义莫过于“双百”的时间节点——今年5月27日,基辛格刚度过百岁生日,且从1971年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算起,至今他访问中国已有逾百次。

从访问的安排来看,处处可见中方重情重义,以最高礼遇欢迎老友来访。7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会见基辛格。此前,7月18日、19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先后会见基辛格。

7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基辛格此访可以说是空前的。”曾接待过基辛格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印象中没有第二位外国友人在百岁之际访问中国。他进一步分析称,中方此次通过一系列最高规格的安排,体现出对基辛格的尊重。特别是在当下中美关系困难的情况下,像基辛格这样的老朋友及其当年为中美关系所做的巨大贡献,尤其值得我们铭记。

2013年9月,吴心伯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接待到访的基辛格

52年前,基辛格初次访华时,中美两国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正是那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打开了中美交往大门;而如今,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美两国又一次行至十字路口,需要双方再次作出选择。

“不会忘记老朋友”

1971年7月9日至1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作为总统特使秘密访问中国,恢复了中断20余年的中美两国政府交往,为此后尼克松总统的“破冰之旅”以及两国正式建交打下基础。自那之后的半个世纪以来,基辛格先后访问中国百余次,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代领导人均有过多次接触。

“此访我是作为中国的朋友而来。”在与中方官员的会见中,百岁基辛格如此界定此行。作为回应,中方领导人7月20日表示,“中国人重情讲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不会忘记你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中方珍视同老朋友建立的友谊,不仅体现在高规格的会见安排,也反映在细节上的精心设计。值得一提的是,中方领导人与基辛格的会见安排在了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这栋靠北头、比较僻静的5号楼,正是1971年7月基辛格首次访华时与周恩来总理会见之地,也是他当时下榻之处。

对于这一跨越半世纪的细节呼应,基辛格表示,“很感谢中方将这次会见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这也是我当年首次见到中国领导人的地方。”

会见之后,习近平主席还为基辛格举行了午宴。宴会厅中精心布置:鲜花铺就的中国山水卷轴;一百个寿桃;寿星、仙鹤等糖艺作品;呼应历史的菜单(编者注:包含北京烤鸭、西湖醋鱼等1972年基辛格陪同时任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相关菜品);“友谊之桥”……处处传递出中方对基辛格百岁生日的祝福与敬意。

7月20日,中方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为基辛格准备的午宴 图源:央视新闻

非同一般的“私人访问”

虽说基辛格是以“朋友”身份访华,不代表美国官方。但他本人在中美关系中的贡献及其在华受到的高规格礼遇,都赋予此访不同于一般私人访问的特殊意义。

谈及基辛格此行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7月18日在记者会表示,基辛格“是自己想去”中国的,“而不是代表美国政府”,美国国务院并不知道基辛格任何谈话计划。就像基辛格访华期间所说,“自己虽不担任公职,但关心美中关系。”

随着近期中美对话的重启,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在内的多名拜登政府高级官员相继访问中国。在与王毅会见时,基辛格也提到了两国在外交上的进展,“支持近期双方致力于改善关系的努力。”

“基辛格此访和一般的私人访问不同,他实际上也给中美双方提供了一次深度交换意见、增进相互了解的机会。”吴心伯解释称,基辛格能够比较有代表性地表达美国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从与中方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的会见中,他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让美方在官方渠道之外有了解中方看法的途径,这也是一般的私人访问发挥不了的“桥梁”作用。

在比较“私人访问”与“正式访问”的区别时,《南华早报》分析称,基辛格以普通公民身份访问中国,希望与中国领导人和官员进行更多坦诚对话,这在正式访问中往往难以实现。同时,报道还援引消息人士观点称,此访至少在两个月前(编者注:基辛格百岁生日之际)就计划好了。

对于拜登政府来说,在遗憾美国官员不能直接与中国防长对话之余,也表达了对基辛格这次访问的期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7月20日在白宫简报会上表示,期待基辛格返美后分享他此次访华的见闻。而据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基辛格在访华期间,美国驻华使馆也邀请其在使馆做了一次分享。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中方官员会见基辛格的新闻稿件中,除了谈及宏观层面的中美之间的相处之道,还提到了包括两军沟通、台湾问题、乌克兰和人工智能等具体问题。

在吴心伯看来,这些问题反映的是双方各自的一些关切。基辛格较为关注人工智能、乌克兰问题。同时,李尚福防长与基辛格会见,自然会涉及两军关系。“但是,中方真正关心的还是台湾问题。”此外,据吴心伯观察,王毅与李尚福会见基辛格时提到了一些具体问题,而习近平主席谈论的内容则更偏宏观层面,由此可见这更多可以视为一种礼节性安排。

李尚福防长与基辛格举行会面 图源:央视军事

借此访向拜登政府传递“信号”

不难发现,在中方领导人和官员与基辛格的会见中,不少表述对当前又一次处于何去何从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有着较强的指向性。

例如,习近平会见基辛格时特别提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作出中美合作的正确抉择”;王毅会见基辛格时表示,“试图改造中国是不可能的,围堵遏制中国更是做不到的。美国对华政策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需要尼克松式的政治勇气。”

“尽管(很多话)是当着基辛格讲的,但实际上是讲给拜登政府听的。”吴心伯分析认为,拜登政府执政两年多,没有在中美关系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让中方有些失望。所以我们才说,“美国对华政策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尼克松式的政治勇气”,言外之意即拜登政府缺乏这些素质,实际上也表明美国在对华问题上需要做方向性的调整。

具体到近几个月来美方最为迫切想要重启的两国军事领域的交流,中方也再次向美方传递了明确的信号。李尚福会见基辛格时指出了问题症结与破解之道:“美方一些人未同中方相向而行,致使中美关系徘徊在建交以来的低谷”,“希望美方与中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共识,共同推动两国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基辛格则表示,“如果两国发生战争,不会给两国人民带来任何有意义的结果。两军应该加强沟通”。

实际上,基辛格今年6月在接受采访时便难掩对当前中美关系的担忧,认为中美两国“可能发生军事冲突”,正“站在悬崖边上”。他强调,中美必须改变目前的关系轨迹。彭博社评论称,这是基辛格迄今为止对中美间紧张关系“最悲观的言论之一”。

而就在不久前的7月12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较为罕见地应约会见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拉特纳。谢锋就两国两军关系阐明立场,要求美方采取行动排除障碍、管控分歧,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谨慎处理台湾等重要敏感问题,与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两国两军关系逐步重回正轨。

据美国媒体统计,自尼克松担任总统以来,每一位美国总统都会咨询基辛格在外交政策方面的看法,这似乎已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个惯例,但拜登还没有这么做。据彭博社报道,今年6月的一场活动上,拜登夸耀自己在美国外交政策方面的经验,声称他在该领域“不亚于仍然在世的任何人,包括基辛格博士在内”。

基辛格即将结束此次访华之行,人们期待着如今并不处于美国政府决策核心圈的基辛格继续发挥其影响和智慧,当然硬币的另一面是,拜登政府是否能够继承这种外交智慧、政治勇气与战略眼光,作出有利于两国人民利益和世界和平繁荣的正确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