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骨灰级剩女傅秋芳,在千金环绕的宝玉身边,显得又穷酸又可笑! 论门第,她没有根基,身份低于林黛玉、史湘云等侯门千金; 论年龄,她是廿三岁的老姑娘,如果宝钗是李莫愁,她老是孤独求败; 论厚脸皮,宝钗要败下风,傅家把“高攀”贴在了脑门上,内帷、外宅人尽皆知,在以“藏珠”为道德的古代,简直是块笑料! 可惜这位给人带来欢乐,让宅男无限遐想的傅姑娘,在35回昙花一现,此后就查无此人。(80后完全瞎掰,不算噢)

曹翁写这个欢乐的傅姑娘,目的是什么? 多数网友认为傅姑娘是影射宝钗,暗讽宝钗穷酸,薛家攀附(傅试谐音“附势”)。 一句话,网友都认为傅姑娘是来打酱油的,是宝钗的副产品,对宝钗、黛玉构不成威胁。 事实真是如此吗? 恐怕不是!为傅家保媒的人可不简单! 傅试背后的保山 1、古代婚姻讲究门第。傅家的门第是什么? 傅家表面上是【暴发的】,无爵不贵,配不上世家大族国公府。 但傅家攀亲的是贾政!

贾政是工部员外郎,也无爵位。其实和傅试的官品差距不是很大。 同朝为官,傅试嫁妹妹给贾政儿子,无论从辈分,还是地位,也算说得过去。 但贾政能看上傅家,有更重要的目的。 2、联络有亲 “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历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故与别个门生不同……” 傅试是贾政的【门生】,这里大有玄机。

【门生】起自东汉,最初是儒家的一种师承关系,通常门生对授业者有依附关系。 至明清时期,门生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科举主考官对及第考生的称【门生】。 二是通过举荐做官的人,自称是举荐官的【门生】。 【历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正说明傅试是通过贾政的举荐上位的,这也是傅试的性格内核——附势! 在古代,门生和老师是一种强依赖关系,门生攀附老师升官;对应的,门生对老师应尽义务,与老师共同进退。 贾政和傅试等于是结成的新利益集团,这是贾政在四大家族外发展的新势力,是自己的力量。 按照红楼惯例,家族之间建立稳固关系,就要【联络有亲】,这是护官符的实质。 “这四家皆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 四大家族是靠联姻结成利益联盟,贾政建立自己的新利益团体,也要联姻。

所以,别看傅秋芳各样比不上黛玉、湘云等人,但人家的保媒是贾政啊,你说硬核不硬核? 古代子女的婚姻,天经地义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政是最有资格定宝玉姻缘的人。 有贾政做保媒,你说傅秋芳有没有实力?她会是打酱油的角色吗?她对黛玉、宝钗没有威胁吗? 傅家婆子出现 傅秋芳的保山这么强,最不济也该和宝钗、黛玉一样,成为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外的第三股力量。 但事实是傅姑娘只是昙花一现,35回之后,再没了消息? 为什么会这样? 傅家和傅秋芳对荣国府是外人,他们本来无足轻重,但曹翁郑重其事地写傅家,折射的是贾政的家族地位。 护官符告诉网友,联姻是利益集团的纽带,所以宝玉的妻妾选哪个,本质是话语权的争夺。 宝钗代表的是王夫人及王家集团,黛玉代表的是贾母,傅秋芳代表的是贾政。 荣国府上下只知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说明贾政的话语权很低,本来不足以和贾母、王夫人相比。

但在贾政暴打宝玉后,傅家婆子出现了,有意思吧? 贾政打宝玉,杀了王夫人的威风,下了贾母的脸面,结果傅家婆子就出现了。 这间接证明,贾政打宝玉后,贾政势力抬头,傅秋芳的地位自然上升。 傅秋芳消失是谁的悲哀? 傅家婆子来看宝玉,实际是代表傅秋芳来和宝玉来增进感情的。 实际是宝玉也确实是个多情种子,愿意了解这个才貌俱全的琼闺秀女。 但傅秋芳能赢得宝玉的青睐吗? 事实是不能! “今日遣来的两个婆子,【偏生是极无知识的】。闻得宝玉要见,【进来只刚问了好,说了没两句话】……宝玉也不吃饭了,洗手吃茶。【又和那两个婆子说了两句话。然后两个婆子就告辞出去】,晴雯送至桥边方回。” 这就是宝玉和傅家婆子的相处。对宝玉来说极不愉快。 1、无知识。 什么是无知识。知识是什么?是经验,是见识。

婆子没知识吗?没见识吗?不是,她们走出怡红院,就开始笑话宝玉【呆气】、【呆子】,如果毫无见识,怎么会嫌弃别人? 所以她们的【无知识】,是不懂宝玉心中的道理而已。 宝玉对傅家婆子无话说,婆子对宝玉也是只有两句话,就没话说了。 2、鸡同鸭讲。 没话说,是两方没有共同价值,根本难以沟通。 表面是宝玉和傅家婆子没话说,背后暗含的却是贾政父子的亲子关系。 傅家是暴发的,说明在傅试之前,傅家根本就没有贵气的基础。 傅家靠傅试暴发起来,傅试就是傅家的头脑,傅试的三观和为人,就是傅家的三观。 而傅试的引路人是谁?就是青睐他的贾政啊! 本质上傅家婆子的见识,就是贾政见识的低配,宝玉和傅家婆子没话说,自然和傅秋芳、贾政都没话说。

不仅没话说,傅家婆子嘲笑宝玉,其实是贾政在心里看不上宝玉。相对的,宝玉也和贾政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 贾政想靠傅秋芳笼络宝玉,看来在情感这块,贾政已经输了。 傅家的笑话 傅家婆子代表傅秋芳来怡红院见宝玉,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这种生扑和倒贴行为,在现代或许还能被美化成勇敢追爱,在明清时代,只能被定义为不要face。 而且傅家的名声,曹翁明写是【暴发的】,这等于公开嘲笑傅家是煤老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固然傅家的行为值得被嘲笑,但应该被嘲笑,和真的被公开嘲笑,这两者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 比如宝钗,她和傅秋芳一样,都是生扑女,但荣国府的人敢说薛家是暴发的吗?

不敢,因为惧怕王夫人! 但他们敢公然嘲笑傅家,为什么?打狗看主人,因为贾政太不给力,全家只知道王夫人和贾母是权威,这个真正的男主人,只是空气哦! 所以,傅家的笑话,实际是贾政的笑话。贾政打宝玉一回奋起了一阵儿,但最终不敌夫人,他做保山的傅秋芳,自然在荣国府不必再提,再提就是打王夫人的脸,后果很严重哦…… 一个傅秋芳,折射的全是贾政的无力、窝囊,荣国府掌家人尚且被妻子拿住,和古代以夫为纲完全颠倒。 颠倒,是贾家走向衰败的根源!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