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作是最喜欢的胃肠外科长时间手术,一大早准备麻醉好后,像往常一样给患者插入鼻咽温,一看体温36℃,立刻想到来个保暖措施。首先是物理加热,输入加温液体,升高室温。哦了,再来个保温毯,这个可以反穿在患者上身,完全不影响消毒区域和下肢打开。

正当我把保温毯穿在病人上半身的那一刻,小白熊鼓风机加热吹起来。此刻,刚好来一个外科医生,他瞪大眼睛说到“这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有见过”。我淡定的回答道,这是3M保温毯,加热后可以给病人保温。“收钱吗?你们现在都靠这种来赚钱啦?保什么温,我们铺那么多无菌单子,且腹腔镜微创手术,不会低体温的。”

面对蜜汁自信的外科医生,让我们再重新来温习一下围术期体温监测与保护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围术期意外低体温(Inadvertent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IPH)是指由于围术期非医疗目的导致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6 ℃的一种临床现象。目前,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内外有研究表明在手术期间发生体温过低占25%-90%,核心温度<36.0℃会导致多种不良结局,防治围术期低体温已成为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的重要环节[1]。2019-2021年北京部分医院统计结果表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仍高达29.9%,主动保温率也仅为26.3%。因此,加强术中的体温管理至关重要。

临床上麻醉医生常用测量部位包括食管、鼓膜、直肠、膀胱、口腔、鼻咽等。有研究表明,鼻咽温实时监测患者的核心温度是手术患者(排除鼻咽部手术患者)的最佳测温方法[2]。体温监测指南建议插入深度为鼻孔到鼻咽上部的1/3深度,约10-15cm之间,证据等级为1A级。鼻咽温既能准确的反应患者的血液温度,也可以反应脑深部温度。

围手术期出现低体温的原因:麻醉药物抑制自主神经系统、降低代谢,麻醉削弱了机体对温度的反应。开放腹部手术,全身麻醉平均每小时下降1.6℃,81%是由于核心温度向外周重新分布,但是随着时间增加,会趋于一个平衡点到达平台期。

围手术期具体体温丢失分以下方面:

一、手术室室温设置多数是20-25度,寒冷环境,温度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流动;

二、机体代谢热生成减弱,举个例子,清醒时刻产热可达到70kcal/h,麻醉后降至40kcal/h;

三、手术操作,术野扩大消毒、手术切口暴露、冷冲洗液进入体内、大量失液失血、手术时长较长等。

Sessler[3]阐述了麻醉后体温变化:首先热量再分布期,外周血管的扩张,中枢体温调节抑制,造成最初体温快速丢失,之后由于热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等,体温呈缓慢线性下降;持续的低体温激发内源性血管收缩机制,散热和产热趋于平衡,达到平台期。

IPH的危害有哪些?围术期意外低体温会衍生出手术部位感染增加,体温低于34.5℃后术后感染率从6%上升至19%。低体温药物代谢时间延长,维库溴铵在正常体温的代谢时间是28分钟,低体温可延长至62分钟。麻醉药物代谢延长引起麻醉复苏时间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多发、凝血功能异常、住院时间延长等等一系列问题[4]。在体温严重降低的时候,即低于30℃,机体体温调节机制失灵,会出现多种多源性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心跳骤停。

麻醉医生在围术期体温保护能拿出什么法宝呢? 围术期保温措施分为被动保温和主动保温,铺巾和盖被就属于被动保温措施。主动保温措施则可分为体表保温(例如加温水毯、主动充气式加温毯)和体内保温(例如加温输血输液、腹腔冲洗液加温),核心体温测定联合主动保温措施,是构成围术期体温保护的重要方法[5]。无论如何,最终我们是默默守护在病人和手术医生后面那个人,一切为了病人。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龙小菊

参考文献

[1] Brustia R,Monsel A,Skurzak S,et al.Guidelines for perioperativecare for live transplantation: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 recommendations.Transplantation,2022,106(3):552⁃561.

[2] 殷国江,罗中兵,宋晓阳等. 不同部位体温监测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 24 (06): 339-340

[3] Sessler DI.Perioperative thermo regulation and heat balance.Lancet, 2016,387(10038):2655-2664.

[4] 国家麻醉专业质量控制中心. 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 [J]. 协和医学杂志, 2023, 14 (04): 734-743.

[5] 代子一,黄宇光. 围术期低体温有效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 [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21, 37 (05): 539-542.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