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航空母舰作为国之重器,想要用导弹将其击沉很难,那么,如果航空母舰遇到了特大级海啸或者台风,会不会被吹翻,然后沉入海底呢?
       特大级的海啸或者台风,平常生活中很难遇到,可一旦遇到,人类的渺小就会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爆发了一场海啸,死伤人数将近三十万人,给周边地区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财产损失,可见,这些自然灾害的威力有多么强大。


       先来看海啸。
       1945年6月5日,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第一特遣舰队行驶到冲绳岛海域,在准备对日本发起进攻时,遇到了台风,而这股台风瞬间带起了五十米高的海啸。
       于是,美国六艘航母还没来得及对日本发起进攻就在这场海啸里全部报废。
       海啸,一般情况下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候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一旦爆发,它的波速可以高达每小时700到800千米,短短几个小时就可以横跨过大洋,波长能够达到数百公里以上,哪怕传播几千里也损失不了多少能量。


       虽然在海洋里抛起时高度不到一米,但是当海啸行至海岸线或者浅水区时,波长减短,波高会飞速增高,高度可以超过十米,形成一堵厚实的水墙,席卷海边一切建筑物和生物。
       最重要的是,海啸并不是只袭击一次,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的形状和波浪特性影响,平均每分钟或者十分钟就会重复一次。
       每重复一次,就会加深对堤岸的伤害,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航母执行任务的地方不是在海岸边就是近海,而海啸在大海深处其实不会有多大破坏力,前面提到,海啸在大洋上的高度连一米也没有。
       因此,航母碰上海啸的概率并不是很大,但是不排除会有遇到海啸的可能。
       如果遇到海啸,航母也不容易被巨大的海浪掀翻,因为航母身上安装了“压载水舱”和“减摇鳍”。


       航母身上的压载水舱是放置压载水的船舱,主要用来调整航母船身的重心位置、浮态以及稳定性,能够解决船只在航行过程中因油水消耗、重心升高而导致的稳性不足或者吃水不适当的问题。
       “压载”即是指用来增加船只稳定的重物,可以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
       也就是说,当航母遇到海啸或者巨大的风浪时,船身会陷入不平衡状态,此时,压载水舱就会自动开启,形成一个自动平衡装置。
       通过增加航母的重量,调节水量,让航母船身减少晃动幅度和频率,让航母达到一个稳定状态。
       而减摇鳍也是一个帮助航母形成平稳状态的好帮手,它的外形像极了鱼翅膀,有人将它比作“狂风巨浪中屹然不动的人造鱼翅”,可见其稳定性有多强。
       放眼全球,减摇鳍是效果最好的减摇装置,一般放置于船中两舷舭部,剖面是机翼形,又被称为侧舵。
       通过操纵机构转动减摇鳍,使得水流在上方产生作用力,从而形成减摇力矩,减小摇摆,减少船体横摇。


       它的使用效果取决于航速,航速越快,使用效果越好,因此,减摇鳍安装在速度达到三十节的航母上,是最好的选择,减摇鳍分为收放式减摇鳍和非收放式减摇鳍两大类。
       装备了减摇鳍装置的船,可以获得极高的安全性,提高适航性,避免船上的物品或者人出现碰撞和损伤,在风浪中,减摇鳍也能让航母保持高速航行。
       当航母遇上巨大风浪时,减摇鳍就会转动,通过拍打水流形成作用力,让航母的舰身保持稳定,减少其发生摇晃的幅度。
       另外,除了这两种装置,一般航母身上还有特殊的位置用来储备浮力,在遇到风浪拍打时,储备的浮力能够帮助航母应对风浪的拍打,哪怕是触礁,这股浮力也会帮助航母保持稳定。


       而且,航母作为海军最重要的作战武器,在制造之初肯定就对它的抗击打以及抗沉没能力做了强化。
       比如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它的航母水线以下的地方,就设计了八道纵向隔舱壁以及二十三道横向隔舱壁,经过美国人的设计,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拥有八层、两千多个水密隔舱。
       这些水密舱壁,也被称作隔舱板,是一种提升船舶安全性的造船设计和技术,能够将船体区分成许多个船舱,使各舱室变成互不相通的“防水壁”。
       水密舱壁在规范的水压条件下不会渗水,会将船体内部空间区隔划分成若干个水密隔舱,一旦某几个隔舱发生破损进水,水流就不会在其间相互流动。
       这样一来,航母在遭受到风浪打击时,仍旧能够拥有足够的浮力和稳定性,进而减低沉船的危险。


       再说台风。
       台风有多厉害呢?
       2013年10月,第三十号超强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这是菲律宾历史上经历过的最严重的台风灾害之一,风速达到了每小时220公里,引发了大规模的洪水和泥石流,导致至少6000人死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再比如2004年9月,十四号强台风“云娜”登陆我国福建省,造成164个人死亡,24个人失踪,福建省损失金额超过180亿元。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一旦暴发台风,就会连带引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台风也分等级,风力在十二级以上的才能被称作台风,而十二级以上的台风也分为三个层次,层次越高,造成的危害越大。
       我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小划分为六个等级,其中风力为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十二到十三级的为一般台风,十四到十五级的为强台风,而风力大于或者等于十六级的则超强台风。


       早年间,美国的航母曾经遇到过台风,结果并不是很好。
       1944年12月,美国的海军气象局预报远不如现在精准,但还是预测到将会有台风进入舰队所在的海域,可是他们的第三舰队中的领导人哈尔西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能够与台风硬刚。
       于是十几艘军舰在航行时,最终还是遇到了风力高达十六级的超强台风,海浪被台风卷至二十一米高,历史上将其称为“眼镜蛇台风”。
       遇到台风后,美国有两艘航母被台风损毁起火,九艘航母严重破损,一百四十六架舰载机被台风刮飞,超过八百多位海军在台风中不幸遇难,一场航行下来,没有一艘航母是完好无损的。


       就是从这场灾难开始,美国人终于明白,航母在遇到超强台风时并不占优势,因此,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美国现在的航母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抗风能力。
       比如尼米兹级航母,就能够与十二级的台风相抗衡,在五级风力的情况下,可以正常执行任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在大风大浪面前,航母的自保能力还是挺强大的。
       美国在他们的尼米兹级航母的弹药库、核反应堆等特殊位置上装备了凯夫拉纤维装甲,这些装甲会在航母上形成一个坚硬的保护区,可以保证舰身内部的区域不会被风浪破坏。
       而且,尼米兹级航母还能在二十分钟内纠正航母将近15度的侧倾,抗倾覆能力还是很强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航母只会越来越强,应对各种打击的能力也会提高,防护击沉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升,在遇到海上风暴时,很难被彻底打沉或者吹翻。
       再加上现在每个国家的航母编队都拥有一套完整的天气预测机制,能够最大程度准确预测海上的天气状况,预测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走向,在航行中避开相应路线即可。


       但是并不是每个国家的航母都和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一样强大,抗击打能力也没有尼米兹级航母那么强。
       因此,建立完善的海上天气预测装置才是首要的,对于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还是能避则避。
       航母身上安装的雷达天线都价值不菲,遇到大风大浪时,航母本身虽然不容易被吹翻,但是航母身上的雷达天线可能会遭到损毁。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