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聊起不合群这个话题,大部分来讲就是探讨别的不合群的人,和自己不合群的性格,其实这个潜意识的背后都存在的对不合群的歧视和误解。
       其实不管是别人还自己,不合群本身并没有错,也不影响谁,它只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一个判断,一种观点,但这个观点完全是个不成立的命题。不合群的人,完全不需要改变。


       合群带来的认可不值一提
       不合群这个说法的成立,就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一个评判,因为他跟我们不一样,所以这是不对的,这是数量上的一种侵略。
       不合群的人除了跟大多数人不一样,还有哪里错了吗?并没有。
       当我们对别人评价不合群时,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什么时候我们的思维这么固化了,竟然容许不了生命多样性的存在了。
       时代在进步,国家之间都在求同存异,百花齐放,而我们难道要活得千人一面?每个人活得都一样,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从出生到死亡都是一样的结局,难道过程就不能精彩一点吗。
       而作为个体,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合群时,我们要反思的是,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合群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如果合群是为了迎合他人,那改变自己就是悲哀的开始,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当你满足别人第一次改变时,别人总期望你下一次的改变,有再一再二就有再三再四。
       当你完全满足他时,他会觉得还是以前的你好。不能欣赏你的人注定不能欣赏你,这和合不合群没关系。
       不合群的人,除了没有去迎合他人去获得认同,别的都挺好,而这种通过合群去换来的认同,其实也不值一提。
       不合群的人,个人价值的体现来自内心的安定,不依赖于群体的认可,不依附,不攀附,生命才活得从容。


       人因不合群而优秀
       不合群的人其实比别人更早的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内心坚定才能不畏孤独,不合群是表面的孤单,而合群是内心的孤单。
       汪曾祺在散文《孤独》中提到,“人都难以忍受长期的孤独。意志薄弱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寻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坚强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追寻充实和超脱。他们的出发点一样,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因为孤独而沉沦,后者因为孤独而升华。”
       所以,不合群的人相对来说,更加优秀,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沉淀积累,获取个人的提升,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扎根,在第五年开始,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没有扎根就没有以后的暴风成长,而人没有积累就没有成就。
       力克胡哲的经历一直让我感慨不已的,身残志坚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如果我们以合群来要求他,那就是告诉他你一辈子就这样了,你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让别人照顾你,麻烦别人一辈子。
       这样的合群无异于让他自杀。但是他的不合群带他走出了命运的既定的剧本,他没手没腿,但他走遍了世界各地,他能踢足球、游泳、划水,他做了很多我们以为做不到的事。
       他身在黑暗却心向光明,他不仅自己走出了阴霾,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所以,不合群的人,不是不愿意与人交流,只是他的世界有别的目标在进行,他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反倒显得不合群了。
       但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值得的地方,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不合群才能遇到志同道合之人
       人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总是成群,其实也说明了当你的实力到达一定的程度,能和你合群的人也就不是一般的芸芸众生了。
       伯牙子期之交,交的不是身份,不是地位,不是财富,只是彼此相通的音乐造诣。
       正是因为有所坚持,有所选择,不与世俗相妥协,才能真正获得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就像在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也是历史中的一段佳话,在那个政治一片黑暗的时期,不合群的人不愿在官场中同流合污,寄情于山水之中谈玄论道,名垂千史。
       合群的人,哪怕如山涛一般与嵇康交情深厚,道不同不相为谋,也会被一纸绝交书拒之门外。
       所以,不合群并没有错,只是不同的价值取向,有主流的就有小众的。
       在有限的生命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维度就好,合不合群没那么重要。


       今天主流的明天也许会变成小众的,而明天小众的也会变成主流的,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追逐合群,不如追逐卓越,毕竟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