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至今四年多,瑞芯微“创业元老”第二大股东、董事、副总经理黄旭近日发布了首个减持计划,引发关注。从公司业绩上来看,最近两个年度,瑞芯微净利润同比均“腰斩”、主业盈利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从分红来看,最近两年,瑞芯微随着盈利的大幅下滑,每股现金分红也明显“缩水”。

“创业元老”第二大股东计划减持、为上市以来首次

去年度业绩披露后,股东减持蠢蠢欲动。近日,瑞芯微披露了股东减持计划,显示,股东、董事、副总经理黄旭拟通过集中竞价和/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4,180,000 股(41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1.00%。其中: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的,将在本减持计划公告披露之日起 15 个交易日后的 3 个月内进行;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将在本减持计划公告披露之日起 3 个交易日后的 3 个月内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黄旭不仅是瑞芯微第二大股东,更是瑞芯微的“创业元老”之一,而该减持计划更是自瑞芯微上市以来,黄旭发布的首次减持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无论是瑞芯微前身即有限责任公司还是上市后,黄旭的股东地位非同一般。

根据瑞芯微招股说明书,2001年11月,瑞芯微有限公司成立时,黄旭出资43万元,持股43.00%,比励民的持股比例40.00%还要高,为第一大股东,直至第一次股权转让后,黄旭的持股比例更是高达49%;随着第二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励民的持股比例开始超过黄旭,并且此后,黄旭的持股比例几乎仅为励民的一半或者不足一半。截至瑞芯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励民持股42.58%为第一大股东、黄旭持股17.99%为第二大股东。

另外,根据瑞芯微2023年度年度报告,黄旭曾任福州港务局松门港务公司职员,福州瑞科电子有限公司职员;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其中,黄旭任董事时间为2015-07-28 至今,任副总经理时间为2015-07-28 至今。

因此,既为公司创业元老、又是公司第二大股东、现任董事、副总经理的黄旭,其首次发布减持计划,引发投资者关注。

对于本次公司第二大股东黄旭的减持计划,瑞芯微在公告提及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截至5月15日下午收盘,瑞芯微报收54.79元/股,收跌5.26%。需要注意的是,据同花顺(300033)数据,瑞芯微今日收盘价,相比上市后最高股价184.88元,已经跌去七成。

最近两年净利润均“腰斩”、现金分红“缩水”明显

放眼减持背景,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创业元老之一,黄旭本次减持计划是在瑞芯微去年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50%、同比上一年下滑幅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做出。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2月7日在上交所上市的瑞芯微,其最近五个年度净利润犹如“坐过山车”。巨潮资讯网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瑞芯微净利润分别录得:2.05亿元、3.20亿元、6.02亿元、2.97亿元、1.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53%、56.31%、88.07%、-50.58%、-54.65%。

从主业盈利来看,同期,瑞芯微的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录得:1.77亿元、2.72亿元、4.46亿元、1.73亿元、1.2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0%、53.58%、63.91%、-61.28%、-26.78%。

上述两项核心盈利指标波动明显之余,从整体毛利率来看,同期,瑞芯微的毛利率整体下滑明显,即2019年-2023年,毛利率分别录得:40.09%、40.78%、40.00%、37.68%、34.25%。从核心营收来源集成电路的毛利率来看,同期,分别录得:39.67%、40.41%、39.74%、36.84%、34.24%。

整体盈利、主业盈利大幅下滑背后,瑞芯微在2023年度报告中提及,2023 年,半导体设计行业作为产业上游,经历了全球电子产品需求下降叠加 2023 年前几个月受到 2022 年下半年开始的客户去库存余波的双重影响。同时,公司对外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收益较去年大幅减少约 1.16 亿元;以及部分晶圆成本上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导致毛利同比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54.64%。

此外,瑞芯微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面向 AIoT 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继续保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支出 5.36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25.11%。

另外,针对2022年度即上市后首次出现盈利大幅下滑,瑞芯微解释称,在全行业周期性下行的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同比下滑:一方面受到行业下游需求下滑的影响:另一方面 2021 年经历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全产业缺货,客户提高安全库存,而 2022年市场需求下降和 21 年相比,如果 21 年是 40℃高温,22 年则是-10℃的差别,客户下半年去库

存的力度也是二十多年从业首遇,部分品牌客户三季度向上游的提货接近为 0。2022 年全年供应的芯片大部分是在 2021 年第二、三季度缺货期间公司对上游下的订单,需求下滑造成库存水位上升。

同时,瑞芯微表示,公司 2022 年底库存增加的主要原因还包括 2022 年新产品的新增库存以及应对供应链风险的战略备货。公司报表上体现的净现金流的大额流出主因是库存增加。同时上游供应链成本增加,使得公司毛利率承压。

需要留意的是,瑞芯微最近两个年度盈利大幅下滑的同时,其每股现金分红亦“缩水”明显。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度,瑞芯微的分红实施分别为:10派3.5元(含税)、10派5元(含税)、10派8.5元(含税)、10派2.5元(含税);2023年预计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

其实,除了上述第二大股东黄旭发布减持计划外,2021年以来至今,瑞芯微已被多名大股东先后多次实际减持。其中,厦门市润科欣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累计减持5,131,500股(约513.15万股)、累计套现至少约5.62亿元,平均减持价格至少在116元/股以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减持5,418,451股(约541.85万股);北京武岳峰亦合高科技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累计减持2,061,000股(约206.10万股);上海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累计减持5,741,500股(约574.15万股)。

截至2024年3月31日,厦门市润科欣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均为瑞芯微前十大股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