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都以为,考上大学没有了父母的管束,老师也不会在后面追着自己,大学生活会轻松惬意,非常自由。

只能说,抱有这种想法和认知,可能是对大学存在误解,真正的名校,学生是非常辛苦的,起早床背书都不算什么,有些学校的学生为了考研上岸,可能会熬到凌晨一两点。

就算不考研,为了不挂科,为了绩点,为了英语四六级,为了找到好工作,可能都会让很多学生感到焦虑、压力满满,大学生们的这种状态,就引起了有些大学教授的关注。

在社交平台上,清华大学教授甘阳吐槽“大学越来越像工厂,院系像生产车间”的说法,就冲上了热搜。

这位大学教授用八个字形容现在的大学生“疲惫、焦虑、未老先衰”。

之所以如此,该教授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学越来越像工厂,院系像生产车间,表面看起来很好,因为没有人磨洋工,全都是自愿的加班加点,大学带给他们的惊喜太少。

甘阳教授的吐槽,其实说出了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痛点,高校的课程设置模板化,看起来就像是工厂的流水线,培养的人才像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

因过于追求数量和规模,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引导,也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而且,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跟现实工作相差甚远,如果按照老师所教的内容去找工作,可能很多技术在企业早都不用了。

为了让自己在求职时具备优势,要么考研,要么考编,学生们不得不加倍努力学习,如果自己不拼,很可能就会被其他人远远甩在身后。

这种情况,也会倒逼学生更加努力的付出、内卷,大学阶段,本应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和活力,但很多学生却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

怪不得这位教授会说,现在的大学生“疲惫、焦虑、未老先衰”,这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状态的反映,让人感到心疼。

不得不说,甘阳教授能够发现当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已经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但是,仅仅发现问题是不够的。

张雪峰老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发现问题引起共鸣不是能耐,能有确切的解决办法才是高手!大家不要忘了,教育还有一个任务,叫做人才选拔,并引导网友讨论现有的人才选拔方式。

是啊,发现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对于大学和老师们而言,真的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认为,甘阳教授的吐槽,能够在网上引起热议,说明现在大学生内卷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别说大学了,从小学开始,家长就开始“鸡娃”,报各种兴趣班,或者请私教给孩子提升成绩,学生的辛苦和疲惫,是从小学就开始的。

也许,我们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方式,人们逼着孩子内卷,以及各种“鸡娃”,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更需要改变,可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期望,想让家长们改变观念,又谈何容易。

大家都在卷,都在竞争,家长们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人,学生们自己也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就算有心想让大学生们放轻松一些,不必这么焦虑,他们自己也未必愿意。

当然了,大学教授能够对大学教育和大学生的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此事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重视。

虽然一时半会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找到开锁的方法,比如,对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减轻他们的压力。

在心态上也可以进行引导,让大家放轻松一些,不管是学业还是生活,都需要一步一步完成,不必这么累,紧绷着的琴弦容易断,松弛有度才能更加自在,也能有更好的心态迎接未知的挑战。

大学阶段,刻苦掌握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良好的习惯,懂得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样不可或缺,懂得灵活变通,提高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或许更容易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