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时家族的传统观念会给后人留下一些宝藏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往事大部分被深深埋藏于地下,等到它们重见天日后却有可能掀起一段纷争,发生在21年前的这件银元归属权的案件纠缠了十几年,在这件宝藏案的背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纠纷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老宅下的银元

1999年3月29日的下午,在高邑县发生的这件宝藏案,在当时引起了民众的哗然,它后续的纷争也持续了十几年。

这件事情发生在在石家庄高邑县集贸市场,工人们正在拆除一栋老旧的建筑,它的存在时间已经较久,当地政府准备在这栋宅子的地基上重新建造一座民生工程,就在工人们施工的时候,土里夹杂的点点银色光芒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竟然是银元!民工李长发是第一个发现的,而其他人发现李长发捡到了银元之后,纷纷抛下手中的事情到地基土里去挖掘寻找,从中午时分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众人翻找出了银元宝和银元,这场“寻宝行动“才告一段落。

这件事情也很快被上报到了有关部门,辖区派出所立即封锁了现场,文管部门也派来了专家进行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专家们认为这次事情很重要,于是派出所去向哄抢群众共追回了银元800余枚,专家们在地基里继续深入挖掘,陆续找到了300余枚银元和部分光绪时期的银元宝。

家族遗产的自述

后经专家们鉴定,这批银元和银元宝不是埋葬出土,而是“窖藏”,那它的主人会是谁呢?

经过研究,专家认为这批来自清朝和民国的银元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研究作用,所以专家们把它上交到了国家,而就在这批银元被上交给国家两天后,一位老人在孙子的陪同下来到了警察局认领。

这位老人是郭吉增,陪同的孙子是郭英群,在他的自述中,这批银元的主人是他的父亲郭宪章,同时他也讲述了一段家族往事。

郭宪章出生于十九世纪初期,长大后凭借着自己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朝阳大学,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当过山东的一个县长,后来他不愿再为国民党工作,就转而从商,回到了高邑他的经商才能非常出众,短短几年就成了当地首富,还建起了一座“郭家大院”,值得一提的是在郭家大院就曾经挖出过银元,郭宪章的好友李玉川在住进郭家大院之后,在一次意外中发现了刻有“律师郭宪章”的铜牌以及一些相关物件,并将其交给了郭吉增,正是这些东西让郭家后人将银元与郭家联系到了一起。

后来日军侵华战争,郭宪章不愿为日本人做事便设计离开了高邑来到了邢台,在邢台他开了一所律师事务所,几年后他成了华北地区比较有名的律师

等到新中国成立,郭宪章担心自己曾经是国民党的事情会被追究责任,于是他又逃来了北京,之后的土改郭家被判定为了富农阶级,郭家大院也被分了出去。六十年代后郭宪章又因为身份问题而被迫害,在1967年,63岁的郭宪章去世了。

银元的最终归宿

据郭吉增所说,郭宪章埋藏宝藏的事情是秘密,没有外人知道,就连郭吉增也没有告诉,但是这时,郭吉增的二姐不得已说出了一个她深藏已久的秘密。

郭宪章埋葬于地下的不只有银元,是数千枚、大量的银元和银元宝,以及古玩字画,郭宪章也因为宝藏的事情受到了不少迫害,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一直在想着霸占、偷盗他的财物,为了不连累孩子,保住家产,郭宪章装疯卖傻,至死没有说出这个秘密。他的妻子在1985年临死前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二女儿,二女儿出于各种原因,也将这个秘密深埋于心底,自己过着清贫的日子,到了晚年,他终于将这件事告诉了弟弟郭吉增。

郭家后人也表示,只想要回小部分的银元作为纪念,大部分都还上缴国家,但是一些专家和负责人认为不能听信一面之词,况且郭家大院前后有好几批人住过,不排除是谁留下的东西,居住在附近的一些人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前来讨要,他们认为自己的家族也曾经繁荣过,自家的宅基地也在这片范围内,一时难以拿定主意,最后将这批银元划为无主之物,上缴国家。

郭家后人此后三次上诉,但均以失败告终,当事人郭宪章已经去世,又没有准确的证据和见证人为证,这件事情难以分辨,持续了十几年郭家仍未追回这批宝藏。


结语

一段尘封了数十年的往事,一批深藏已久的宝藏,牵扯出的这段纠纷至今没有落下定音,对于郭家后人来说,每一次的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是他们始终相信是自己的一定能回来,您怎么看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