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人对其中的一个剧情印象都特别深刻。一代名臣周培公为康熙出谋划策,平定了三藩之乱,为平乱治国做出了贡献,但后来还是免不了被发配边疆,客死异乡。周培公死后,康熙帝竟又为其守灵,这到底是为什么?周培公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周培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生于1632年,卒于1701年,湖北荆门人。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
       其智商超群,情商高配,人情练达,谈吐儒雅,不卑不亢,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下面,我们分几个部分来详细谈一谈周培公。


       第一,周培公劝降王辅臣,凭三寸不烂之舌拿下平凉城。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腊月,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在耿精忠、王辅臣先后发动叛变后,吴三桂曾试图应援,打通与耿、王的联络,使叛乱地区联成一片,迅速压缩对清军的包围圈。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康熙帝任命图海为大将军,统辖陕甘征讨大军。王辅臣拥兵自重,以骁勇善战闻名,清将都有点怕他,不敢轻易进兵,他也没把清兵放在眼里,对十万清军围困毫无惧色,目空一切。周培公向图海上取平凉策,被召为幕僚。他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陕西关中地区是天下脊梁,吴三桂这次造反不及时从云南取道四川进取陕西,而盘踞在湘鄂之间与荆襄官兵对峙,实在是太不会算计。现在,王辅臣起来造反,举足轻重,但他的反叛,是情势所逼和舍不得高官厚禄,这好比白内障患者渴望重见光明,又恰似半身不遂者企求站立行走。如果朝廷派个能说会道的人前去劝诫,王辅臣必然会悬崖勒马,投降朝廷,这样也就用不着兴师动众与他们硬碰硬了。
       图海闻周培公之言,正中下怀,可是眼前并无合适的人可派。周培公与王辅臣手下参将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均是同乡,他们二人曾屡劝王辅臣归降,王举棋不定。他们设法将内部情况写成文字,用蜡丸封闭,密送周培公。周培公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愿冒死进城劝降,说道:“如果前去说服了王辅臣,那是大学士的福份;如果遭到不测,自己则死而无怨。”图海闻听此事后十分高兴,星夜赶写奏本送至京城。康熙皇帝当即传谕周培公进京,并亲自在乾清宫召见。听完周培公的设想后,康熙帝嘉封周培公为参议道台、衔一品,赐穿黄马褂,携带谕降诏书,前往平凉招抚。图海命周培公携带康熙帝赦诏,再次进城抚慰。王辅臣派龚荣遇率士民代表出城,向图海献平凉名册,其子王吉贞及总兵等上缴吴三桂投递的函札及“平远大将军印”、“陕西东路总管将军印”各一颗,接受了清廷的招抚。




       第二,周培公被委以重任,意见不和,辞官回家。平定王辅臣陕甘叛乱后,朝廷对参战的汉将分别论功行赏,委以重任,周培公对奖赏只有一个要求:母亲孙氏以父死殉节,望皇上能为母请旌。图海奏请康熙帝升任周培公为山东登莱道,并对周培公的母亲孙氏予以嘉封。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朝廷诰封其母孙氏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其父封赠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康熙皇帝还亲自御笔为孙氏撰写了祭文,规定了祭祀的规格,命布政司堂上官分守武昌道参政吴毓珍办理。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后到山东任职,因与总兵意见不合,难以继续共事,仅在任三年,便辞官回到了荆门家乡。
       第三,周培公被贬盛京,死于苦寒之地。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西北蒙古族首领噶尔丹率众反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时关注朝廷政事,希望复起,闻讯后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采纳,任命周培公为盛京提督,负责戍边,盛京就是今天的沈阳,当年是绝对的苦寒之地。周培公被贬盛京十一年,这十一年,周培公尽忠职守,守卫边疆安宁,并且在这十一年间,收集史料,绘制成了一幅《大清全舆图》。临死前,周培公不仅向康熙帝推荐了姚启圣,还把这幅图上呈给了康熙帝。正是有了这幅《大清全舆图》,康熙帝才知道噶尔丹觊觎大清国土的野心,才有了康熙帝后来三征噶尔丹,平定噶尔丹叛乱;也知道了台湾虽然是弹丸之地,但对清朝来说仍然十分重要,所以后来在施琅平定台湾后,把其纳入福建省管辖。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周培公死于任上。


       第四,周培公多次立下战功,为何仍被处死?周培公虽然多次立下大功,但其终究是汉人,在当时的朝廷中,满人和汉人势同水火,毕竟清朝是满人的江山。当时很多满清大臣嫉妒周培公的功绩和才能,况且周培公又是汉人,没有背景,再加上周培公掌握着几十万大军,达到了拥兵自重,功高震主的地步,因此很多人向康熙帝谏言说周培公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吴三桂。即便是英明的康熙皇帝也不得不顺水推舟,贬谪周培公,将周培公发配盛京任提督。这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周培公的才干对抗罗刹国;另一方面,盛京是康熙帝的老家,大清龙兴之地,可以牢牢地监视周培公,使得无论是满族大臣还是康熙帝自己都觉得这样安排合情合理。不过周培公就悲剧了,周培公被调往东北,因是南方人,水土不服,身患重病,被康熙帝发配到盛京十一年,周培公受不了那里的严寒天气,半年没有下过炕就病死了,可怜一代名臣就这样死在了酷寒之地。
       周培公的死也是康熙皇帝所不愿看到的,康熙帝表面上是发配周培公到盛京,实则是为堵满臣之口,暗中重用周培公。在清朝历史上,盛京提督都是八旗将军承担,而周培公身为一个汉人能够得此重任,可见康熙帝对他的充分信任。这个重要的职位能够委任的人,首先得是放心的自己人,其次要有统兵之能才行。所以康熙帝让周培公担任此职,表明康熙帝对其能力和忠诚的绝对信任;另外。盛京虽是苦寒之地,却是清朝的大后方和龙兴之地,康熙帝将盛京留给了周培公,是将自己的命脉起源置于其手中。所以罢黜流放一说是子虚乌有,晋升、重用、提拔才是真,康熙帝为其守灵就是最好的证明。可能是由于周培公从一个蜚声宇内的大将军变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官,再加上年老体衰,水土不服,恰好死在了任上,因此很多人都觉得他是被贬了,甚至是被康熙帝处死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