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照顾乔任梁粉丝的感受和情绪,对截图进行了打码)

死去数年的儿子突然间被AI(人工智能)复活了,其父亲表示不能接受,认为对方在揭自己伤疤,要求对方尽快下架。

过去几天,知名男星乔任梁被AI复活的影像在网上传播。去世的他,被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重生”。3月16日,乔任梁父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能接受,感到不属实,希望对方尽快下架。尤其强调,“他们未征求我们同意,是我侄女刷到视频发给我的,这是在揭伤疤”。

笔者注意到,这样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前段时间,去年去世的李玟突然出现在镜头前和观众打招呼,视频和声音是由AI生成。根据媒体报道,被数字还原的,还有张国荣、高以翔等知名的离我们远去的公众人物。有人甚至在评论区做起了AI推广和收费服务。

AI复活故去的人,“至今已觉不新鲜”。在《流浪地球2》里面,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将自己的女儿丫丫的意识数字化,催生了一个与丫丫一样的、能够即时应答与互动的“数字生命”。

电影中的情节逐渐成了现实。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利用AI技术“复活”已去世的女儿。一位“00后”博主用AI工具生成了奶奶的虚拟数字人,并实现了和她用视频对话。

和未经他人同意就私自利用AI技术复活公众人物的情况不同,后面的几个事件虽然也有争议,但大部分网友表示理解和支持。问题随之而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所引起的伦理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立法部门足够的重视了。

人工智能是数字产业的重要一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但如果AI突破了伦理纲常,侵犯了逝者的权利,侵扰了生者的正常生活,侵害了生者的感情和心灵,这便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伦理问题、道德问题、法律问题了。

最近几天流行于网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工智能法(学者建议稿)》中有这样的条款:“发展人工智能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公共利益,引导和规范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人工智能开发者、提供者、使用者应当依法预防和控制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的伦理风险。”

虽然只是学者建议稿,但科技伦理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和面对的地步了。作为人工智能大国,我国已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和可控性。去年7月,国家网信办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他人身心健康,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

不过,一方面,《暂行办法》还只是规范性文件,并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另一方面,虽然《暂行办法》考虑到了尊重合法权益,不得危害他人健康,不得侵害肖像权、名誉权等,但并没有将科技伦理作为重点一项予以强调。

笔者认为,要想一定程度上打击AI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首先是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专项立法工作,让违法事件尽快纳入法律的处置范畴。另一方面,还要出台司法解释、法律修正案等,对当前AI引发的和可能引发的法律争议问题提供当下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立法已经势在必行。笔者也希望一些狂热粉丝能够在道德的范畴下追思已故的偶像,莫要对逝者的亲人的心理造成打击。怀念但不胡来,热爱但不伤害。(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瑞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