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李小龙”这个名字一定非常熟悉,他是一代功夫巨星,截拳道和双节棍的创始人,他主演的电影《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享有盛誉,一举改变了电影功夫片的“假打”,他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美国曾掀起来了一股中国功夫的热潮。他成功的背后有着不少人的支持与帮助。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李小龙的日本大弟子木村武之和他的两三事。 木村武之1924年出生。二战时期日裔的身份使他被关在美国禁闭营长达五年的时间,又因为早年学习柔道时,曾多次被摔打,挫伤了锐气,对武术丧失了自信,同时也造成了他自卑、平庸的性格。 那时,三十多岁的他正在一间美国的超级市场内工作,生活似乎会一直这样平静下去。直到一天,几位来自香港的顾客向他提及李小龙,说他功夫很厉害。木村武之对这位叫李小龙的年轻人产生了好奇,也对他的功夫是否如他人说的那样厉害产生了怀疑。

相遇 通过他人的安排,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35岁的木村武之第一次见到了当时年仅19岁的青年李小龙。他们这段忘年交的缘分也由此开始。木村武之按约定前往一个大学的足球场,去的路上他还对李小龙的武术不以为意,可当来到足球场背后的那个公园,看到正在打拳的李小龙,他的想法立刻变了。 李小龙的拳法干净利落,每一次挥拳都快如闪电,每一拳又充满力量。顿时,木村武之被深深吸引,他目瞪口呆地望着李小龙挥拳,之前的怀疑、轻视瞬间消失,只剩下满心的佩服。他对李小龙的武术——截拳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向李小龙拜师,想要加入李小龙的“武会”。

相知 随后,木村武之开始了他的截拳道的学习之旅。在之后那一年的时间里,木村武之在那个公园里跟着李小龙学习截拳道。学习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年纪比同期的师兄师弟大,他学得很慢,总跟不上进度,学习起来相对困难。但勤能补拙,他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他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总能追赶上其他人。 面对李小龙这位年轻师傅的严苛的要求时,他坚持下来了,面对师兄师弟的报怨与不解时,他坚持下来了。对于这样一位勤奋好学的学生,李小龙很喜欢,他经常一对一亲自指导木村武之,把自己的武术知识倾囊相授。 后来,木村武之也在截拳道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成为李小龙最出色的弟子之一,通过跟随李小龙学习,木村武之受到了许多积极影响。他从这个比他小上十几岁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那种非同一般的自信、坚毅以及难能可贵的武道精神。李小龙成为了影响木村武之一生的重要人物。

相惜 在截拳道的学习相处中,木村武之与李小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切磋拳术,一起去表演赛。李小龙用自己的特有教学方法指导木村武之,使他进步神速。在与李小龙的相处,木村武之不仅学习到精湛的拳术,也深深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自卑的性格渐渐改变,重新树立了人生观。 而对于李小龙来说,木村武之既是他的弟子,也是他的老师、朋友。在发展初期遇到困难时,木村总是无私的帮助他,所以他非常尊重和信任木村。当时,李小龙还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连练拳的场地都找不到,只能躲在公园大的角落或其他地方练拳。对于场地问题,正当李小龙一筹莫展时,木村主动提出把自己经营的超市后面的空地开辟出来给李小龙作为临时的“武馆”场地。 他还用自己的经营才能和商业头脑帮助李小龙策划,资助他的第一家正式武馆“振藩国术馆”。无疑,木村的帮助对李小龙的初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木村武之和李小龙,这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相互帮助,共同前进,是事业上的好伙伴,是生活中好朋友,也拳术上的知己。

后来,李小龙去了其他地方发展,他把自己的第一家武术学校“振藩国术馆”交给木村打理,可见他对木村的信任。这些年木村一直在经营管理这所武术馆,守护着武馆的他,就像在守护他与李小龙之间的情谊。 李小龙的事业到了高速发展时期,他进军了演艺界,成了功夫巨星,每天忙于拍电影。成为大明星后的李小龙和木村的见面少了,但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李小龙曾对木村说,他们是最好的朋友,永远的都是。 他从来没有忘记他们曾共患难,现在他成了名人,但他依旧是以前那个他。如果木村需要什么帮助,他一定义不容辞。木村听了很受感动,他知道他们的友谊一直未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木村和李小龙虽然忙于各自的事业,生活,虽然不常见面,但彼此都挂念着对方,他们的友情是令人羡慕的。

经过多年的沉淀,木村武之已是截拳道领域中的大师级人物了,但他仍不改初心,总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相约一起练拳。享受着这种拳术交流的快乐。他也一直秉承李小龙的理念,三五个武术知己在一起交流切磋才能享受到截拳道的快乐,所以,他一直让他们所创立的“武术会”保持是一个私人性质的小型组织 。他从不公开教授截拳道,拒绝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求学者。 就像对截拳道保持热爱与初心一样 。他始终保持对李小龙的敬重,他十分钦佩与感谢李小龙,高度赞美李小龙拳法,称赞他是一位思虑周全,办事可靠的人。

现在的木村已经是位九十三岁高龄的老人了 但他仍坚持每周去给李小龙扫墓,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可谓“一片冰心照玉壶” 时间生死,从来都不是情感的阻碍,一片真情会突破那时间空间的限制,到达远方。 文/赵贺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